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芯”狠手辣!中国商务部:你动我产业链,我必亮剑!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1 02:37 1

摘要:美国商务部8 月 29 日深夜发出邮件,英特尔大连 3D NAND 产线、三星西安闪存工厂、SK 海力士无锡 DRAM 基地,全部失去“经验证最终用户”资格,相关美国产品一件都不许发货。许可证瞬间作废,仓库里的货直接变违禁品。

结论先摆出来:美国的新禁令不会扑灭中国半导体,反而把更多工厂、更多资金和更多人才推向“去美国化”的快车道,真正付代价的将是美国自己的供应链与资本市场。

美国商务部8 月 29 日深夜发出邮件,英特尔大连 3D NAND 产线、三星西安闪存工厂、SK 海力士无锡 DRAM 基地,全部失去“经验证最终用户”资格,相关美国产品一件都不许发货。许可证瞬间作废,仓库里的货直接变违禁品。

此举看似雷霆万钧,但毫无预警也毫无补偿,连 90 天的缓冲期都不给,业内普遍怀疑真正的目的并不是技术保密,而是要在中国建立的存储产能上打个大窟窿,好拖慢中国服务器与手机出货。

韩国方面的第一反应并不是配合,而是恐慌。三星西安两条产线占全球 15% 的 NAND 供给,SK 海力士无锡更包揽了 13% 的 DRAM。若三个月停摆,全球存储价格至少上涨 40%,而韩国企业的年度营收可能蒸发 120 亿美元。

美国国内的半导体设备商同样头大。科磊、泛林、科天成为“被连坐”的群体,官网上公开解释:“禁令范围尚不清晰,我们正在与政府沟通。”换言之,他们也没提前收到打招呼。

更微妙的是,美股第二天就用股价投了反对票。费城半导体指数低开 4%,英伟达一度跌破 460 美元,投资人担心这只是封禁清单的第一章。

中国商务部 24 小时内做出回应:“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在华外企与中企的合法权利。”表态简短,却把三星、海力士、英特尔都直接纳入“我们的人”。这意味着,如果禁令造成实际损失,中方可能在世贸组织或双边渠道帮他们讨回。

产业链的下一步动作已经在发生:长鑫与合肥当地政府追加 75 亿元扩产,长江存储与紫光展锐启动“紧急采购池”,优先采购国产刻蚀、清洗、CMP 设备;合肥、武汉到苏州的物流线被调度到 24 小时模式,就地补齐缺口。

很多人忽略了一个细节——三家外企在中国共有 2。3 万名本地员工,本土供应商超过 800 家。其中有 60% 并非传统半导体厂,而是零部件、化学品、洁净系统的中小企业。禁令越严,这些公司越会被迫改投国产大厂的怀抱,芯片生态反而更本土化。

技术替代也在提速。中微新开发的 16nm 逻辑蚀刻机已经拿到三星试单;上海睿励的光刻胶在 SK 海力士无锡的 1Xnm DRAM 线上通过可靠性认证;更高层的谈判,则在研究把晶圆测试环节从科罗拉多 Springs 迁到成都高新西区。

不能忽视美国自身的副作用。若存储价格飙升,亚马逊 AWS、谷歌 Cloud 的成本将直接上浮;美联储还在和通胀搏命,拜登政府却主动给市场添一把火,金融圈对这套自残式操作越来越难以消化。

对于中国厂商而言,最现实的策略是“三条腿走路”:第一,快速提升本土设备、材料、EDA 的市占率;第二,与韩国企业私下签署“非常态供货约定”,一旦禁令松动立即恢复;第三,把先进制程之外的大量成熟制程留在国内,拉长美国干预的战线,耗光对方行政资源。

世界终将发现:把技术当武器的人,最后会发现弹药链条也需要全球合作。一个靠胁迫维系的供应体系难以自洽,而一个互补互信的敞开网络才能让产业真正长大。这不是情怀,是商业算术。

这一刀落下,中国半导体的路不会更短,但方向却更清晰:挡得住设备,挡不住人心;挡得住专利,挡不住需求。失去“白名单”是个痛点,也是加速点,未来市场会用利润告诉我们答案。

来源:轩窗迎晓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