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丨从外语导游火爆见证“火热中国”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2 11:20 1

摘要:中方决定自2025年9月15日至2026年9月14日,对俄罗斯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让杭州入境游市场热度再攀新高。这份火热背后,藏着杭州旅行社的“甜蜜烦恼”:多家旅行社没有俄语导游,俄语导游津贴开到1500元/天。

“杭州旅行社外语导游紧缺!”近日,杭州旅行社的招聘难现象成了网上的热门话题。

9月2日,外交部发布消息:中方决定自2025年9月15日至2026年9月14日,对俄罗斯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让杭州入境游市场热度再攀新高。这份火热背后,藏着杭州旅行社的“甜蜜烦恼”:多家旅行社没有俄语导游,俄语导游津贴开到1500元/天。

当前中国入境游市场的快速复苏,尤其是中俄免签政策的实施,使得俄语等小语种导游成为旅游行业紧缺人才,以致薪资水平呈现显著增长。高薪背后是小语种导游的培养断层、地域失衡和质量堪忧三大现实问题。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持证导游中掌握稀缺语种者不足5%,全国开设俄语导游方向的高校仅占外语院校的7%;东北地区与江浙沪一带的俄语导游分布失衡;部分平台出现“速成导游”,外语水平和服务质量堪忧。因此,必须把小语种导游的培养,作为文旅强国的重要工程来抓。

让“导游热”真正转化为“文旅热”。今年以来,中国入境游市场持续升温,外语导游需求大增,尤其是小语种导游更是供不应求。当一名俄语导游在西湖边既能讲解“三潭印月”的诗词意境,又能用中医理论解释龙井茶的养生功效时,导游就成为文化传播的媒介。要真正将“导游热”转化为“文旅热”,短期可通过“共享导游”平台盘活存量资源,中期应推动高校与文旅企业共建培养工程,长期则需将多语种服务纳入城市文旅竞争力评价体系。只有当外语导游从语言传递者升级为文化诠释者,才能增强外国游客对中国文化的深度理解和认同,让中国文旅真正“热”起来,让导游资源真正转化为文旅产业的持久竞争力。

让“高薪热”真正转化为“职业热”。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从“头回客”变成“回头客”,沈阳故宫回荡俄语赞叹,上海外滩闪烁韩语标识,小语种导游这个曾经的“小众职业”,正在成为展示中国形象的重要窗口。免签政策扩容下,小语种导游以1500元/天的高薪,成为中国文旅业的黄金职业。要破解俄语等小语种导游奇缺困局,除加大调剂力度、搞好校企培养共建、增强导游职业尊严等措施外,还要通过建立外语导游认证体系,推动“导游+文化”融合,构建职业发展通道,让优秀导游获得职业价值展现和社会地位认可。只有当“高薪”转化为导游对职业的恒定热爱,导游职业才能真正成为文旅产业的“金字招牌”。

让“一域热”真正转化为“中国热”。外语导游不仅是服务提供者,更是文化传播者。外语导游行业的繁荣,为中国文化软实力输出打开了重要窗口。要让文旅行业热度真正转化为国家文化影响力,让外国游客持续加温“中国热”,一是深化导游文化赋能,开发中医养生、节气茶道等主题课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可感知的体验;二是强化技术支撑,应用实景还原技术动态演示历史场景;三是以外语+导游职业技能提升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进而提升职业价值。只有当外语导游成为行走的文化芯片,用专业和热情讲述中国故事,其行业热度才能转化为持续的中国文化吸引力,让“中国热”热遍全球。

外语导游的“热”,终将点燃中国文旅的“热”;而中国文旅的“热”,必将燎原为人类社会“中国热”。外语导游这些跨文化的“翻译者”,用语言消弭隔阂、用专业重塑体验、以“何以中国”的故事讲解,让世界看见一个立体、鲜活、生机勃勃的“火热中国”。(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王同文 许华凌)

来源:大河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