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戴上VR眼镜,三国铜雀台竟‘活’了!不仅能感受古建筑的细节,还能亲眼看见古人筑城的热闹场景。”不久前,河南安阳游客王女士在临漳县邺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这一体验,成为这座千年古城文旅“破圈”的生动注脚。
本报记者 冀晋萌 苏醒
“戴上VR眼镜,三国铜雀台竟‘活’了!不仅能感受古建筑的细节,还能亲眼看见古人筑城的热闹场景。”不久前,河南安阳游客王女士在临漳县邺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这一体验,成为这座千年古城文旅“破圈”的生动注脚。
9月12日至13日,第九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邯郸市分会场暨第八届邯郸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武安市、临漳县举办。作为承办地之一,临漳这座承载2700年历史(齐桓公于公元前685年至公元前643年在位期间始筑邺城)、见证曹魏至北齐六朝兴衰的“三国故地、六朝古都”,正以“历史+科技+IP”全新姿态迎接世界目光。
曾经让“沉睡遗产”蒙尘的古城,究竟如何唤醒千年文脉?即将启幕的旅发大会,又将为它打开怎样的新发展格局?
三维破壁:
文旅“出圈”的底层逻辑
临漳文旅的异军突起,并非偶然的“流量爆发”,而是以“遗址活化守根脉、IP破圈聚人气、项目牵引提能级”为三大支柱,步步为营将历史厚度转化为产业热度,让千年文化从“书本里的文字”蜕变为“可触摸、可体验、可传播”的生活场景。
正如“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的文旅品牌口号,临漳正以独特的文化魅力,成为邯郸乃至河北文旅版图上的耀眼新星。
遗址活化:让夯土遗址“开口讲故事”——
“5年前游客来邺城,就是‘打卡式观光’——对着金凤台的土坡拍张照,读一遍介绍牌上的文字,最多停留40分钟就走。”铜雀三台遗址公园工作人员王振兴至今记得,曾有位老游客感慨“这么好的历史,怎么就只能看土堆?”这一问,发人深思,催人奋进。
作为都城规划肇始地(曹魏邺城开创“中轴对称、分区布局”模式,影响东亚都城建设千年)、建安文学发祥地(曹操与建安七子在此留下“建安风骨”)、多元文化交融地(公元3—6世纪,邺城成为中原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大熔炉”,汉、羯、氐和慕容鲜卑、拓跋鲜卑等族群先后在此建立政权或聚居)、佛学弘传中兴地(东魏北齐时期佛教艺术鼎盛),临漳的文化家底足够厚重。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