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前,刚结束的外卖战,让三大外卖平台合计亏损超350亿元。事实证明,所有不能创造长期价值的增长,都将沦为泡沫。如何重塑消费者信任基石,是大战后各大平台首要思考的问题,毕竟总要有人为“战后重建”买单。
低价“卷”够了,是时候该回归价值了。
此前,刚结束的外卖战,让三大外卖平台合计亏损超350亿元。事实证明,所有不能创造长期价值的增长,都将沦为泡沫。如何重塑消费者信任基石,是大战后各大平台首要思考的问题,毕竟总要有人为“战后重建”买单。
阿里剑指美团腹地
9月10日,阿里旗下的高德APP,高调上线新功能——“高德扫街榜”,该榜单类似于美团旗下大众点评榜单,对商家进行综合评分、排名,涵盖美食、景点、酒店等多种业态。
△(图片来源:高德地图)
变现靠的是信用,而不是流量。
针对大众点评曾因商家存在干预用户评价而引发质疑的核心痛点,高德地图依托用户真实导航行为与高信用用户评价两个核心维度,构建以实际消费行为为导向的评价体系。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5年7月高德地图日均活跃用户达1.86亿,规模为大众点评的6倍。通过对规模化用户行为数据的分析,高德能更精准地反映用户的消费偏好。不过,对于回头客而言,其消费决策往往无需依赖高德地图,这一问题也需被关注。
在“高德扫街榜”发布当日,美团宣布,大众点评将正式“重启”品质外卖服务,将通过B端自研大模型,结合海量真实评价数据分析用户需求,进一步剔除非真实点评数据,以“Al+真实高分”为用户提供可靠决策。美团的这场自我升级,同样是基于消费者需求,整合资源的商业手段。
△(图片来源:美团)
继以价换量、赔本赚吆喝的外卖战后,阿里、美团开始大幅进军到店业务。电商巨头的集体出手,恰好证明,构建信任体系才是对抗流量焦虑的终极武器。
打响线下“抢客”战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美团的此次信用实验均指向线下腹地。
2006年,阿里收购国内最早的本地生活服务网络平台之一的口碑网后,便逐步通过与线下实体商业合作等方式,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时隔近二十年,阿里再度深化这一战略,发布高德扫街榜、重启“口碑”业务。本次高德扫街榜的推出,能确保榜单仅包含具备实体经营能力的商家,一定程度上可辅助筛选出无实体门店的“幽灵外卖”。
互联网巨头重兵布局线下,具有强社交属性的茶行业,是否正迎来主流业态的线下回归?
市场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当下,茶行业也面临着同样的产业生态。
茶行业抓住新风口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深度渗透,茶叶电商曾一度迅猛发展,成为行业关注焦点。其整体占比有限,尚普咨询数据显示,在一线城市和下沉市场的茶叶销售渠道中,线下渠道(含传统实体店、商超等)在两个市场仍占据超50%的份额。更直观的对比来自销售规模: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统计显示,2024年全国茶叶内销总额预计达3400亿元,其中网上零售额约370亿元,仅占内销总额的10.9%。线下仍是茶叶消费的主阵地,这是任何渠道都不可替代的。
△(图片来源:尚普咨询《深度解读2025茶行业最新趋势:最前沿的创新机会点在哪里》主题分享ppt)
全方位扩大内需是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的战略支点。政府层面始终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强化金融与财政、产业等政策协同联动鼓励实体消费。据2024年餐饮大数据研究显示,茶馆在餐饮细分品类中的闭店率为10.6%,低于餐饮行业平均闭店率(22.6%)。随着网购中假货泛滥,线上平台的竞争力被削弱。品牌也需拥抱时代浪潮,回归线下了。
从胖东来经营数据显示,今年1—7月,其茶叶业态销售额达5.80亿元。直逼2024年茶叶总额6.2个亿;到东茅街茶馆单日最高接待量达1.5万人次,茶馆估值达2亿元。二者之所以能打造出成功的商业业态,缘于其精准契合当前市场需求,满足消费者对低价不低质的主流诉求。
△(图片来源:许都之行v)
潮水退去后,方见真章。商业的终极战场从来不是价格,而是人心。未来的红利终将流向那些能创造真实价值的品牌。短期的资本游戏或许能喧嚣一时,但茶行业做的不是一次性生意,在行业的生态中担当其企业责任,品牌需用自身的成长带动整个领域的升级。只有那些构建了品质壁垒的企业,才能穿越周期,成为真正的赢家。
责编 / 姚艺玲
编委 / 王妙容
来源:微说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