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嫔妃来月事时,撞上皇上翻牌子咋办?不得不说古人竟如此高明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1 23:57 1

摘要:未央宫的一隅,新封为婕妤的夏纤凝静静地坐在床沿,双手交叠在膝上,指尖摩挲着绣着祥云纹样的锦被,那柔软的触感丝毫无法平息她内心的焦灼。

注意:本文故事情节皆是虚构,人物、地点、事件皆为艺术加工,与现实无关。

文章内容旨在修心明性,启迪智慧,无关封建迷信,若有缘者得见此文,还请理性阅读。

长夜如墨,沉沉压在故宫的红墙碧瓦之上,连星子都像是被这股肃穆压得不敢闪烁。

未央宫的一隅,新封为婕妤的夏纤凝静静地坐在床沿,双手交叠在膝上,指尖摩挲着绣着祥云纹样的锦被,那柔软的触感丝毫无法平息她内心的焦灼。

这是她入宫的第十七天。十七天,对一个初入深宫的女子来说,每一天都像是煎熬。

从入宫之初的惶恐不安,到渐渐习惯这金碧辉煌的牢笼,她唯一盼望的,就是能得到圣上的一次垂青。她知道,这不仅关乎自己的未来,更承载着家族的希望。

圣恩,是她在这宫中唯一的救命稻草。

01

今日,似乎那期盼已久的时刻终于降临。傍晚时分,内务府的太监便来通知,她的牌子被皇上翻了。那一刻,她只觉得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高高托起,久久无法落地。

喜悦、激动、紧张,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让她整个人都有些眩晕。

夏纤凝早早地沐浴焚香,换上最素雅却不失华贵的宫装,对着铜镜细细描摹,想让自己呈现出最完美的状态。镜中的她,芙蓉面,柳叶眉,明眸皓齿,美得像是从画中走出来似的。

她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心跳,等待着那荣耀的降临。

然而,命运似乎总喜欢在最关键的时刻开一个残酷的玩笑。就在夏纤凝沉浸在对未来的憧憬中时,小腹却传来一阵熟悉的,且带着一丝隐隐作痛的感觉。

她心中一沉,一种不祥的预感瞬间攫住了她。

夏纤凝猛地起身,疾步走到屏风后,检查一番后,如同被雷电击中一般,身子僵在了原地。

该死的,月事提前了。

她的经期一向规律,从无差池。偏偏在这最要紧的关头,它不合时宜地提前了。

这个发现,如同兜头一盆冰水,将她所有的期待和欣喜浇了个透心凉。那颗刚被托起的心脏,此刻重重地摔回了胸腔,化作一片冰冷的碎末。

外头,传来了那一声声带着回音的,尖细而又威严的通报:“翻牌子了!翻牌子了!”那声音,像是催命符一般,一下下地敲打着她的耳膜。

她听得心惊肉跳,浑身颤抖。怎么办?她不知道该怎么办。

如果说出来,会不会被认为是对圣上的不敬?会不会因此失去这次机会,甚至永远被圣上厌弃?但若是不说,又该如何面对?这私密之事,又是万万不能让外人知晓的。

夏纤凝紧紧地咬住下唇,直到尝到一丝铁锈味,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咬破了皮。她焦急万分,在狭小的寝宫内来回踱步,每一步都像是踩在灼热的炭火上。

她的脑海里一片混乱,入宫前嬷嬷们教导的各种规矩,此刻都变得模糊不清。

夏纤凝想不通,这样尴尬又窘迫的困境,祖宗们为何没有留下任何应对之法?难道,这深宫里的女子,就注定要面对如此进退维谷的窘境吗?

就在她心如乱麻,几乎要绝望时,一旁的贴身宫女秋月见状,轻声唤道:“小主,别慌。”

秋月是自小跟着夏纤凝的,情同姐妹,此刻见她如此慌乱,心中也跟着紧张。但她比夏纤凝更了解这深宫的规矩。

她走上前,扶住夏纤凝冰冷的手,轻声说道:“小主,奴婢知道您在想什么。您别担心,老祖宗们早就为这种情况想好了法子。”

夏纤凝抬起头,眼中满是疑惑和渴望。

秋月见状,继续轻声细语地解释道:“宫中有个祖制,名为御障签。就是为了应对这种情况而设立的。”

“御障签?”夏纤凝猛地转过身,不敢置信地看向秋月,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的希望。她抓住秋月的手,那冰凉的指尖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02

秋月见她这副模样,心疼地拍了拍她的手背,柔声安抚道:“小主别慌,这是老祖宗们留下的规矩,专门应对咱们女子身子的不便。嬷嬷们在入宫前都教过,只是小主当时没太在意罢了。”

夏纤凝闻言,苍白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血色。

她颤声问道:“这……这真的有用吗?皇上会不会觉得我不敬?会不会……”

“不会的!”秋月斩钉截铁地打断她,将她扶到床边坐下,自己则蹲在她脚边,仰头看着她。

“小主,您听奴婢说。这制度啊,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听说啊,在汉朝那会儿,有个妃子得了皇上召见,可偏偏那几日身子不爽利。她又不敢明说,只能谎称病了。结果,皇上听信了旁人谗言,以为她是不愿侍寝,差点就降罪了。”

秋月说到这里,故意停顿了一下,见夏纤凝听得入了神,才继续道:“后来,还是御医看出了端倪,悄悄将实情禀报了皇上。皇上这才明白,原来是自己想岔了。从那以后,为了避免这种误会,宫中便有了最初的规矩,让嫔妃们在身子不适时可以通报一声。到了唐朝,唐玄宗有个宠妃,就是用这法子推辞侍寝,皇上不但没生气,反而更觉得她性情耿直。这规矩才正式有了‘御障签’这个名字。”

“御障,御前之障,非为不敬。这名字取得多好啊,既保全了小主的体面,又给了皇上一个台阶。它啊,是祖宗们体恤后宫女子,才留下来的。您想啊,在这深宫里,咱们女子能有什么自主?衣食住行,都得循着规矩。可这老祖宗们,却偏偏在最私密的事情上,给了咱们一丝喘息的空间。这才是真正的仁慈啊。”

秋月的话语如同一股暖流,缓缓流入夏纤凝那焦灼的心田。她看着秋月认真而担忧的眼神,心中那份因月事提前而产生的羞窘与不安,此刻也消散得无影无踪。

夏纤凝原以为,自己今日的困境是前所未有的难题,是个人命运的不幸。可如今才知,这古老的宫墙内,早已为所有可能发生的意外,都留下了解决的余地。

夏纤凝深吸一口气,紧绷的身体终于放松下来。她握紧了秋月的手,轻声说道:“秋月,谢谢你,若不是你,我真不知该如何是好。”

秋月摇了摇头,笑了:“小主,是老祖宗们留下的智慧。您瞧,那烛火摇曳,外头高喊的太监声也近了。咱们快些去内务府通报吧。这是咱们的规矩,也是咱们的体面。”

夏纤凝点点头,心中的敬佩与感激交织在一起。

她看着窗外漆黑的夜空,感受着殿内烛火的微光,那份因月事提前而产生的羞窘与不安,此刻化作了深深的感动。

03

“御障签?那……那要怎么用?”夏纤凝的心安定下来后,新的疑问又浮现出来。她看向秋月,眼中带着一丝不解。

秋月笑着站起身,拉着夏纤凝走到书案前,从笔筒中取出一支小巧的狼毫笔。

“小主,规矩很简单。”她一边说,一边将一小块上好的墨块放到砚台里,倒上清水,轻柔地研磨起来。

那墨块与水相融,渐渐化作一片乌黑的浓汁,散发出淡淡的幽香。

“御障签由内务府统一制备,平日里就放在小主您的寝宫里。一旦需要,只要由贴身宫女向内务府通报,他们便会派人送来一枚。”

秋月解释道:“您瞧,这御障签是特制的。只有内务府的人知道,旁人是不能轻易见到的。”

等了一会,门外传来一声尖细的通报:“内务府奉命送签!”

秋月和夏纤凝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些许的紧张。

夏纤凝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裙摆,示意秋月去开门。很快,一个身穿紫色太监服的小太监躬身走了进来。他手中托着一个精巧的檀木小盒,步履轻盈,神色恭敬。

他将小盒举到夏纤凝面前,声音压得极低:“夏婕妤,这是您的御障签,请您收好。”

夏纤凝颤抖着手接过小盒,打开盒盖。一股淡淡的檀香味扑鼻而来。

盒子里静静地躺着一枚小巧精致的红纸签。那红纸并非寻常的纸张,触感温润,像是上好的丝绸。

签子的边缘用金线细细勾勒,上面用金粉描绘着一朵祥云图案,在烛火下闪烁着微光,华美而不失庄重。

夏纤凝看着这枚签子,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这小小的签子,竟承载着如此多的含义。它象征着皇室的体面,也象征着对女性最私密的尊重。

她用颤抖的手,小心翼翼地拿起那枚签子。

签子背面,只用毛笔写着两个简单的字——“月障”。这两个字,如同一个无声的宣告,将她心中的羞窘与不安彻底化解。

它不是病,不是错,更不是不敬,只是一个简单的生理周期,被以一种庄重而又不失体面的方式承认与保护。

夏纤凝紧紧捏着那枚签子,心中百感交集。她将它放回小盒,然后交给了秋月。

她知道,这枚签子,不仅仅是今晚的“通行证”,更是她在这深宫中,得到的第一份真正的安全感。

04

烛影摇红,夜色渐深,养心殿的御案前,皇帝批阅完最后一本奏折,伸了个懒腰。连日来的操劳让他有些疲惫,此刻,他只盼望能有一个美人相伴,聊解愁闷。

他起身,踱步到侍立一旁的内务府总管太监面前,随手翻动着案上的牌子。

那是一块块由上好白玉制成的小牌,上面刻着后宫嫔妃们的名号。他的目光在一个刻着“夏”字的牌子上停留了片刻,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

“今晚,就让夏婕妤侍寝吧。”他轻声说道。

总管太监躬身领命,立刻派人去传旨。然而,不多时,小太监便气喘吁吁地跑回来,跪在地上禀报:“启禀皇上,夏婕妤……因‘月障’,未能侍寝。”

皇帝闻言,眉头微不可察地一皱,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但很快便恢复了平静。

他没有追问,只是微微颔首,淡淡地说道:“既然如此,就依祖制,不必勉强。”他将手中的牌子放回原位,又随手翻了一个,选了另一位嫔妃。

然而,这件小小的插曲,却像是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

次日清晨,这个消息便像长了翅膀一般,飞遍了后宫的角角落落。

这本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私密之事,但在那些整日无事,心思活络的嫔妃耳中,却成了津津乐道的谈资。

尤其是在王贵妃的耳中。王贵妃出身名门,家世显赫,仗着父亲在朝中的势力和皇帝早年的宠爱,一向在后宫作威作福。

她素来嫉妒心重,见不得任何新人得了皇上的青睐。这夏纤凝入宫不过月余,竟就得了皇上的牌子,让她心中早已愤愤不平。

如今,又听闻她竟然敢用“月障”之由推辞侍寝,更是怒火中烧。

“哼,‘月障’?我看是她仗着有几分姿色,故作清高,想以此来拿乔吧!”王贵妃坐在梳妆台前,任由宫女为她梳着华丽的发髻,语气中满是不屑,“初来乍到,就敢如此大胆,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她转过头,凌厉的目光扫向身边的贴身宫女,冷冷地吩咐道:“去,给本宫好好查查,那夏婕妤究竟是真有‘月障’,还是在耍什么花招!”

她心中已然有了计较。

这“御障签”是祖制不假,但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她就不信,没有办法借着这祖制,好好给夏纤凝一个下马威,让她知道,在这后宫,什么人可以惹,什么人不能惹!

05

日子如水般流逝,转眼又到了夏纤凝的经期。

或许是入宫后心绪不宁,又或许是水土不服,她的月事再次提前了。她和秋月相视一眼,心中虽有一丝无奈,但有了上次的经验,她们不再慌乱。

秋月轻车熟路地向内务府通报,很快,那枚小巧精致的御障签再次被送到她的宫中。

然而,这枚签子在夏纤凝眼中是保护,在有心人眼中,却成了把柄。

王贵妃派出去的眼线时刻盯着夏纤凝的动向,一听说她再次使用了御障签,立刻回报给了王贵妃。

王贵妃闻言,原本就因上次的事而心生妒忌的怒火,此刻更是熊熊燃烧。她将手中的茶盏重重地放在桌上,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声。

“好一个夏纤凝!本宫还道她是个规矩老实的,没想到竟如此大胆!”王贵妃冷笑着,声音里充满了讥讽,“入宫不过两个月,就敢两次使用御障签,真当这是她可以随意拿来推辞圣恩的工具了?”

她身边的宫女小心翼翼地应和道:“贵妃娘娘明鉴,这御障签是祖制,本意是好的。可若被有心人滥用,岂不坏了规矩,也伤了皇上的体面?”

“正是!”王贵妃猛地起身,在殿内来回踱步,眼神中闪烁着阴鸷的光芒。

她心中早已想好了主意,就是要抓住这个“滥用祖制”的由头,当着所有人的面,彻底让夏纤凝身败名裂。

当天,王贵妃便装作忧心忡忡的样子,求见皇帝。

她跪在皇帝面前,梨花带雨地哭诉道:“皇上,臣妾有要事禀报,但又怕惹您不快。”

皇帝见她如此,温言问道:“爱妃有何事,但说无妨。”

王贵妃这才抬起头,假装犹豫了一会儿,才缓缓说道:“皇上,臣妾听闻夏婕妤再次因‘月障’未能侍寝。臣妾并非质疑祖制,只是……她入宫不久,便两次使用御障签,臣妾实在担心她的身体。万一……万一她有隐疾,却因怕被皇上厌弃而隐瞒不报,那臣妾可就成了罪人了!”

她的话说得巧妙,字字句句都透着对夏纤凝的“关心”,可实际上,却是在暗中给夏纤凝下了套。
皇帝听后,也露出了疑惑的神情。

他深知后宫中的尔虞我诈,但也确实对夏纤凝的身体状况产生了疑虑。

王贵妃见皇帝神色动摇,立刻乘胜追击:“皇上,为保夏婕妤身体无恙,也为避免御障签制度被滥用,不如……请御医为夏婕妤检查一番。如此一来,既能证明她确无隐疾,也能杜绝后宫其他嫔妃效仿,维护祖制。”

皇帝沉默了。他知道王贵妃的目的,也明白御医检查意味着什么。那不仅是对夏纤凝身体的羞辱,更是对她尊严的践踏。

他陷入了沉思,一边是王贵妃的“合理建议”,一边是自己心中对夏纤凝的怜惜。

06

养心殿内,气氛凝重得像是结了冰。

皇帝的沉默让王贵妃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知道自己这次的计策有些冒险,但若能一举扳倒夏纤凝,一切都是值得的。

正当她以为皇帝会同意她的提议时,一个威严而苍老的声音从殿外传来:“皇帝,哀家听说,你在为后宫的事烦心?”

皇帝和王贵妃皆是一惊,回头看去,只见皇太后在贴身嬷嬷的搀扶下,缓缓步入殿内。她一头银发梳得一丝不苟,身着一件素雅的玄色常服,目光如炬,不怒自威。

“母后,您怎么来了?”皇帝立刻起身相迎,语气中带着一丝诧异。

皇太后没有理会皇帝,而是将目光投向了跪在地上的王贵妃。那一眼,像是两道利剑,直接刺穿了王贵妃精心伪装的平静。

王贵妃心头一颤,下意识地低下了头。

“哀家若是不来,怕是有人要坏了祖宗的规矩!”皇太后冷冷地说道,声音虽然不高,却掷地有声,震得殿内众人大气都不敢出。

她走到皇帝面前,坐到一旁的软榻上,才继续开口:“哀家在慈宁宫里,都听说了。王贵妃,你以‘滥用祖制’为由,要求御医去给夏婕妤把脉,可是真的?”

王贵妃心中一慌,结结巴巴地答道:“回……回太后娘娘,臣妾……臣妾是担心夏婕妤的身体……”

“担心?”皇太后冷哼一声,打断了她的话,“你当哀家是三岁孩童吗?这御障签制度是为何而设,你难道不知?那是老祖宗们体恤后宫女子,为她们留下的最后一份尊严!”她的声音渐渐提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这规矩,是为了保护女性的生理健康,更是为了维护皇室的体面。女子身子不便,本就是天经地义之事,难道还要公之于众,让御医去诊脉,当众羞辱一番吗?”

皇太后的话如同一盆冰水,将王贵妃心中所有的算计和伪装都浇了个透心凉。

她本以为可以借用祖制来打压夏纤凝,却没想到,反被皇太后抓住了把柄,当众训斥。

皇太后没有再理会王贵妃,她转向皇帝,语气缓和了许多,却依然带着长辈的教诲:“皇帝,御障签制度,是祖宗智慧的结晶,不可轻易动摇。后宫之事,牵一发而动全身。若连这点体面都无法维系,日后还如何服众?何况,夏婕妤是新入宫的嫔妃,本就应当多加照顾。哀家决定,从今日起,就将夏婕妤接到慈宁宫来住,亲自教导她宫中规矩。”

这话一出,不仅是王贵妃,连皇帝也吃了一惊。

皇太后亲自出面保护一位新入宫的婕妤,这在后宫中是前所未有的殊荣。这不仅是保护夏纤凝,更是对王贵妃的严厉警告。王贵妃脸色惨白,她知道,自己的计谋彻底失败了。

皇太后将夏纤凝接到慈宁宫,就等于为她撑起了一把最大的保护伞,她再也无法下手。

“王贵妃!”皇帝的声音低沉而充满威严,一字一顿,像是一把重锤,敲击在王贵妃的心头。
“你可知罪?”

王贵妃身体一颤,她抬起头,却见皇帝的眼中没有往日的温情,只有一片冰冷的失望。

她心知大势已去,只能匍匐在地,声音颤抖着:“皇上,臣妾……臣妾知罪,臣妾只是一时糊涂,绝无挑战祖制之意。”

“一时糊涂?”皇帝冷笑一声,语气中的嘲讽毫不掩饰。

“御障签制度,是祖宗智慧的结晶,是为了保护后宫女子健康而设。若人人都像你这般,为了个人的私怨,便随意揣测、甚至要求御医去检查嫔妃的私密之事,那这后宫还有何体面可言?朕的江山,又如何服众?”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殿内所有侍立的太监和宫女,声音洪亮而威严:“今日之事,给朕听好了!御障签制度,神圣不可侵犯。它是祖宗留下的规矩,更是朕维护后宫秩序的根本!它不是某些人可以随意拿来争宠或构陷的工具!”

皇帝的这番话,不仅是在训斥王贵妃,更是在向整个后宫,乃至前朝,重申这项制度的权威性。他要让所有人都明白,御障签制度,绝不是一张可以随意挑战的废纸,而是皇室体面与尊严的象征。

“王贵妃,朕念在你侍奉多年,这次便不予重罚。但你给朕听着,自今日起,禁足半月,静思己过!再有下次,绝不轻饶!”皇帝沉声下令。

王贵妃闻言,脸色煞白如纸,她知道,这禁足半月,看似不重,却是皇帝对她最大的警告与羞辱。

她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威信,在这一刻,彻底崩塌。

07

在养心殿的风波平息后,夏纤凝被太后接到了慈宁宫,这段时光,成为了她此生最宝贵的记忆。
在慈宁宫,没有勾心斗角的暗流,也没有剑拔弩张的氛围,只有太后温和的教诲和如同祖孙般的关怀。

一日午后,阳光透过窗棂,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

夏纤凝亲手为太后泡了一壶上好的碧螺春,茶香袅袅,令人心旷神怡。

太后轻啜一口,满意地笑了笑。

“哀家听说,你在养心殿外,曾为了那枚御障签而心惊胆战?”太后放下茶盏,看着夏纤凝,慈祥的目光中带着一丝了然。

夏纤凝闻言,心中一动,她垂下眼帘,轻声道:“回太后娘娘,臣妾……臣妾当时确实惊慌失措,以为是自己犯了天大的过错。”

太后叹了口气,握住夏纤凝的手,语重心长地说道:“你呀,还是太年轻。这宫里的规矩,看似严苛,实则处处藏着先人的智慧。”

她顿了顿,回忆着往事,语气中带着一丝感慨:“当年哀家还是个小小嫔妃时,也曾有过类似的遭遇。那时可没有这御障签,女子身子不便,只能忍痛侍寝,或是冒着被降罪的风险谎称生病。那份羞辱与委屈,至今想来都心有余悸。”

“后来,先帝体恤后宫不易,听从了大臣们的建议,这才将这制度正式化。这御障签,并非是让你们偷懒躲避,而是给予你们一份最基本的尊重。它告诉后宫所有女子,你们的身体并非工具,而是需要被关怀和爱护的。”

夏纤凝听着太后的话,心中豁然开朗。

她这才明白,那枚小小的签子,是无数女子血泪与尊严的凝结。它在皇权面前,为女性保留了一片小小的净土。

在慈宁宫安稳地度过数月后,夏纤凝的身体逐渐调养好,太后也放心地将她送回了未央宫。此后,她再度得到了皇帝的青睐,并很快怀上了龙子。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她为皇帝诞下了一位皇子,取名“昭”。

皇子的降生,让夏纤凝在宫中的地位稳如泰山。但真正让她地位超然的,是她的德行与智慧。
夏纤凝没有因为生下皇子而恃宠而骄,反而更加谦逊有礼,勤于学习。她公正无私,体恤下人,赢得了所有人的敬重。

皇帝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他不仅欣赏她的美貌,更敬重她的品德与智慧。

他曾亲耳听闻夏纤凝在教导皇子时,将那次御障签的经历娓娓道来,教导皇子如何体恤人心,顺应天道。

皇帝被深深触动了,他意识到,这样的女子,才配得上母仪天下。

于是,在皇子五岁那年的中秋节,皇帝当着文武百官和后宫所有嫔妃的面,宣读了册封皇后的诏书。

“夏氏,德行端庄,母仪天下。其心胸宽广,智慧超然,深得朕心。今册封为皇后,掌管六宫,母仪天下。

册封当晚,月光如洗,照亮了夏纤凝身穿凤袍的身影。她没有骄傲,心中只有深深的感激。

来源:著作局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