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夏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收获期的选择直接影响产量、品质及后续种植安排。科学掌握最佳收获期,是实现夏玉米丰产增效的核心环节之一。以下从判断依据、实操方法及注意事项三方面,详细阐述如何精准把握夏玉米最佳收获期。
夏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收获期的选择直接影响产量、品质及后续种植安排。科学掌握最佳收获期,是实现夏玉米丰产增效的核心环节之一。以下从判断依据、实操方法及注意事项三方面,详细阐述如何精准把握夏玉米最佳收获期。
一、明确夏玉米最佳收获期的核心判断依据
夏玉米的最佳收获期并非由单一因素决定,需结合生理成熟特征与实际生产需求综合判断,核心依据包括以下三点:
1. 生育期天数:不同夏玉米品种的生育期存在差异(通常为90-110天),应根据品种特性,在播种时记录日期,待达到品种标注的“生理成熟天数”后,再结合其他指标确认。例如,郑单958等中熟品种,一般在播种后100天左右进入生理成熟阶段,是判断收获期的基础参考。
2. 植株外观特征:生理成熟的夏玉米植株会呈现明显外观信号,可通过“三看”识别:一看果穗苞叶,苞叶由绿色逐渐变黄、松散,不再紧密包裹果穗,且顶部苞叶开始干枯;二看玉米叶片,植株中下部叶片已变黄脱落,仅上部留存少量绿色叶片;三看果穗花丝,果穗顶部的花丝已完全干枯变黑,用手触碰易脱落。
3. 籽粒生理指标:这是判断最佳收获期最精准的依据。一是籽粒乳线,剥开果穗观察,籽粒顶部与基部之间的乳线(白色与黄色的分界线)已完全消失,表明籽粒灌浆已结束;二是籽粒含水量,此时籽粒含水量通常降至20%-25%,籽粒硬度适中,用牙咬籽粒无明显牙痕,且籽粒色泽鲜亮,呈现品种固有的颜色(如黄色、白色);三是籽粒基部黑色层,籽粒基部出现明显的黑色层(或褐色层),标志着籽粒已达到生理成熟,营养物质积累停止。
二、掌握夏玉米收获的实操要点
在确认夏玉米达到最佳收获期后,需结合生产条件选择合适的收获方式,并注意操作细节,避免产量损失:
1. 选择适宜收获方式:若种植面积较大、地块平整,建议采用机械联合收获,可一次性完成摘穗、剥皮、脱粒、清选等工序,不仅效率高(每日可收获10-20亩),还能减少籽粒破损率(控制在2%以内);若地块零散、面积较小,可采用人工摘穗后集中脱粒的方式,摘穗时需避免拉扯果穗导致茎秆断裂,影响后续秸秆处理。
2. 把握收获时间窗口:最佳收获期通常持续5-7天,需在这段时间内完成收获,避免延迟收获。若收获过晚,一方面籽粒易因降雨、大风导致倒伏、霉变,另一方面籽粒会出现“回灌”现象(水分反向流失,导致千粒重下降),据测算,延迟收获10天,每亩产量可能减少5%-10%。
3. 做好收获后处理:收获后的籽粒需及时晾晒或烘干,将含水量降至13%以下(安全储存水分),防止籽粒发热霉变;果穗剥皮后若暂不脱粒,需堆放在通风干燥的场地,避免堆积过厚(堆高不超过1.5米),并定期翻动检查,防止局部发热。
三、规避夏玉米收获期的常见误区
生产中,部分农户因对最佳收获期判断不准确,易陷入误区,影响产量与品质,需重点规避:
- 误区一:“苞叶变黄就收获”。部分农户看到苞叶变黄便急于收获,此时籽粒乳线尚未消失,含水量较高(通常在30%以上),千粒重仅为成熟时的80%-85%,过早收获会导致每亩减产10%-15%。
- 误区二:“等待全部叶片干枯再收获”。若等到植株所有叶片完全干枯,籽粒可能已因过度脱水出现破碎,且易遭受鸟类啄食、病虫害侵袭,反而造成产量损失。
- 误区三:“忽视品种差异”。不同品种的夏玉米成熟特征存在差异,如部分甜玉米、糯玉米品种,生理成熟时籽粒含水量较高,需根据品种特性调整收获时间,而非一概而论按常规品种标准判断。
综上,掌握夏玉米最佳收获期,需以品种生育期为基础,结合植株外观特征与籽粒生理指标精准判断,同时选择适宜的收获方式、把握时间窗口并规避常见误区。只有科学操作,才能充分发挥夏玉米的产量潜力,保障粮食安全与种植效益。
来源:风趣一半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