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资40亿美元,被称为“现代最失败迁都”,缅甸为啥这样干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6 11:02 1

摘要:你有没有想过,一个国家的首都说搬就搬,几十万人、无数机构被硬生生“打包”扔到一个荒郊野岭会是啥场面?缅甸就干了这么一出。2005年,军政府一夜之间把首都从仰光挪到了600公里外的内比都,耗资高达40亿美元,结果却被国际媒体和专家齐刷刷贴上“现代史上最失败迁都”

你有没有想过,一个国家的首都说搬就搬,几十万人、无数机构被硬生生“打包”扔到一个荒郊野岭会是啥场面?缅甸就干了这么一出。2005年,军政府一夜之间把首都从仰光挪到了600公里外的内比都,耗资高达40亿美元,结果却被国际媒体和专家齐刷刷贴上“现代史上最失败迁都”的标签。这是咋回事呢?

想象一下,如果哪天早上醒来,有人告诉你,北京然不是首都了,政府机关全跑了,你会不会觉得像在做梦?2005年11月6日,缅甸人就经历了这么一出。没有任何预告,也没啥公开讨论,就在一个普普通通的星期天,军卡车队浩浩荡荡开往内比都,带着公务员和办公设备就走了。据英国《卫报》爆料,很多公务员甚至连跟家人说声再见的时间都没有,直接被“命令”打包走人。

军政府给的理由听起来挺高大上:内比都位于缅甸地理中心,能更好管理全国。听起来不错吧?可我总觉得这说法有点站不住脚。地理中心是没错,但一个首都光靠位置可撑不起来啊。换句话说,这就像你把家搬到山顶,说是为了看风景,可水电都没接上,能住得舒服吗?

说到内比都的建设,那真是下了血本。你能想象一条20车道的高速公路上几乎没车跑的画面吗?宽得能并排开20辆车的大道,日常流量却连设计容量的5%都不到。世界银行2022年的数据显示,内比都主干道平均每小时才经过不到50辆车,比同等规模城市的流量低了20倍。这数字听着都让人觉得空虚。

美国建筑师协会前主席罗伯特·艾文斯去了一趟后,直言:“这城市规划奇葩得不行,像是给一群压根不存在的人建的。”规划人口500万,结果到2023年,实际居民才92万,还大多是被强制迁来的公务员和家属。《经济学人》干脆给它取了个绰号——“亚洲最出名的鬼城”。说白了,这地方空有豪华外壳,里子却冷冷清清,像个没人气的“大宅子”。

内比都的麻烦还不止于此。地理位置偏远,离大城市和交通枢纽都远得要命,外交上也出了大问题。到现在,仰光还是大多数外国使馆的“老巢”,只有不到30%的使馆跟着搬到内比都,而且多是亚洲邻国。西方国家基本没挪窝,美国前驻缅大使德里克·米切尔就吐槽过:“想开个外交会,得在路上折腾6小时,这谁受得了?”

其实在我看来,这事挺耐人寻味的。一个首都,连外交使团都不认,功能是不是有点“瘸腿”了?历史上,像唐朝的长安、明朝的南京,哪个不是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才当得起首都?内比都这操作,多少有点“闭门造车”的意思。

说到这儿,你可能也好奇了:耗资40亿美元,搞得这么声势浩大,咋就成了“最失败迁都”呢?我琢磨着,这事得从两方面看。一方面,军政府太急功近利,决策草率,完全没考虑民生和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内比都的定位压根没跟上时代。一个现代首都,光靠地理位置和硬塞人过去可不行,得有经济、文化、外交的支撑才行。

再往大了说,这不就是历史教训的翻版吗?想想李自成,起义时声势浩大,可进了北京没多久就垮了,为啥?因为光会打天下,不会治天下。内比都也是,建得再豪华,没人气没活力,照样是个空壳子。

来源:小梁故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