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CD30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在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和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sALCL)等多种淋巴瘤亚型中高度表达,被认为是临床治疗的理想靶点。目前,靶向CD30的抗体偶联药物(ADC)维布妥昔单抗(BV)已获批用于多种亚型CD30阳性淋巴
CD30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在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和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sALCL)等多种淋巴瘤亚型中高度表达,被认为是临床治疗的理想靶点。目前,靶向CD30的抗体偶联药物(ADC)维布妥昔单抗(BV)已获批用于多种亚型CD30阳性淋巴瘤*,拓宽了患者的治疗选择。在近期举行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白血病、淋巴瘤及骨髓瘤专家委员会工作会议暨2025年CSCO血液肿瘤学术大会”上,CD30阳性淋巴瘤*领域学术新书《CD30阳性淋巴瘤多学科合作诊疗实践病例集》正式发布。医脉通特邀主编之一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深入探讨靶向CD30药物BV的重要治疗意义,以及CD30阳性淋巴瘤*诊疗发展前景。
01 医脉通
近年来,我国CD30阳性淋巴瘤诊疗发展日新月异,靶向治疗研究方兴未艾。BV等免疫靶向治疗药物不断取得新进展,助力cHL患者生存获益升至新的平台。能否请您介绍一下,BV在cHL领域具有哪些重要治疗意义?马军教授
历经多代血液学专家的持续探索,我国淋巴瘤诊疗水平已得到逐步提升。既往cHL被视为“不治之症”,但随着ADC药物、PD-1抑制剂和CAR-T细胞治疗等免疫疗法的不断涌现,该病已逐步转变为可长期控制甚至有望实现“潜在治愈”的疾病,且其临床管理逐渐向类似于“慢性病”的模式发展2。BV作为cHL一线及后续治疗的有效药物,临床疗效良好,有望在全病程助力更多cHL患者实现“潜在治愈”对于初治Ⅲ-Ⅳ期cHL患者,一项Ⅲ期临床研究ECHELON-1研究对比评估了BV+AVD和ABVD方案的疗效及耐受性。结果显示,中位随访72.6个月时,相较于ABVD方案,BV联合AVD可明显提高初治cHL患者6年无进展生存(PFS)率(82.3% vs 74.5%)和6年OS率(93.9% vs 89.4%),使患者死亡风险下降41%4对于R/R cHL患者,传统大剂量化疗联合ASCT缓解有限,有效率低(40%-50%)5,且肺器官毒性(如肺、心、肝毒性)风险较高。BV单药及联合方案可助力实现深度缓解,既往研究显示,BV单药治疗后达到CR的R/R cHL患者5年总生存(OS)率为64%6,可达潜在临床治愈。同时,BV联合化疗治疗R/R cHL的CR率高达81%7,可为移植前患者带来深度缓解,从而助力更多患者桥接移植,改善预后。此外,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20例R/R cHL患者,以探究BV“三明治”方案的疗效。所有R/R cHL患者在移植前后接受BV治疗的中位总周期数为15。移植后100天,18例患者接受PET-CT评估,均获得缓解,其中16例患者获得完全代谢缓解(CMR);中位随访25.4个月时,2年PFS率和OS率分别达83%与95%8。研究结果表明,BV“三明治”方案可为移植患者带来长期生存获益。除此之外,已有多项研究证实,BV在移植后维持治疗中疗效良好,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9-10基于BV的良好疗效,2024版CSCO指南及2025版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均推荐其作为初治及R/R cHL的治疗选择11-12。未来,临床还将进一步探索其在R/R cHL全病程治疗中的疗效和耐受性,并依托真实世界研究验证长期疗效。02 医脉通
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是一组起源于成熟T淋巴细胞的恶性增殖性疾病,大多呈高度异质性和侵袭性。随着新药进展,PTCL患者的生存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近期,陆续公布了多项BV联合方案用于PTCL的临床研究,能否请您结合相关研究结果,谈谈BV联合方案可能对PTCL治疗领域带来什么影响?马军教授
13。目前,临床常用的一线治疗方案仍为CHOP或CHOP样方案,但总体疗效有限。抗CD30靶向创新药物BV在CD30阳性的PTCL患者群体中疗效良好,已纳入CSCO指南,作为此类患者的Ⅰ级推荐方案,有望在临床发挥良好潜力一项回顾性研究评估了BV联合方案治疗R/R PTCL的疗效。结果显示,患者ORR及CR率分别可达68%和49%14。该研究证实,BV联合方案可作为R/R PTCL患者有效的挽救治疗方案,使患者实现深度缓解。除R/R PTCL外,BV联合方案在初治PTCL患者中也显示出可观疗效。2024年EHA会议公布的Ⅱ期SGN35-032研究结果显示,在CD30表达1503 医脉通
《CD30阳性淋巴瘤多学科合作诊疗实践病例集》是一部极具价值的CD30阳性淋巴瘤*临床诊疗指导书籍。作为本书的主编,能否请您分享一下,该书编撰基于怎样的初衷和期望?马军教授
本书的编撰源于我国在CD30阳性淋巴瘤*领域对疾病精准诊断、新药规范化应用、患者个体化治疗策略制定的迫切需求。近年来,我国在CD30阳性淋巴瘤*领域的新药和新策略的探索取得了重要进展,其中BV作为靶向CD30的ADC药物,已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疗效与安全性证据。我们希望通过系统梳理真实世界病例的诊疗经验,帮助临床医生从复杂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过程中提炼规范化诊疗路径,助力逐步形成符合中国患者特点的治疗方案,从而提升CD30阳性淋巴瘤*患者生存率及临床治愈率。
书中整合了病理科、放疗科、影像科及皮肤科等多学科专家诊疗意见,覆盖诊断、治疗、预后转归全病程。通过详实的病例分析,不仅为淋巴瘤专科医生提供循证医学支持下的决策参考,也为基础医学研究者提供了鉴别诊断依据。该书的核心目标在于推动多学科诊疗(MDT)模式的深化应用,强化“规范化、个体化、精准化”治疗理念,最终助力我国CD30阳性淋巴瘤*诊疗水平提升,为实现患者长期生存及临床潜在治愈注入新动力。
马军 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监事会监事长
亚洲临床肿瘤学会副主席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白血病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中心肿瘤学科专家组组长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 总编辑
1979年赴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部留学,一直致力于血液系统的良恶性疾病的诊疗,特别以治疗白血病和淋巴瘤享誉业内。1982年在国内首先建立体外多能造血祖细胞培养体系,填补国内空白。自1983年至今应用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序贯疗法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200余例,10年无病生存率85%,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先后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专著40余部, 获国家、省、市科技奖二十项。承担国家863重大科研项目8项,省、市级科研课题25项。
*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使用
参考文献:
1.注射用维布妥昔单抗说明书.
2.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 中国霍奇金淋巴瘤工作组.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22, 43(9) : 705-715.
3.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 白血病·淋巴瘤, 2022, 31(8) : 449-458.
4.Ansell SM,et al.N Engl J Med. 2022;387(4):310-320.
5.潘必慧, 朱华渊, 徐卫. 白血病·淋巴瘤, 2018, 27(1) : 24-27.
6.Chen R,et al.Blood,2016,128(12):1562⁃1566.
7.Kersten MJ,et al. Haematologica. 2021;106(4):1129-1137.
8.Damlaj M,et al.Bone Marrow Transplant. 2020;55(12):2322-2325.
9.Moskowitz CH,et al.Lancet. 2015;385(9980):1853-1862.
10.Marouf A,et al.Haematologica. 2022;107(7):1681-1686.
11.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2024[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4.
12.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络(NCCN).B细胞淋巴瘤诊疗指南.2025.V2.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淋巴瘤诊疗指南(2022年版).
14.Aubrais R et al. Blood Adv. 2023;7(19):5733-5742.
15.2024 EHA Abstract: P1157.
编辑:Arya
审校:Cassie
排版:Red
执行:Cherry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灵科超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