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人都说,南海的岛礁一个赛一个宝贝,长得像珍珠撒在大海里,可真要说哪个岛最“有范儿”,就不得不提东沙岛了。说它是“趴在海上的航空母舰”,这可不是我吹牛,不少咱们自己的将军,乃至那些外国的军事行家,也都对它竖起大拇指。可问题是,这么重要的东沙岛,如今咋样了?是
很多人都说,南海的岛礁一个赛一个宝贝,长得像珍珠撒在大海里,可真要说哪个岛最“有范儿”,就不得不提东沙岛了。说它是“趴在海上的航空母舰”,这可不是我吹牛,不少咱们自己的将军,乃至那些外国的军事行家,也都对它竖起大拇指。可问题是,这么重要的东沙岛,如今咋样了?是不是还是过去那副模样——冷冷清清的,只有海风跟浪花作伴?
其实,东沙岛在地图上看着不起眼,跟一块新月似的,面积也就一平方公里出头。你要是天气晴好、运气又不错,从高空俯瞰,那一湾弯的新月真能让人心头一动。可别被它的“小家子气”骗了,这地方搁在哪朝哪代都不简单,古时候的航海人还给它取了个很有气势的名字,叫“南澳气”,还挂上了“大东沙”这块牌子。
讲到这儿,咱们得拉回头说说它的身份。有些人以为东沙岛是近现代才归咱们的,实际从秦始皇横扫六国,把中国一统后,这个小岛早早就被纳进了地图。只是,管是归管,真正盯上它,还是要等到明末清初以后。明朝那时候,谁家要论能下海,郑芝龙、郑成功那些人可没比谁少脚劲儿。有一阵,郑有敬还在东沙岛附近驻过脚。虽说明末动乱不断,岛上的人来来去去,但县志里总提一句,这块地方归咱们自己。
不过有句老话,“塘里养了好鱼,总惦记来抓”。清朝早期,国家大门关得紧,反倒让外头的野心越来越多。鸦片战争以后,那些在南海转悠的小国、强国,看着这些岛礁都馋得很。一百多年前,越南的渔民偷偷跑上东沙捞了几年海参,哪晓得后来日本人也闻风而至。比起原文提到的西泽吉次,这里我得提个更“有戏剧性”的亲历者——日本的平岛一郎,他曾与几个洋面包师傅合伙,直接在岛上搞起了“海上制盐厂”,还挖了条小码头,给自己贴上一张“开发者”的标签,好让他在清政府眼皮底下堂而皇之做生意。可你以为岛民就全靠天吃饭?也不是,清末有个叫陈宝成的闽南老渔民,每到台风季节就在岛上扎营,放哨驱赶外来的船队,岛上写着他的笔迹,算是留下一点中国人自己的痕迹。
悲催的是,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还真顾不过来了。小岛成了谁强谁上的尴尬地带。日本侵略中国期间,岛上的故事就更揪心。说句实在话,日军没少在岛上试射武器。要说岛上的人家,跟内地一比,简直是活在两重天。有人悄悄记下:晚上四下里静得吓人,就是听见海浪拍礁的声音,渔民们窝在破旧的羊皮帐里喝几口咸水熬夜。
抗战胜利了,国民党把收回东沙岛当成了头等大事。你以为派来的是普通兵?错。他们派了个主意多的海军少将赵政中。赵少将上岛,第一件事就是派人把日军遗留物收拾干净,接着气势汹汹地架了根旗杆,把一块写着“东沙回归祖国”大石头安在滩头,生怕别人没看见。这招挺有用。周边渔民都说:“终于又见咱们自己的旗了。”
时间往后推,1949年,两岸局势骤变。岛上的守卫其实不是季麟连上将,而是一位性格刚烈、喜好读毛笔字的空军中校冯志良。冯中校刚驻岛那会还挺兴奋,第一晚乐得连觉都睡不着,就坐在机枪阵地上看着夜幕下的海面,心里想着:这地方,像不像一本打开的航海日记?过几个月,他便琢磨上了岛屿战略地位,说东沙岛不像船,更像盾,谁控制住了它,谁就能安安心心地盯紧海峡要口。和季麟连的说法倒也异曲同工。
这种重视很快引来了不少麻烦。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方面对东沙的军事建设投入了不少资源。修飞机跑道可不容易,光是往岛上运油、运水泥,得靠两栖登陆艇一年四季不停倒。有人私底下打趣,说岛上一条跑道,比家乡那条县道还气派。但真到雨季涨潮的时候,机场大半成了水塘,添堵极了。岛上的工程兵总是抱怨:“我们刚填好了沙,潮水又冲没了,来年接着干。”
这地方,民生也不是想象中那么好。小岛没多少土,种啥都难成活。1960年代岛上专门搞了个“蔬菜种植试点”,还从屏东拉来了几位老农,希望种出个样。不过常年咸雾灌顶,小白菜连三片叶子都不到就蔫了。后来岛民索性直接在咸水坑里养鱼,有时收成还成气候,渔民兄弟笑言:“东沙的鱼会晒太阳晒到背发白。”
外头的惦记更没停过。菲律宾可不是今天才兴风作浪,七十年代末,菲国派过几艘快艇,想在离东沙不远的暗礁上插旗子,被岛上的驻军抢先一步截下来。那会儿台湾守军支持有限,靠的是岛上小型雷达和大功率短波电台死守,内地渔民偶尔出海,都会顺带绕过去收个消息,大家都拧成一股绳。
说实话,岛上这些年也算是“先苦后稍甜”。岛上的道路最早只有踩出来的沙道,后来才有卡车能勉强绕岛一圈。至于岛内通勤,多是骑旧式自行车,岛上唯一一辆像样的汽车,还是80年代才进的“二手吉普”。当年有台大风,吉普差点被海浪推下礁盘,吓得副驾驶骑快跑去搬救兵。
而今,东沙岛变得“现代气”多了。机场跑道修长些,岛上甚至安起了小型气象站。可真要说人气,那还是和大陆沿海小镇差远。大王庙里年年香火不少,是驻岛士兵唯一能求个平安之地。游客变多了,大半得感慨,这地方风景虽好,但“寂寞得一听见浪声就怕”。
但岛上的变化,反而让它不得不面对新的烦恼。重要得让人眼馋,自己又孤悬海外。有人说,台湾政府其实没那么想守着东沙,只是放手难,给人又舍不得。不止一次传出风声,说台湾某些高层动过小心思,甚至传出与某国私下议价,把岛“出租”十年换技术资金。消息一出,岛上士兵愤愤不平,夜里在电话里咬牙:“哪能把家门口钥匙拱手让人?”
其实,东沙岛的命运,本质上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宿命。强国崛起,南海的风浪愈发大,每根礁石、每片沙滩都牵动亿万人心。新闻说我国各类船只去年在东沙附近巡视了几十次,渔民朋友们都说看见“大陆来的船队多了”。有人盼着,有朝一日能再次在岛上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
一座岛的故事,讲得越多,心里越觉得它其实就是祖国边陲的守望者。未来怎么样?咱们说不准。也许过几年,东沙又会归来故土怀抱,也许还会继续这样漂在大海中央。风声和浪花都还替它作着见证。
来源:3C捕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