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青羊教育这片广袤天地里,有这样一位老师,她在三尺讲台上已坚守了二十六年。这二十六年,于她而言,是一段段与学生共同成长的珍贵旅程,是用爱与责任书写的教育篇章。她就是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西区分校教师许丹。
在青羊教育这片广袤天地里,有这样一位老师,她在三尺讲台上已坚守了二十六年。这二十六年,于她而言,是一段段与学生共同成长的珍贵旅程,是用爱与责任书写的教育篇章。她就是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西区分校教师许丹。
陪伴:把天马行空雕成“现实”
当被问及最感动的育人故事时,许丹的思绪并未定格在某一个瞬间,而是牵出了一条贯穿整个教学生涯的温暖主线——陪伴一届又一届的孩子,将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通过双手与汗水,雕琢成触手可及的“现实”。
在二十一世纪初,她带着学生们编写剧本、排练话剧。从剧本的一字一句构思,到舞台上的一招一式排练,她始终陪伴在侧。那些日子里,教室变成了创意的孵化地,课余时间充满了热烈的讨论与反复地练习。
时光流转到十年后,她和学生们找来废旧纸箱、泡沫,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创作之旅——打造一辆半人多高、栩栩如生的坦克模型。制作过程中,她与学生一起一次次尝试,一次次改进。当坦克模型的轮子终于能够滚动,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光芒,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
后来,她又开始和孩子们一起写剧本、当导演、扛起摄像机,拍摄属于自己的“微电影”。从选题策划,到实地拍摄,再到后期剪辑,每一个环节都是师生共同努力的见证。
如今,许丹和孩子们沉浸在一个宏大的计划里——复原《西游记》中的“花果山”。从对原著的深入研读,到场景的设计规划,再到材料的收集制作,每一步都饱含着师生们的心血。当“花果山”的雏形逐渐展现在眼前,孩子们脸上洋溢的自豪与兴奋,让她更加坚信,教育就是在这样的陪伴与实践中,悄然绽放光芒。
唤醒:点燃学生内心的火种
在许丹心中,学生最需要从老师那里获得的,不是外在的知识或技能,甚至不是通常所说的安全感、求知欲和价值观。因为这些美好的品质,其实早已像种子一样埋在每个孩子的生命深处。每个人降生时,都对世界充满好奇(求知欲),拥有无条件的信任(安全感),并本能地追求真善美(价值观)。只是在漫长的成长中,这些内在的火种可能会被外界的标准、批评和功利主义所遮蔽。
因此,老师最重要的角色,不是“播种”,而是“唤醒”已有的内核和“守护”这初期的星星之火,直到有燎原之势。她认为学生最需要从她这里获得三种核心的意识与状态:“不断追求、思考与优化”的迭代意识;“永不言败、在困境中寻找光亮”的坚韧精神;“沉浸过程、享受点滴变化”的专注态度。
“当孩子们拥有了这三种意识和状态,他们就能基于自身的思维逻辑和事物发展的底层逻辑,走出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他们不会再依赖于外部的评价和赋予,而是能够不断在自己能力的‘最近发展区’,一点一点地向外突围,实现内在力量的真正觉醒和永恒生长。”这,就是许丹作为老师所能带给学生们的最宝贵的礼物。
成长:用“慢慢来”的信念细心呵护
在许丹看来,“教育家精神”的内核,是一种“扎根大地,静默生长”的生命状态,与她坚信的“与天地融,与自我洽”的教育理念一脉相承。她将其理解为一种“去功利化的浪漫与实干”。
所谓“与天地融”,是教育家“向外求”的格局。教育不应禁锢于方寸教室和分数试卷,而应带领孩子打开所有感官,与广阔的生活、与古老的文化、与壮丽的自然深度融合。她带孩子们用废旧材料制作坦克,是让他们与工业设计和环保理念相融;带他们复原花果山,是让他们与古典文学的天马行空相融;编剧本、拍“大片”,是让他们与当下的时代叙事相融。
而“与自我洽”,则是教育家“向内求”的修心。这是对抗教育焦虑和内卷的核心。她不匆忙地对外展示成果,不追求立竿见影的奖项和荣誉,而是关注学生和自己的内心成长。这个过程,于学生,是培养一种“但问耕耘,莫问收获”的专注力,让他们在完整的项目体验中认识自己、接纳自己、锻造自己,获得内在的勇气和自信。于教师自身,则是摒除得失心,回归教育最原始的初心:陪伴与成长。
因此,她所践行的教育家精神,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一种“陪着你,慢慢来”的从容信念。她拒绝成为教育的“速成主义者”和“成果展示者”,甘愿做一名教育的“农夫”,深谙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尊重每一个生命的内在节奏,用心耕耘,静待花开。这种精神,旨在培养出的孩子,不仅是知识的拥有者,更是生命的体验者、问题的解决者和内心丰盈的创造者。他们能与世界和谐共处,也能与自己的内心和平对话——这,就是许丹能想到的,为教育强国蓝图所贡献的最坚实、最富有生命力的华章。
坚守:以“融洽”育人,以“融洽”渡己
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涯里,许丹“悟”出了自己的教育哲学,凝练为八个字:“与天地融,与自我洽”。
这句话背后,有着她自己“逆天改命”的故事。初登讲台时,她性格跳脱,几乎人人都说她不适合当老师。但她没有接受这个定义。她坚信:唯有自我改变,方能改变境遇。于是,她选择用行动一次次打破外界和自己设下的限:她在市级赛课前夕摔骨折,但手术第二天就打着石膏站上了赛场;她从最初的一人独行,到今天凝聚起一个志同道合、齐心协力的共同体团队……
在教育的漫漫征途中,她以陪伴为笔,以唤醒为墨,以成长为纸,书写着属于自己和学生们的精彩篇章。她用二十六年的坚守与付出,诠释着教育的真谛,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最温暖的引路人。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