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起龙袍,那可不是一般的衣服,咱们现在花个几百块买件衣服,穿脏了往洗衣机一扔就完事了,可皇帝的龙袍那是真金白银堆出来的宝贝。
文 | 古书奇谭
编辑 | 古书奇谭
“文内所有信息皆出自网络”
有这么一件衣服,价值连城却不能洗。
不是不敢洗,也不是不会洗,而是真的不能洗,这件衣服就是古代皇帝的龙袍。
可夏天的紫禁城里,皇帝穿着厚重的龙袍,汗流浃背地批阅奏章,龙袍脏了臭了该怎么办?
说起龙袍,那可不是一般的衣服,咱们现在花个几百块买件衣服,穿脏了往洗衣机一扔就完事了,可皇帝的龙袍那是真金白银堆出来的宝贝。
龙袍用的丝绸叫“辑里湖丝”,产自江南水乡,是从幼蚕刚吐的丝中精挑细选出来的,这种丝比普通蚕丝细三倍,柔韧度高出五倍,摸起来滑溜溜的,还泛着珍珠般的光泽。
这种丝可金贵了,一斤要花普通老百姓十年的收入,光是原材料就这么贵,更别提后面的工序了。
龙袍的织造用的是“通经断纬”的缂丝工艺,这活儿难度堪比现在的芯片制造,织工得在二十多层经线上来回穿梭,一不小心就前功尽弃,之前有个织工因为错了一针,直接被罚了半年工钱,还得重新来过。
龙袍上的金线也不是随便弄的,得先把金子捶打成薄如蝉翼的金箔,再裹在丝线上,一件龙袍用的金线长度能绕北京城三圈。
明朝万历皇帝的一件龙袍光金线就用了4000多米,按现在的金价算,光这些金子就值个小几百万。
还有那些镶嵌的宝石、珍珠,缝进去的孔雀羽毛,孔雀羽毛还得挑选特定角度的,一根一根地嵌入,每平方厘米得塞进去十几根,这活儿得在显微镜下干才行,古人全靠肉眼和手感,真是绝了。
这么精贵的衣服,根本不敢往水里泡,那些植物染料一碰水就褪色,金线一泡就变形,宝石一洗就松动,洗一次,毁一次。
《清宫造办处档案》的记载,乾隆年间有个太监不小心把龙袍袖口弄脏了,结果被罚俸一年,还得跪祠堂反省,皇帝的衣服,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天工开物》里专门有一章讲丝绸保养,里面明确说了上等丝织物不可水洗,只能干燥保存,避免潮湿,龙袍作为丝绸中的极品,更是娇贵得很。
一件龙袍从设计到完成,少说也得一两年时间,动用几百号人,花费相当于现在几千万的银子,这么贵重的东西敢拿水洗,那不是找死吗?
不仅贵重,龙袍还有个特殊之处,就是它不仅是件衣服,更是权力的象征,上面的九条龙,代表着“九五之尊”,皇帝穿上它,就是告诉天下人,他是真命天子。
从隋文帝开始,黄色就成了皇帝专属,到了明清两代,老百姓要是敢穿黄色衣服,那是要掉脑袋的,赵匡胤当年“黄袍加身”,就是靠这么一件衣服坐上了皇位,可见龙袍的分量有多重。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贵的衣服不能洗,皇帝又得天天穿,那要是弄脏了、臭了怎么办?
古人可没闲着,他们想出了一套龙袍保养的绝招,说白了就是“防”字当头,能不弄脏就别弄脏。
清宫档案里记载,皇帝穿龙袍前,得先套三层内衣,最里面是丝绸内衬,中间是苎麻吸汗衣,外面还有一层薄薄的护袍,这三层衣服把汗水和体味都挡住了,龙袍基本上就不会直接接触皇帝的身体。
《清宫起居注》里有一段挺有意思的记录“皇上行至中天门,三层苎麻里衣已被汗水浸透,御前太监急忙更换”,就是说皇帝走到半路,衣服湿透了,太监赶紧拿干的来换。
不过光靠内衣还不够,皇帝也不是天天穿龙袍,大多数时候只有重要场合才穿,《清宫典制》里规定了皇帝一年穿龙袍的日子,大概就那么十几二十天,元旦、冬至、皇帝生日、祭天、大婚这些场合。
平时在宫里批奏章、见大臣,穿的都是便服,乾隆皇帝一生中有超过6000件衣服,但真正的龙袍只有几十件,这么算下来,一件龙袍一年可能就穿那么一两次,脏的机会确实不多。
但万一真弄脏了也不怕,古人有绝招,那就是干洗,不是现在那种化学干洗,而是用特制的粉末。
宫里有专门的“尚衣监”,里面的太监和宫女专门负责皇帝的衣着打理,他们会用一种叫“香粉”的东西轻轻拍打龙袍上的污渍。
据《养心殿造办处活计清档》记载,主要是滑石粉、珍珠粉和香料混合而成,滑石粉能吸附油脂,珍珠粉能增加光泽,香料则能掩盖异味。
这配方听着就贵,一小盒估计能顶老百姓半年口粮,还有更绝的,宫女们会用特制的软毛刷子,一点一点地刷龙袍。
这刷子是用兔毛、狐狸尾巴毛做的,软得不得了,刷起来不会伤到龙袍上的金线和宝石。
这种刷子做工精细得不得了,刷柄还是象牙的,上面雕着龙凤图案,就这么个刷子,现在估计得值个小几十万。
那要是龙袍有味道了怎么办,这可是个大问题,别说古代没有除臭剂,就算有,也不敢往龙袍上喷。
尚衣监会把太庙祭祀剩下的香火灰装进丝袋,缝在龙袍的腋下位置,形成天然的除臭包,这香灰可不是一般的灰,是用沉香、檀香、龙涎香这些名贵香料烧的,一小包估计就值老百姓大半年的收入。
雍正皇帝更讲究,他命令太医把龙涎香和辽东鹿血混合,调制成一种叫“血色香膏”的东西,专门用来给龙袍除臭。
龙涎香是抹香鲸肠道里的分泌物,比黄金还贵十倍,辽东鹿血也不便宜,得从千里之外的辽东运来,一路上还得保持新鲜,这么一小盒香膏,怕是比现在的爱马仕香水还贵吧?
到了光绪年间,技术又进步了,发明了皂角蒸汽熏蒸法,在颐和园后山有个密室,地下埋着12条铜制暖道。
这样看了,龙袍的养护成本,那真是天文数字,不过话说回来,这么贵的养护费用,皇帝自己可能都不知道,毕竟在他眼里,钱就跟纸一样,要多少有多少。
真正承担这笔费用的,还是老百姓。那些银子,都是从老百姓的血汗钱里榨出来的,想想也是讽刺,老百姓连件像样的衣服都穿不上,却要供养皇帝那么多奢侈的龙袍。
来源:闲娱fash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