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打造素质提升平台,线上线下累计培训职工12.5万余人;打造技能提升平台,评选736名岗位技能标兵;打造创新提升平台,评选区级职工创新工作室114家;打造工匠传承平台,选树20位“亦城工匠”……记者近日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总工会了解到,经过10
转自:劳动午报
本报讯 (记者 孙艳) 打造素质提升平台,线上线下累计培训职工12.5万余人;打造技能提升平台,评选736名岗位技能标兵;打造创新提升平台,评选区级职工创新工作室114家;打造工匠传承平台,选树20位“亦城工匠”……记者近日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总工会了解到,经过10年探索与实践,经开区构建起“能力提升——技能认证——创新转化——精神传承”的“四个平台”全链条工匠培育体系,为区域高精尖产业发展注入硬核动能。
自2015年起,经开区总工会立足区域作为首都高精尖产业主阵地的定位,针对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产业快速崛起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全链条服务破解技能人才培育难题。在工匠人才培育实践中,经开区总工会以“四个平台”为核心,层层递进搭建职工成长“快车道”。在素质提升层面,依托亦城工匠学院打造“亦智学堂”,构建“职业技能+文化素养”双轨课程体系,结合心理微课堂、定制化培训等模块,形成“产业需求——课程设计——职工成长”的精准对接机制,自2015年起累计开设202门、1856期培训课程,覆盖12.5万余人次职工,实现从通用技能到专业技术的全方位赋能。
针对职工对技能检验与展示的迫切需求,经开区总工会在技能提升层面创新“岗位练兵+技能竞赛+职业认证”三级机制,自2015年以来累计举办739场企业岗位练兵、17场区级竞赛,吸引10.4万人次职工参与,选拔出736名岗位技能标兵。2024年,联合津冀两地工会举办跨区域竞赛,承办北京市职业技能大赛相关工种竞赛,推动72名职工通过竞赛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畅通职工技能成长路径。
为激发职工创新活力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经开区总工会创新提升平台构建“工作室创建——项目助推——名师带徒”的创新生态,通过专家“一对一”指导推动技术攻关、举办首届“五小”创新成果竞赛、促进专利申报与成果转化等,形成“个体突破——生态共建”的良性循环。
在工匠精神传承层面,经开区总工会设立全国首个区域性工匠日“4·8亦城工匠日”,构建“选树——宣传——传承”闭环,目前已选树20名“亦城工匠”,符合条件者可认定为“亦城领军人才”。同时通过劳模工匠助企行和校园行、工匠讲堂等活动,让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育全流程。
经过10年探索与实践,经开区总工会的“四个平台”培育模式不仅累计培育超12万人次技能人才,为区域建设全域人工智能之城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经开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模式既满足了职工对技能提升、职业发展的需求,增强了工会组织的凝聚力与服务力,更助力经开区在生物医药、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形成人才集聚效应,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持久的硬核动能。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