摘要:演义小说中的瓦岗英雄基本是由“贾家楼四十六友”组成,但是我们细看正史就知道,小说中的四十六人,年龄和身份地位天差地别,是不可能坐在同一个桌子上喝酒,更不能结拜为兄弟的。
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可能没有真正拜把子,但是却比很多骨肉兄弟的感情还深。瓦岗群雄有没有烧香磕头,读过隋唐史的人都知道。
演义小说中的瓦岗英雄基本是由“贾家楼四十六友”组成,但是我们细看正史就知道,小说中的四十六人,年龄和身份地位天差地别,是不可能坐在同一个桌子上喝酒,更不能结拜为兄弟的。
四十六友义结金兰虽然是虚构,但是瓦岗英雄中有几位情深义重,倒是有史可查的,我们粗略翻一下《旧唐书》和《新唐书》,就会发现有六位瓦岗英雄结成了三对生死兄弟,这三对生死兄弟的结局,也是大不相同并令人唏嘘:一对相伴长眠,一对生离死别,秦琼那一对,就有些不好评说了。
正史中单雄信跟秦琼不但没有交情,而且还有很深的仇怨。秦琼的上级、齐郡通守、河南道讨捕黜陟大使张须陀,就是被翟让、李密、单雄信、徐世勣等人设伏围杀的,张须陀之所以战死,就是为了救出被围困的部下——张须陀原本已经冲破瓦岗军的包围圈,但因为不肯舍弃部下,这才力战而死。
《隋书·卷七十一·列传第三十六》记载:“密与让合军围之,须陀溃围辄出,左右不能尽出,须陀跃马入救之。来往数四,众皆败散,乃仰天曰:‘兵败如此,何面见天子乎?’乃下马战死。时年五十二。其所部兵,尽夜号哭,数日不止。”
秦琼加入瓦岗军绝非心甘情愿,而是无路可走。《旧唐书·列传第十八》记载:“军败,须陀死之,叔宝以余众附裴仁基。会仁基以武牢(虎牢,为避李渊祖父李虎名讳而改)降于李密,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
秦琼跟随裴仁基加入瓦岗军,不知为什么,他在张须陀麾下时最好的兄弟罗士信,跟秦琼渐行渐远,却跟裴仁基越走越近,我们甚至可以说,加入瓦岗之后,罗士信已经不是秦琼最好的兄弟了。
罗士信跟秦琼的关系变淡,可能是裴仁基对罗士信更好:“士信初为裴仁基所礼,尝感其知己之恩,及东都平,遂以家财收敛,葬于北邙。又云:‘我死后,当葬此墓侧。’及卒,果就仁基左而托葬焉。”
罗士信跟裴仁基论不上兄弟,但是秦琼阵前投唐的时候,罗士信并没有一起走,而是另寻他途向李渊投诚,他一投诚就受封陕州道行军总管,成了方面军司令,跟秦琼不是一个系统了。
罗士信和裴仁基、裴行俨葬在一起,却不是咱们今天要说的这三对瓦岗好兄弟之一,真正不离不弃同生共死的,是王伯当和李密。
王伯当在瓦岗军的时候,就是李密的心腹兄弟,李密杀害翟让,还差点连单雄信和徐世勣一同干掉,是王伯当从中斡旋,单雄信徐世勣不但保住了性命,而且也没失去兵权。
王伯当跟李密的交情,是无条件甚至无原则的。王伯当跟李密一同归唐,李密受封光禄卿、邢国公,王伯当受封左武卫将军,而秦琼是在玄武门之变受才受封左武卫大将军。
按照唐朝官制度,左武卫等十六卫各设大将军一人,正三品,将军二人,从三品。王伯当虽然是左武卫将军而非左武卫大将军,但也已经是从三品高官,他抛弃高官厚禄和大好前程,跟随李密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义士之立志也,不以存亡易心。伯当荷公恩礼,期以性命相报。公必不听,今祗可同去,死生以之,然终恐无益也。”
王伯当实现了自己的诺言,跟李密一同被斩杀于陆浑县南七十里山谷中,徐世勣向李渊请求将二人收葬,这对兄弟终于能凑齐身首比邻而眠——李密可能算不上好人,但王伯当绝对是一位义士。
徐世勣这辈子,伤心的事情太多了,他不但收葬了被杀的李密王伯当,还亲眼目送最好的兄弟单雄信走上了刑场。
单雄信跟秦琼、程咬金、罗士信顶多能算半个战友,却绝对算不上好兄弟,单雄信的好兄弟只有两个,那就是瓦岗军的创始人翟让和徐世勣。
单雄信徐世勣都是翟让的起家班底,也都在翟让被杀时差点遇害,然后这对好兄弟就走上了不同道路:单雄信跟定了王世充,徐世勣则带领本部人马归了大唐。
单雄信在王世充的“大郑国”当了大将军,也就是第一战将,徐世勣归唐后,受封的官爵更是比李密还高:“黎阳总管、上柱国,莱国公。寻加右武候大将军,改封曹国公,赐姓李氏,赐良田五十顷,甲第一区。封其父盖为济阴王,盖固辞王爵,乃封舒国公。”
单雄信对徐世勣十分够意思,东都洛阳之战,单雄信原本可以将李世民挑落马下,但是看在徐世勣的面子上,放弃了唾手可得的盖世奇功:“太宗围逼东都,雄信出军拒战,援枪而至,几及太宗,徐世勣呵止之,曰:‘此秦王也。’雄信惶惧,遂退,太宗由是获免。东都平,斩于洛阳。”
单雄信和徐世勣生离之后就是死别:单雄信可以为了徐世勣而放过李世民,李世民却不肯为了徐世勣放过单雄信。
徐世勣愿意用自己的全部功劳和官爵换取单雄信不死,虽然没有成功,但毕竟是倾尽了全力,我们不能说徐世勣没有跟单雄信同死是不讲义气:如果徐世勣以死相逼,李世民极有可能“成全”他——在此之前,徐世勣曾被窦建德俘虏,并做了“大夏国”的将领,虽然后来找机会逃回,连父亲徐盖都丢下了,但这个“污点”还没抹去,李世民心里还记着这笔账呢。
王伯当李密相伴长眠,单雄信徐世勣生离死别,秦琼和他最好的兄弟结果如何,大家不用翻史料也知道:瓦岗英雄善终的不多,秦琼和程咬金的结局是最好的。
秦琼和程咬金都不是穷人,正如秦琼没有当过捕快,不曾当锏卖马欠单雄信人情一样,程咬金也没贩过私盐、卖过柴筢,他们一开始都是全心全意打“强盗”、“反王”的。
秦琼与罗士信以千人大破卢明月十万之众,程咬金在家乡招兵买马,也是为了保境安民:“程知节本名咬金,济州东阿人。善马槊。隋末,所在盗起,知节聚众数百保乡里。”
程咬金当了东阿县保安司令,还娶了东阿县令之女,他跟“群盗”可谓不共戴天,跟秦琼则是意气相投,就连秦琼阵前投唐,也是程咬金建议的:“知节谓秦叔宝曰:‘世充器度浅狭,而多妄语,好为咒誓,乃巫师老妪耳,岂是拨乱主乎?’”
秦琼程咬金阵前投唐,屡立战功后分别受封翼国公和宿国公,后来改成胡国公和卢国公,两人薨逝后分别谥号壮和忠壮并陪葬昭陵——程咬金的谥号比秦琼还多了一个“忠”字,那是因为在玄武门之变前,秦琼一言不发,而程咬金则劝李世民“速自全”。
不管怎么说,这六位瓦岗英雄组成的三对好兄弟,只有秦琼程咬金这一对“善始善终”,这就叫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
王伯当与李密、单雄信与徐世勣、秦琼与程咬金,这三对生死兄弟的三种不同结局,确实值得我们以史为鉴:在您看来,这三组兄弟,最讲义气的是哪一组?王伯当、单雄信、秦叔宝,这三位瓦岗名将,谁是第一义气英雄?
来源:半壶老酒半支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