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将学生的成长历程比喻为莲子的拔节生长,从初入职的满怀教育热情逐渐深入教育本质,在十一载的历练中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育莲人”。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特等奖获得者、人大附中通州校区教师熊丽双积极为学生搭建自我发展平台,让每一颗“小莲子”都能在爱的滋养中破壳绽放。
转自:劳动午报
将学生的成长历程比喻为莲子的拔节生长,从初入职的满怀教育热情逐渐深入教育本质,在十一载的历练中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育莲人”。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特等奖获得者、人大附中通州校区教师熊丽双积极为学生搭建自我发展平台,让每一颗“小莲子”都能在爱的滋养中破壳绽放。
开展多彩班级活动 引导学生拔节成长
熊丽双2014年进入教育系统工作,既教语文又当班主任。她秉承芙蓉小学“清新融通”的办学理念,将班里的每个孩子视作一颗颗“小莲子”。她认为,孩子的成长规律和莲子的生长阶段很相似,通过“让每颗小莲子拔节生长”的育人理念给予学生充分的自我、自主、自立成长体验机会,让学生在和谐共融、主动发展的小组和班级中聚力成长。
为了让一年级学生尽快融入班集体,熊丽双推出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师生共同建设班级文化。她带着孩子们培育莲子、制定班级“和”约;她举办“萌娃闯关卡”系列活动,助力学生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成长意识;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引导他们养成谦虚礼让、勤奋好学等良好行为习惯;她安排每日“莲”播,每周评选“小荷之星”,借助同龄榜样引领学生见贤思齐;她带着学生设计“文明礼貌游戏棋”,引导孩子们在潜移默化的游戏中端正自身言行,体会作为“荷塘”一份子的担当。
中年级是学生合作行为发展的关键期。熊丽双依托小组合作模式,让不同学习能力和气质性格的学生编成一个个小组,相互影响,涵养多维能力。她举办“小组风采设计大赛”,激发各组成员的创造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她设立“道德银行 美德超市”,小组共用“积分存折”,共赢好习惯道德币,发挥小组合作效能。每个学期,班级都会举办“玩转魔方”等启智专项活动,从小组赛到班级赛,学生们在趣味游戏中启发智慧,小组合作从共建共促走向共生。师生们还共同参与10人八字长绳跳,这项集体活动不仅让学生在快乐的跳跃中强健体魄,更让各小组学会共同进退。在学校的长绳比赛中,“莲子”班以两分钟182跳的成绩获得冠军。
进入高年级,“小莲子”们的自主意识大幅增强。熊丽双通过完善学校家国情怀系列课程,涵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为他们的成长注入更多正能量。“小莲子”们自主策划了“百年党史润童心”系列活动,协同全校师生一起绘制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画卷,携手政协委员、家长、教师一起讲述党史故事,走近先锋模范,触摸榜样力量。在班级家委会的协助下,她还带领学生结合特色节日组织“感恩社会,志愿服务”系列主题活动,学生们走出校园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将义卖款项资助给甘南地区的小朋友,到张家湾山庄植树,到区图书馆志愿服务,一次次传播“莲子班”的文化与精神。
“莲子班”的带班岁月滋养了带班智慧
带班时,熊丽双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学生绝对信任的大人,永远给予他们理解和支持;还是他们身边有原则的“守护者”,用行动教会他们责任、尊重和坚持,一起探索未知,与学生共同成长。
刚入职的熊丽双意气风发,学生小东的异常表现却给了这位年轻教师当头一棒。溜去别的班在黑板上涂鸦,把借来的铅笔放到同学的水杯里……小东一系列大闹天宫般的行为让人抓狂。熊丽双来到小东家进行家访,得知孩子异常背后的原委——小东患有多动症加轻度自闭。面对家长悲伤无助的神情,她决心尽全力帮助这个孩子,让小东在学校幸福快乐地成长。
当晚,熊丽双便与小东的主治医生建立联系,连夜制定出家校医协同矫正计划。她每周与医生视频沟通,开展行为观察监测和追踪记录,阅读国内外特教资料,向特教专家请教,这些几乎占据了她的所有空余时间,但她没有丝毫厌烦。
为了让小东尽快融入集体,熊丽双拉着孩子的手走进小伙伴中间,并邀请学生们结成“影子”小组来帮助小东。她和小东一家制作了感恩卡,约定当小东的行为打扰到别人时,小东要道歉并送上感恩卡;每周未使用的卡片可以满足小东一个愿望,比如听数学老师唱首歌,替学校阿姨去荷塘喂一次小鱼……在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小东对她和同学的善意神情木然,但她坚信水滴石穿的道理,继续为小东提供个性化照顾。
一天,小东把厕所弄得满室污秽,闻讯赶来的熊丽双看到孩子一脸的惊恐,忍住对脏污的本能反应,拉过小东的手为他按摩穴位安抚他的情绪,不住地用话语安慰受惊的孩子。当小东情绪稳定后,她找来抹布,一点点把厕所清理干净。放学后,她跟着小东回家,和他的父母促膝长谈。令她意外的是,临别时小东居然拉起她的手说:“熊老师,住我家吧,外边太黑了,坐车还得花钱。”听到这个自闭孩子用稚嫩童音说出关心他人的话语,她不禁热泪盈眶。
相守的6年间,熊丽双觉得不是自己成就小东,而是小东成就了她。“在与小东共成长的过程中,我明白要用耐心等待他的进步,要用欣赏的眼睛发现他的闪光点,更学会用包容接纳他的与众不同。静待花开不是口号,而是真正融入班主任的日常行动中。”在无数双手的扶持下,小东的行为不再那么“特殊”,最终顺利毕业。
与“莲子班”共成长的岁月,滋养了熊丽双的带班智慧,更成为她育人理念的基石。凭借出色的带班成果,她获得第37届北京市中小学“紫禁杯”优秀班主任特等奖,并在2023年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典型经验交流活动上受邀分享带班经验。
如今,熊丽双调入人大附中通州校区,继续担任语文教师和班主任。得益于从“莲子班”总结的核心策略,她继续为每届学生量身定制适合的带班方法。在新接手的“青松班”中,她以“成长档案”记录生命拔节的轨迹,用“能量驿站”唤醒学生自主成长的内驱力,让教育在更广阔的土壤中生根。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孩子们长大后关于小学时代的记忆温暖而明亮,而我能模糊而美好地融合在这段记忆里——是那个给予他们尊重、勇气和力量的班主任。”
□本报记者 任洁 文/摄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