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特朗普最近心事重重,不是因为大选,不是因为外交,而是因为大豆原本这些农产品应该早就被中国的订单消化掉,可今年仓库里越堆越满。特朗普急得半夜睡不着,跑去社交平台发帖,喊中国多买点美国大豆,最好一口气把新旧存货都清走。
特朗普最近心事重重,不是因为大选,不是因为外交,而是因为大豆原本这些农产品应该早就被中国的订单消化掉,可今年仓库里越堆越满。特朗普急得半夜睡不着,跑去社交平台发帖,喊中国多买点美国大豆,最好一口气把新旧存货都清走。
但现实是,中国的订单早就飞到了南美。巴西和阿根廷的货轮正一艘接一艘向中国开来,美国的农户只能望着堆积的粮仓发愁。往年这个时候,美国几乎是中国大豆的头号供应国,出口量占比最高。
今年却截然相反,美国出口量断崖式下跌,中国和南美之间的订单却一单接一单。仅9月,中国就和南美签下约八百万吨订单,10月还有数百万吨在路上,美国基本被排除在外。
要知道,中国每年进口大豆超过九千万吨,美国往年能分走六成左右。但在“关税战”的阴影下,中国没必要继续把农业安全押在一个不稳定的卖家身上。更关键的是,中国除了南美,还在积极多元化采购:南非市场也正在被纳入视野。
虽然南非大豆产量不如巴西和美国庞大,但其近几年增速明显,2023年的大豆产量已经超过两百万吨,本国消费之外仍有部分盈余可出口。这让中国在补充供应缺口时,多了一个“兜底”来源。
换句话说,现在中国的大豆供应链已经像网络一样四通八达。大宗订单落在巴西、阿根廷身上,缺口部分可以向南非调配。如果真遇到极端情况,比如南美因天气减产,中国还可以通过南非市场进行补充。对美国而言,这种局面意味着自己失去了“不可替代性”。
美国农民的日子因此格外难过。过去他们手里握着中国的大单,几乎不用担心销路。如今订单被南美和南非分走,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价格下滑、仓库爆满。有农户甚至无奈减少来年的播种面积。美国农业部虽然拿出补贴想救场,但这只能解一时之急,长期来看,没有稳定买家才是最致命的问题。
其实问题根子并不在大豆,而在政治。特朗普当年挥舞“关税大棒”,把农产品硬生生卷进了博弈,结果是中国被迫寻找替代渠道,美国农户却成了牺牲品。如今中国与南美、南非的合作愈加紧密,美国再想回头已经不是那么容易。
更何况,中国和一些国家在部分结算中,已经逐步减少美元使用,这不仅让美国失去市场,还在金融层面遭到侵蚀。
大豆危机只是冰山一角。未来如果美国继续用政治干预市场逻辑,恐怕不只是大豆,小麦、玉米、牛肉都会遇到同样的困境。到那时,美国农业整体竞争力都会被削弱。特朗普半夜发帖,再怎么喊话也救不了订单,真正的出路只有一条:放下傲慢,重建互信。否则,美国农场主的怨言只会一年比一年多。
来源:麒元思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