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行书自作诗卷》高清欣赏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2 08:31 1

摘要:在文徵明传世的行书作品中,这幅27×637cm的《行书自作诗卷》格外特别。它没有春日山水的闲逸,也无观鱼夜坐的清雅,却以四首自作诗,串联起朝堂仪典与文人心事,让我们看到这位“吴门书派”大家在官场与故乡间的情感共鸣。

在文徵明传世的行书作品中,这幅27×637cm的《行书自作诗卷》格外特别。它没有春日山水的闲逸,也无观鱼夜坐的清雅,却以四首自作诗,串联起朝堂仪典与文人心事,让我们看到这位“吴门书派”大家在官场与故乡间的情感共鸣。

此卷最动人的,是“诗”与“书”的双重真诚。四首诗作皆为文徵明亲身经历:《立春进贺》写百官朝贺的庄重,“王殿千官拜冕旒,紫衣京兆在前头”勾勒出宫廷仪仗的威严;《恭候大驾还自南郊》记圣驾归来的盛景,“十里春风传警跸,万方和气协韶韺”满是对太平盛世的赞叹;《元旦朝贺》与《内直有感》则转向内心,前者叹“满日升平题不得”的谦逊,后者抒“清梦依然在故乡”的牵挂。从朝堂盛景到个人情思,诗作层次分明,而书法则成为情感的载体——写宫廷仪典时,笔锋端严规整,线条沉稳有力,似与百官朝贺的肃穆呼应;抒故乡之思时,笔墨渐趋灵动,字距稍显疏朗,藏着一丝文人的柔软。

细观书法本身,此卷尽显文徵明行书“润、清、雅”的本色,却又多了几分朝堂历练出的沉稳。运笔不疾不徐,没有刻意的张扬,每一笔都透着扎实的功底:“冕旒”“警跸”等字结构严谨,见出对宫廷仪典的敬重;“故乡”“清梦”等字笔画温润,藏着对故土的眷恋。墨色浓淡相宜,通篇布局疏密有致,既不似晚年大字行书的豪迈,也不若早年小楷的娟秀,而是一种历经世事沉淀后的从容,恰如文徵明其人——身处朝堂却不忘初心,见惯盛景仍念故乡。

从钤印与鉴藏印可知,此卷曾经汪季青、罗振玉等名家递藏,足见其艺术价值。但更珍贵的,是它为我们打开了理解文徵明的另一扇窗:世人多知他书画双绝,却少有人见他在朝堂中的模样。这卷作品里,有他作为官员对朝廷的赤诚,也有他作为文人对故乡的牵挂,二者在笔墨间交融,让“白头欣睹朝元盛”的欣慰与“清梦依然在故乡”的柔情,跨越五百年仍能打动人心。

如今再赏此卷,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卷行书,更是一位文人的人生切片——他站在威严的朝堂上,见证盛世荣光,笔下是工整的笔墨;夜深人静时,梦回故乡,笔端又生出柔软的牵挂。这份在朝堂与故乡间的平衡,正是文徵明最动人的底色,也让这卷《行书自作诗卷》超越了普通的书法作品,成为一段历史、一种心境的鲜活记录。

附:释文

立春进贺。

王殿千官拜冕旒,紫衣京兆在前头。四时盛德初临木,先日严寒已送牛。气转苍龙当法驾,风回明庶动宸游。圣王和令思行庆,次第颁恩下九州。

恭候大驾还自南郊。

圣主回銮肃百灵,紫云团盖翼苍精。属车剑履星辰丽,先驾旂常日月明。十里春风传警跸,万方和气协韶韺。白头欣睹朝元盛,愿续思文颂太平。

元旦朝贺。

仙音缥缈协和鸾,天上春回白玉栏。日出鸡人徐唱卯,雪消风伯为驱寒。万方玉帛看王会,一岁仪文重履端。满日升平题不得,白头惭愧直金銮。

内直有感。

天上楼台白玉堂,白头来作秘书郎。退朝每傍花枝入,■直遥闻刻漏长。铃索萧闲青琐静,词头烂熳紫泥香。野人不识瀛洲乐,清梦依然在故乡。

款识:徵明。

钤印:文徵明印(白文)、衡山(朱文)

鉴藏印:休宁汪季青藏(朱文)、罗振玉印(白文)、冯应榴(白文)、松翁鉴藏(白文)

壮士留步!编辑不易,恳请点赞、评论、转发,不胜感激!(图片来自网络,只为传播艺术)

来源:牧之堂弘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