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自己都没想到,中美关税战半年后,中方的反制会这么疼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2 09:35 2

摘要:中国进口商已经预订了将于10月装运的740万吨大豆,主要来自南美,占预计当月总需求的95%。11月的装运也已敲定100万吨,占当月预期进口量的15%。

9月是进入美国大豆的收获季节,然而最大买家中国却一单未下,他们的订单归零,收入骤减,甚至连来年的播种计划都陷入混乱。

半年过去后,关税战跌落最深的,是那些曾高喊“MAGA”、坚定投票支持特朗普的美国农民。

以为自己打出的是一张王牌,结果伤得最重的却是自己人。特朗普显然没有预料到,这次的反制会来得这么快、这么精准、这么沉重。

中方的反制有多痛,这次美国亲身感受到了。

9月10日,美国大豆主产区的秋收季已经到来。美国农民将一车车新收的大豆送往仓库,却发现那些往年自中国而来的订单,今年一个都没有。

美国农民在大豆主要销售季过半时错失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对华销售机会。

美大豆协会主席拉格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9月是我们出口的关键月份,但最大买家中国却完全没有下单。

在过去,这个时间段通常已经完成了8%到9%的对华出口登记,如今却是零。

据路透社援引业内两位贸易商的消息,中国进口商已经预订了将于10月装运的740万吨大豆,主要来自南美,占预计当月总需求的95%。11月的装运也已敲定100万吨,占当月预期进口量的15%。

在美国农民还在等待中美谈判的“好消息”时,中国采购团队早已把目光转向了巴西、阿根廷等国。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中国首次“弃美转南”。早在中美贸易战爆发时,中国就曾暂停从美国进口大豆。彼时,美国政府为了安抚农民情绪,紧急推出了“市场促进计划”,总额高达160亿美元,其中豆农获得了超过一半的补贴。

而如今的情况更加复杂:不仅美国再度失去了对华市场机会,而且南美国家已经稳稳占住了这一空缺,靠着稳定供应和价格优势,成为中国新的长期合作伙伴。

与此同时,美国豆农的损失也在放大。去年同期,中国从美国预订了超过1200万吨的大豆;而到2025年,同期订单为零。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期货价格也因此跌至近五年来的最低点,而南美大豆价格则持续上涨。

大豆不同于高科技产品,它有季节性、易腐烂、储存成本高,订单一旦流失,不是下个月就能补回来。特朗普在这一点上,显然没有做足功课。

这半年时间里,中国不仅没有因关税战陷入大豆短缺,反而借机加快了大豆进口渠道的“去美国化”进程。

过去中国之所以大量采购美豆,主要是因为运输条件便利、粮源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替代选项。巴西、阿根廷近年来在大豆生产和出口方面投入巨大,港口扩建、物流升级、价格机制优化,为承接中国订单提供了足够能力。

尤其是巴西,其今年的大豆产量创下历史新高,出口量也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大豆出口国,对中国的出口占比接近60%。

更关键的是,中国并没有简单地“换供应商”,而是通过长期合同、金融结算、港口投资等方式,把南美变成了新的稳定采购基地。

美国农民显然也意识到这一点。伊利诺伊州的豆农协会在一份公开声明中表示:我们正在失去的不只是今年的订单,而是未来十年的市场份额。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在国际贸易中,合作关系一旦被扰乱,恢复的成本远高于重建。中国企业在与南美供应商建立合同、物流、金融服务等一整套体系后,即便日后中美关系有所缓解,也不会再轻易将近一半的订单交还给美国。

市场转移,是特朗普政府当初未曾预料的。它原以为中国会在农产品问题上让步,换取关税缓解,却没想到中国选择了另起炉灶,而且进展迅速、效果显著。对中国来说,这是一次战略意义的调整;对美国农民来说,则是一次不可逆的市场流失。

特朗普的基本盘中,农业州的选民占据了重要地位。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豆农、玉米农和畜牧业者,是他“让美国再次伟大”口号下最忠实的支持者。

他们曾相信,特朗普的强硬谈判风格能为美国带来更公平的贸易条件,也相信关税战不过是一场短痛换长益的博弈。但现实却给了他们一个响亮的耳光。

这些原本坚定的“MAGA”选民,如今不得不面对收入锐减、库存积压、贷款违约等一系列问题。他们的愤怒,不再是针对中国,而是开始指向白宫。在最近的农业论坛和行业会议上,不少农场主公开表示对政策失望。一些农业协会甚至直接点名要求白宫终止关税战,恢复中美正常贸易。

2025年财政预算中,农业补贴额度未见明显增长,而市场损失却在迅速扩大。豆农们开始怀疑:即便政府继续发钱,也无法弥补失去的市场和下滑的价格。

这对特朗普来说是一个双重打击。一个是经济层面的:大豆产业每年为美国带来数十亿美元的出口收入,如今这部分收入正在快速流失。另一个是政治层面的:农民票仓的松动,意味着他在2026年中期选举乃至2028年总统选举中,可能面临党内外更大挑战。

关税战本想为美国赢回主动权,但现在却让支持者成了最大输家。

农产品不是芯片,没有“不可替代”的标签。一旦失去订单,很容易就被其他国家填补。美国在大豆市场上的霸主地位,本就建立在价格优势和长期合同基础上,而不是独占能力。中国的转向,正好打破了这一点。

市场从来不讲情面,也不会迁就谁。如果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最终伤害的是自己的民众,那就是最失败的选择。

参考资料:

US misses out on billions of dollars of China soybean sales midway through peak season

By Ella Cao, Naveen Thukral and Karl Plume

September 10, 20259:13 PM GMT+8Updated September 10, 2025

来源:议史纪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