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QuestMobile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中国网约车司机月活跃用户规模已达2924.3万,同比增长23.3%,其中滴滴车主月活规模就达到2079.3万。
数字经济的浪潮正将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卷入网约车和配送行业,这场灵活就业的狂欢既为千万人提供了生计,也隐藏着值得警惕的危机。
QuestMobile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中国网约车司机月活跃用户规模已达2924.3万,同比增长23.3%,其中滴滴车主月活规模就达到2079.3万。
与此同时,快递外卖行业从业人员规模也达到约2000万,其中外卖员1403.5万(同比增长74.8%),快递员539.4万。
这些数字背后,是灵活就业模式的迅猛扩张。网约车平台为大量人员提供了灵活的就业机会,司机们能够依据自身情况,自由决定出车时间。
有人选择利用闲暇时间接单增加收入,更多人则将其作为主要职业。
快递外卖行业因进入门槛低——只需基本骑行技能和一部智能手机,成为了广泛的就业选择。这不仅发生在大城市,如今外卖骑手已覆盖全国2000多个县城,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
数据显示,网约车司机主要以36-50岁人群为主,占比63.1%,但过去一年吸引了更多35岁以下年轻用户加入。
外卖员群体则主要集中在35岁以下,且占比达61.8%,更多女性和三线及以下城市人群加入其中。
在贵州织金县,34位常年在家带孩子的宝妈们甚至组成了“妈妈骑手团”,展现了这一行业对多元就业群体的包容性。
为追求收入最大化,新蓝领群体普遍采取在多个平台灵活接单的主动策略。2025年7月数据显示,网约车司机人均使用工作端APP达1.43个,外卖员更是高达1.68个。
这种灵活就业模式加剧了平台间的“骑手/司机争夺战”。滴滴车主APP与花小猪司机端、阳光车主、T3车主等APP的徘徊用户比例较高;美团众包则与蜂鸟众包、京东秒送骑士APP徘徊用户比例较高。
随着从业人员规模扩大,权益保障问题日益凸显。部分平台通过外包公司将劳动关系切割为“三段式”,导致劳动者维权困难。
2025年,国家把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省份增加到17个,多家平台企业也正在试点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缴纳养老保险。
平台企业也在行动。滴滴投入1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增加司机补贴、优化司机收入和提升司机权益保障。美团则宣布将建立算法公开机制,在2025年底前逐步取消骑手超时扣款。
灵活就业为超5000万人提供了生计来源,但也面临着收入波动、权益保障不足等挑战。当算法成为管理的无形之手,这些劳动者如何在自由与安全之间找到平衡点?
(本文数据综合自QuestMobile及公开媒体报道,2025年9月11日发布)
来源:F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