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职业教育教材形态创新路径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2 06:04 1

摘要:职业教育教材作为连接教育与产业的重要载体,其形态创新直接关系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随着教育数字化政策的深入实施,人工智能技术正推动教材从“静态纸质”向“动态智能”跃升,从“标准化生产”向“个性化适配”转型。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系

□ 王霆 郭文英 刘平

职业教育教材作为连接教育与产业的重要载体,其形态创新直接关系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随着教育数字化政策的深入实施,人工智能技术正推动教材从“静态纸质”向“动态智能”跃升,从“标准化生产”向“个性化适配”转型。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系统分析了AI赋能教材形态创新的政策要求与现实需求,从内容生产、呈现形式、评价体系三个维度构建创新路径,探索协同推进策略,为职业教育教材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AI赋能教材创新的政策导向与现实需求

职业教育教材形态创新已成为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开发AI驱动的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实现“教材内容实时更新、教学资源智能推送、学习过程精准评价”。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已汇聚1028万余条资源,覆盖全部19个专业大类,为AI教材开发提供资源基座,推动职业教育教材从传统纸质载体向“数字基座+动态资源”的新型形态转变。

产业技术迭代加速与人才培养质量之间的矛盾,凸显AI教材创新的现实紧迫性。传统职业教育教材内容更新周期平均为3—5年,而智能制造、新能源等领域技术迭代周期已缩短至6—12个月,通过AI技术将企业生产一线的先进工艺转化为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可使学生岗位适应周期大大缩短。特别是在数字经济人才严重短缺的背景下,亟需通过AI教材创新培养兼具技术应用能力和跨界融合思维的复合型人才。

职业教育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完善为AI教材创新提供了物质基础。全国88%的高职院校互联网出口带宽在1Gbps以上,94%的高职院校主干带宽达到1Gbps,平均每2.75名学生拥有1台学校提供的数字化终端。这些硬件条件为AI教材的沉浸式呈现、个性化推送和协同化开发提供了支撑。

AI赋能教材形态创新的实现路径

内容生产机制的重构是AI赋能教材创新的核心突破点。传统教材“专家编写—出版社发行”的线性生产模式,正被“人机协同共创”的生态化模式取代。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下简称“常机电院”)在《工业机器人技术》AI教材开发中,通过算法实时抓取发那科、ABB等企业的最新技术参数,自动更新教材中的机器人编程案例库,通过AI分析学习者反馈数据,每月优化调整教学模块占比达15%,实现了“教材内容—产业需求—学习效果”的闭环迭代。

AI技术推动教材内容呈现从“平面文本”向“沉浸式交互”的形态跃迁。学校开发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虚拟产线”教材,通过AI驱动的增强现实技术,在中西部院校联动课堂中,使从未见过智能制造生产线的山区学生能在虚拟环境中反复训练精密制造工艺,系统实时分析操作轨迹并标注误差,该模式下学生的工艺达标率提升至98%。

评价体系的智能化转型为教材质量提升提供了新范式。学校开发的“学生数字画像档案”系统通过AI分析学生在教材学习过程中的答题数据、操作轨迹等30余项指标,生成技能雷达图和能力画像,降低企业招聘成本。

AI赋能教材典型案例与经验启示

校企协同开发成为AI教材创新的主流模式。常机电院与比亚迪联合开发的《新能源汽车技术》AI实训教材,创造性地将企业生产数据转化为教学资源。通过数字孪生技术1:1还原电池生产线,学生扫码即可调用虚拟设备进行拆装训练;AI系统实时同步比亚迪最新维修技术手册,自动更新故障诊断案例库。这种“企业技术标准+院校教学逻辑+AI动态整合”的开发模式,有效解决了教材内容与产业实践脱节的难题。

教师能力提升是AI教材落地应用的关键支撑。常机电院实施的“AI+教学能力提升计划”通过“理论研修+工具实操+项目开发”三段式培训,使教师掌握AI教材开发工具的使用;“4+0”本科人才培养项目与江苏海洋大学合作开展“双导师制”,企业技术专家与高校教育技术专家共同指导教师开发项目,教师开发AI融合课程达50门,形成了可持续的教师发展机制。这一经验表明,AI教材创新不仅是技术应用问题,更是教师教育理念和数字素养的系统性变革。

AI赋能需打通数字化转型“最后一公里”

面向未来,AI教材将呈现三大发展趋势:一是“轻量化”发展,通过APP等技术降低使用门槛,使AI教材能在普通手机端流畅运行;二是“泛在化”渗透,教材内容将嵌入VR眼镜、智能工装等新型载体,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无缝衔接;三是“生态化”演进,形成政府引导、院校主导、企业参与、社会协同的教材开发新格局。目前中国职业教育正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系统性跃升,AI教材作为重要载体,必将在培养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数字工匠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职业教育教材形态创新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最后一公里”,AI技术为这一进程提供了革命性工具。从政策引领到技术赋能,从内容重构到评价革新,职业教育教材正在经历从“知识载体”到“学习生态”的深刻变革。未来发展中,需坚持“育人初心”与“技术赋能”相统一,既充分发挥AI在资源整合、个性化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又避免技术异化导致的教育本质迷失。通过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力,定能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AI职业教育教材体系,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坚实支撑。

(作者单位: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作者系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人员;本文系教育部国家教材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成果〈教材函[2024]1号〉)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