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3月车市暴跌45%!中国库存堆积80万辆,该如何破局?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6 02:34 1

摘要:2025年一季度,俄新车销量同比暴跌45%,中国品牌库存积压突破80万辆,这一数据不仅创下后制裁时代最大跌幅,更暴露出市场转型期的深层矛盾。从报废费率飙升到消费心理剧变,从供应链重构到地缘博弈暗流,俄罗斯车市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阵痛与重生,下面一起看原文报道:

当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复苏时,俄罗斯市场却遭遇“倒春寒”。

俄媒报道称:2025年一季度,俄新车销量同比暴跌45%,中国品牌库存积压突破80万辆,这一数据不仅创下后制裁时代最大跌幅,更暴露出市场转型期的深层矛盾。从报废费率飙升到消费心理剧变,从供应链重构到地缘博弈暗流,俄罗斯车市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阵痛与重生,下面一起看原文报道:

一、市场寒冬:断崖式下跌背后的结构性危机

俄汽车市场在2025年开年即遭遇“黑天鹅”事件。官方数据显示,3月轻型车销量同比腰斩至82656辆,延续了2月24%的跌势。表面看,报废费率上调导致车价普涨10%-15%、汽车贷款利率攀升至18%是直接诱因,但更深层矛盾在于市场供需关系的根本性错位。

中国品牌库存积压高达80万辆的惊人数据(罗尔夫集团CEO数据),折射出“制裁替代”战略的阶段性困局。俄汽车经销商协会前主席莫谢耶夫指出,去年为填补西方品牌空缺而大量进口的中国车型,如今因消费升级需求与产品定位脱节,正面临“水土不服”的尴尬。正如莫斯科汽车分析师伊万诺夫所言:“当市场从‘填饱肚子’转向‘吃好饭’阶段,性价比策略正在失效。”

二、博弈漩涡:回归传闻下的市场心理战

普京与特朗普的“世纪对话”意外搅动汽车市场,现代、起亚、丰田甚至雷诺的回归传闻,引发消费心理的微妙变化。Autostat机构负责人采利科夫观察到,30%的潜在买家开始持币观望,期待“原装进口”重启。

但现实远比想象复杂。经销商普遍认为,即便外资品牌回归,重建销售网络至少需18-24个月,且非本地化生产的车型价格将远超消费者预期。圣彼得堡某中国品牌4S店经理坦言:“现在展厅客流同比下降40%,但真正转向等待外资的客户不足15%——更多人在持币等待更大折扣。”

三、新势力崛起:俄罗斯市场迎来多元面孔

(1)韩国KGM:借壳双龙卷土重来
新品牌KGM以四款车型强势入场,其本质是俄罗斯消费者熟悉的双龙汽车换标重生。紧凑型跨界车Tivoli直接对标奇瑞瑞虎4;中型跨界车Torres剑指哈弗F7;硬派越野车Rexton则瞄准哈弗H9等高端车型。加里宁格勒工厂的本土化生产计划,显露出韩国品牌重夺市场份额的野心。

(2)中国Rox:豪华混动试水高端市场
Rox推出的混合动力7座跨界车01(起售价916.9万卢布),以航空座椅、智能四驱系统为卖点,试图打破中国车“低价低配”的刻板印象。但业内质疑其定价远超俄中产承受力,莫斯科经销商反馈称:“首月仅售出12台,客户更倾向选择二手奔驰GLE。”

(3)Li Auto:平行进口转正
凭借L7混动车型在平行进口渠道积累的口碑,Li Auto“增程式混动”技术能否适应俄严寒气候仍是未知数,但俄罗斯经销商手上已收到超500份盲订订单。

(4)神秘Tenet:本土组装迷雾
由俄罗斯AGR集团秘密运作的Tenet品牌,首款车型酷似奇瑞瑞虎7 Plus却悬挂全新LOGO,卡卢加工厂组装计划疑似采用CKD(全散件组装)模式。业内人士指出:“这或是规避‘中国依赖’的政治策略,但核心部件仍来自安徽供应商。”

四、破局之路:去库存与战略转型并行

(1)价格战白热化:
奇瑞针对瑞虎7 Pro 2023款推出“买一送一”政策:购车赠送价值30万卢布加油卡;
哈弗初恋基础版降价22%,创下89.9万卢布历史新低;
吉利将滞销的Coolray车型转为出租车公司团购,单笔订单超2000辆。

(2)政策博弈升级
俄工业部拟出台“以旧换新2.0”计划,针对中国品牌额外提供5%报废补贴,但要求车企承诺3年内实现40%零部件本土化。中方相关机构则警告称:若强制技术转让,部分品牌可能退出俄市场。

(3)电动化能否破局?
尽管中国车企加速引入EV车型,但俄充电桩覆盖率不足0.3%、-30℃极寒天气导致的续航缩水等问题,令消费者望而却步。莫斯科市民谢尔盖表示:“我宁愿选择二手丰田混动,也不会冒险买电动新车。”

总结:
俄罗斯车市的“45%暴跌”绝非单纯的市场波动,而是全球汽车地缘政治重构的缩影。当“制裁替代红利”耗尽,中国车企必须从“应急供应商”转向“价值创造者”,而俄本土化政策的摇摆更考验各方战略定力。未来六个月的去库存战役,或将决定谁能在欧亚大陆新汽车秩序中占据制高点。这场寒冬中的生存游戏,既关乎企业生死,更折射出全球化退潮时代汽车产业的命运浮沉。

来源:聊车区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