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大爷,骑电动车一定要戴好头盔!路上车多,头盔就是咱的‘护身符’。”8月29日下午,黄冈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的民警走进村民王大爷家中。手持交通安全宣传册,一句一句耐心讲解。
夏末秋初的黄冈王家湾村,蝉鸣仍稠。
“王大爷,骑电动车一定要戴好头盔!路上车多,头盔就是咱的‘护身符’。”8月29日下午,黄冈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的民警走进村民王大爷家中。手持交通安全宣传册,一句一句耐心讲解。
这样的情景,正在黄冈的各个乡村、社区悄悄“上演”。
为提升全民交通安全意识,营造文明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黄冈交管支队持续深化“敲门行动”,组织民警深入村组、企业和学校,把交通安全知识真正送到群众身边。今年以来,累计走访家庭580户,开展各类宣传2000余场,覆盖超10万人次,切实筑牢道路安全第一道防线。
乡村叩门,守护银发平安路
▲ 民警给群众发放并讲解如何佩戴好头盔
“我骑了几十年车,闭着眼睛都能走,戴这玩意儿闷得慌!”起初,不少村民和王大爷一样,对佩戴头盔颇有抵触。如何破解农村交通安全难题,一直考验着民警们的智慧。
老问题,得要新办法。
在王家湾村,民警逐户敲门,帮老人收拾院落、干点零活,一边忙活一边拉家常,“您孙子常坐您的车吧?您戴上头盔,孩子不就跟着学了吗?”渐渐地,心墙拆除了,心门打开了。
▲ 民警进社区开展宣传活动
除了上门走访,民警还借助村头大喇叭,在茶余饭后循环播放安全提示,并为老年人定制发放头盔、反光背心等“安全大礼包”,真正让宣传“走新”更“走心”。
今年6月,一辆面包车违法超员,核载7人的车,硬是被塞进了9个。为防止此类隐患,民警创新推出“露天电影+警示片”下乡模式。
夜幕降临,银幕拉起、展板摆开,村民围坐在一起观看自制警示教育片。影片放完,几位常合伙包车进城的大姐不禁感叹:“多坐两个人这么危险!以后真不能这样了。”
改变,悄然发生。
王大爷翻出闲置已久的头盔、调好卡扣,“这一戴,心里还真踏实了。”他还主动当起义务宣传员,提醒邻居们出门务必戴好头盔。如今,像他这样的“银发宣传员”正成为乡村交通文明的新力量,全市农村电动车头盔佩戴率明显提高。
企业宣讲,筑牢出行安全网
▲ 民警给企业员工播放警示教育片
“这不就是小李吗?他现在人还在医院……”8月7日黄冈市高新电子技术应用公司,交通安全宣讲会播放的真实事故视频,让员工深受震撼。
身边的案例,让闯红灯、逆行、“鬼探头”等行为的风险变得格外真切。
“他们经常上门给我们宣讲交通安全,我们把安全成本降下来了,不也就是利润吗?”黄冈市高新电子技术应用公司张经理说。
“我们梳理了园区工人早晚集中出行、物流车辆长途疲劳驾驶、厂区电动车混行等问题,为每家企业‘量身定制’宣讲内容。”黄冈交管支队宣教民警吕春平介绍。为提高宣讲针对性,他们还提前上门开展实地调研,通过座谈交流、通勤数据分析、运输路线摸排等方式,精准把脉出行隐患。
▲ 民警给企业员工发放宣传单
一场场普法宣传深入车间、走进园区,民警用乡音传法、以案释理,把法律条文变成企业发展的“护身符”。
“根本判断不了距离,真开车就太吓人了!”6月30日,在金沙大礼堂汽车运输总公司的安全培训会上,“酒驾模拟眼镜”沉浸式体验,让安全知识更加直观、更具冲击。
与此同时,民警们还指导企业建立内部交通安全奖惩制度,鼓励员工担任“安全员”,将交通安全融入日常管理。
据统计,今年以来,黄冈已开展企业专题交通安全宣讲会210余场,覆盖驾驶员及从业人员16000余人次。
校园护航,撑起成长保护伞
▲ 民警进校园开展“开学第一课”活动
“谢谢交警叔叔!今天学到的交通安全知识,我回家就讲给爸爸妈妈听。”9月1日黄州思源实验学校,孩子们刚刚体验了一堂生动的“开学第一课”。
为有效预防涉学涉校交通事故,民警认真分析学校周边交通态势,通过现场宣讲、重点座谈等多种形式,凝聚起校园交通安全的最大合力。
“孩子们的安全要靠大家共同守护,一定要绷紧安全弦。”8月28日,校车驾驶员、照管员专题座谈会召开,民警通报典型事故、分析通行特点,进行针对性普法警示。
“虽然有点累,但看着孩子们安全上学,感觉特别幸福。”东坡小学门口,“护学岗”志愿者汪女士这样说道。
▲ 执勤民辅警护送孩子过马路
通过发动学校安保人员、教职员工、家长志愿者及群防群治力量,现在在黄冈,每天有280支“校家警”护学小分队活跃在黄冈每个上下学路口。
此外,交管部门还围绕学校周边道路、校车线路、车辆及驾驶人开展专项排查整治,累计检查校车2170余辆、校车驾驶人2150余人,完成校园周边交通隐患治理160余处。
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从清晨大喇叭的乡音叮嘱到夜晚广场上的光影课堂,“敲门行动”开展以来,黄冈全市亡人交通事故起数、人数同比双双下降20%以上,一次次叩门、一句句叮咛,正用最贴近的方式,把平安送进千家万户。
来源:湖北交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