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太子妃升职记》里的"九王",一袭白衣惊艳了无数人的青春。而今,在某个喧闹的商演现场,于朦胧站在台上唱着歌,那双桃花眼依旧好看,却失去了焦距。标准的偶像笑容挂在脸上,却从未抵达眼底。
他的眼睛曾经会发光。
《太子妃升职记》里的"九王",一袭白衣惊艳了无数人的青春。而今,在某个喧闹的商演现场,于朦胧站在台上唱着歌,那双桃花眼依旧好看,却失去了焦距。标准的偶像笑容挂在脸上,却从未抵达眼底。
就在这一刻,乔任梁的名字毫无征兆地撞进我的脑海。
两条看似不相交的星途,在时间的放大镜下显现出惊人的重合。如今的于朦胧,正踩着七年前乔任梁留下的脚印,每一步都踏在光鲜与阴影的交界线上。
2015年的那个夏天,《太子妃升职记》像一道闪电划破夜空。于朦胧饰演的"九王"成为无数人心中的白月光。戏约如雪花般飞来,所有人都认定他就是下一个顶流。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猝不及防。两年后,这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渐渐黯淡。有知情人士透露,因为不愿配合公司的炒作要求,他的资源大幅减少。最艰难的时候,这个曾经热搜上的常客,整整八个月没有接到任何像样的工作。
把时间拨回2007年。《加油好男儿》的舞台上,乔任梁的光芒同样耀眼。他唱着歌时眼里迸发的光彩,足以照亮整个演播厅。签约、出专辑、拍戏,星途看似一片光明。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总是笑着的大男孩,经常深夜独自在练习室,对着镜子反复练习同一个动作,直到晨光熹微。
"这个圈子最残忍的,是给你希望又亲手把它打碎。"一位圈内人这样说。于朦胧在拍戏时连续工作18小时后突发性耳聋,却因为怕耽误进度不敢声张;乔任梁在拍摄时肩膀严重受伤,却咬着牙完成所有镜头,只因害怕被说"不专业"。
他们都得了"阳光型抑郁"的病。于朦胧在粉丝面前永远温柔得体,却在后台累到虚脱;乔任梁在社交媒体上永远快乐阳光,私下却需要靠药物才能入睡。他们都成了完美的"镜头表演者",却忘记了真实的自己该怎么活着。
2013年,吴京看着一群想做明星的女孩说:"长得这么漂亮,进娱乐圈太可惜了,这个圈子真的会吃人。"当时大家都笑了,以为这是个玩笑。如今再看,他脸上的表情没有一丝笑意。
"吃人"两个字,说尽了这个圈子的真相。不只是那些传闻中的潜规则,更是整个行业对一个人精神的慢慢吞噬。在这里,你要么变成没有感情的赚钱机器,要么成为资本游戏的牺牲品。于朦胧因为不愿配合炒CP被冷落,乔任梁因为拒绝某些"特殊关照"被边缘化,看似不同的遭遇,本质上都是对个人意志的残酷碾压。
好在,于朦胧似乎正在慢慢走出来。他在《追光吧哥哥》中的表演,让人看到了温柔外表下的坚韧。而乔任梁,永远停留在了2016年9月16日的夜晚。他用最决绝的方式,撕开了这个行业光鲜外表下的残酷真相。
为什么相似的遭遇,结局却完全不同?也许答案藏在细节里:于朦胧的母亲一直陪伴在他身边,甚至辞去工作全心照顾他;而乔任梁离开前一个月,曾在微博小号写道:"好想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可是明天还要笑着录节目。"
这让人想起心理学上的"社会支持系统"。在高压环境下,身边人的理解和支持就是救命稻草。可惜太多人只看到明星的光环,却忘了他们也是会痛会累的普通人。
再看于朦胧那双失焦的眼睛,突然读懂了其中的含义:那是一个人在经历太多消耗后,本能地开启自我保护。就像受伤的动物会躲起来舔舐伤口,这些受过伤的艺人,也在用同样的方式试图自我修复。
写到这里,我关掉了正在播放的选秀节目。屏幕上那些年轻人眼中闪烁的梦想之光,让我想起七年前乔任梁在演唱会上说的话:"如果重来一次,我还会选择舞台,但希望下次见面时,我们都能更善待自己。"
善待自己——对这个圈子里的人来说,这四个字说得容易,做到却太难。
下次当我们轻敲键盘打出"演技差"、"过气明星"这样的评价时,是否想过屏幕那端的人正在经历什么?每个行业都有它的不容易,但娱乐圈的残酷在于,所有的伤害都发生在聚光灯下,甚至被包装成娱乐大众的盛宴。
明星也好,普通人也罢,都是血肉之躯。也许我们该学会在追逐光芒的同时,也记得给予彼此一些温暖和宽容。因为每个人都在努力地活着,每个人都需要被善待。
来源:娱乐瓜瓜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