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问姜文:你25年前的搭档巩俐也来了,私下有没有合作交流?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5 20:09 1

摘要:在一次热闹非凡的电影活动现场,记者问姜文:"你25年前的搭档巩俐也来了,私下有没有合作交流?"

在一次热闹非凡的电影活动现场,记者问姜文:"你25年前的搭档巩俐也来了,私下有没有合作交流?"

这本是个看似平常的问题,姜文却回答道:"有好剧本合作就有意义,没有的话,咱俩找个地儿合作就完了......"

记者当场愣住,这哪是什么正经答案,分明是在开车。

但这就是姜文,一个永远不按套路出牌的主儿。

这种直率大胆,贯穿了他的整个成长时期、演员生涯以及导演岁月,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塑造了如今独一无二的姜文。

1963年,姜文出生在河北唐山的一个军人家庭,随后跟着父母在贵州、湖南等地辗转漂泊。十岁那年,他来到北京,住进军队5号大院。

姜文作为家中老大,性格里带着北方人的豪爽和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儿。

小时候的他调皮捣蛋,堪称孩子王,为了帮弟弟姜武出头,没少和人打架,自然也没少挨母亲的揍。

可即便被揍得鼻青脸肿,下一次遇到不公平的事,他依旧会冲在最前面,像个无畏的小战士。

在中央戏剧学院上学时,姜文更是把这种大胆发挥到了极致。

有回学生们闹腾被街坊投诉,他翻出不知哪儿弄的旧制服,别上钢笔冒充街道干部,敲开人家门板着脸训话:"相信组织就甭闹腾!"唬得街坊点头如捣蒜。

更绝的是他抱着宿舍电话当玩具,拨通北影厂张口就来:"我找安震江老师。"等对方本人接了电话,他捏着嗓子学结巴:"就、就您电影里那句台、台词......"气得安震江大骂:"你tm是中国人不是?!"

隔天他又装成老艺术家赵丹,用烟酒嗓给演员马精武打电话聊艺术理想,俩人推心置腹唠了十多分钟,愣是没露馅。

姜文就是这样,在成长的道路上,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肆意挥洒着青春的活力,从不顾及他人的眼光,像一阵风,自由又不羁。

1984年,姜文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在舞台上崭露头角。

1985 年,姜文迎来了电影生涯的第一个重要角色——《末代皇后》中的溥仪。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一头扎进和溥仪有关的史料中,像个寻宝人,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他还专门拜访溥仪的弟弟溥杰,虚心请教,力求从神态到气质,都能完美还原溥仪。

这份对表演的执着和认真,让他凭借该角色提名第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

此后,姜文仿佛被幸运女神眷顾,佳作不断。

1986年,他在谢晋导演的《芙蓉镇》中饰演秦书田,那个在特殊年代历经磨难却依然乐观的原县文化馆馆长。

姜文把秦书田的坚韧、无奈与对生活的热爱演绎得淋漓尽致,最终斩获中国第十届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

在拍摄过程中,他充分展现出自己对表演的独特见解,大胆地对剧本台词进行大幅度修改,没想到竟得到了谢晋导演的鼓励,这也为他日后的导演之路埋下了一颗种子。

1987年,张艺谋邀请姜文出演《红高粱》中的余占鳌。

拍摄期间,姜文和张艺谋这对 “黄金搭档” 关于角色塑造问题的争吵就像一场激烈的辩论赛,从未停歇。

但正是这种对表演的极致追求,让姜文成功塑造了余占鳌这个充满野性与豪情的角色,《红高粱》也成为首部荣获柏林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金熊奖殊荣的亚洲电影。

此后,姜文又凭借《春桃》中的李向高、《本命年》中的李慧泉等角色,多次荣获大奖,演技得到了业内和观众的一致认可。

他在电影里的每一次亮相,都让观众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在周围人的鼓励下,1993年,姜文迈出了导演生涯的第一步,将王朔的短篇小说《动物凶猛》改编成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

他在片中客串成年马小军,以独特的视角和叙事方式,展现了那个特殊年代青少年的迷茫与躁动。

这部电影提名第51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包揽第33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六项大奖,还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 “九五年度全世界十大最佳电影” 之榜首。

姜文的导演才华自此崭露头角,他就像一位横空出世的英雄,在电影界站稳了脚跟。

1998年,姜文开始拍摄第二部导演作品《鬼子来了》,并亲自担任主角。

这部电影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在第5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提名金棕榈奖,最终荣获评审团大奖。

然而,由于违规参赛,姜文受到了电影局五年内不能从事导演工作的惩罚。

但即便身处困境,姜文也没有放弃对电影的热爱。解禁后,他带着《太阳照常升起》强势回归。

这部电影充满了魔幻现实主义色彩,虽然在上映时因剧情复杂遭到一些批评,但在国际上却屡获殊荣,提名第64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获得第21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亚洲之风特别提及奖等。

2010年,姜文执导的商业大片《让子弹飞》横空出世。

这部电影保留了姜文一贯极致的艺术特征,以幽默诙谐的对白、紧张刺激的剧情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此后,姜文又陆续推出了《一步之遥》《邪不压正》等作品,每一部都带有鲜明的 “姜文烙印”。

在电影风格上,他不拘一格,时而采用创新的叙事结构,时而展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在电影理念上,他始终追求 “来劲”,试图在艺术表达和商业价值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做到 “站着把钱挣了”。

姜文就像一位孤独的勇士,在电影的世界里,坚持着自己的理想,用一部部作品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

如今58岁的他依然带着少年气的莽撞,把片场当草原,把摄像机当猎.枪。或许他不会再拍出《让子弹飞》那样的票房神话,但谁在乎呢?

这个爷们儿,早就在自己的江湖里杀出条血路——他亲手把"来劲"两个字刻成丰碑,告诉后来者:活着,就得活成炸雷惊破晓的阵仗。

来源:剧评人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