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杨成武15岁参加红军,17岁当上团政委,后任红1军团第1师政治委员。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115师独立团团长,独立第一师师长兼政治委员,指挥了著名的黄土岭战斗。可以说他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名将。
赫赫有名的“三杨”,分别是指上将杨成武,上将杨勇,上将杨得志。那么,他们在解放战场上搭档都有谁,都是什么军衔?
杨成武15岁参加红军,17岁当上团政委,后任红1军团第1师政治委员。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115师独立团团长,独立第一师师长兼政治委员,指挥了著名的黄土岭战斗。可以说他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名将。
解放战场上,杨成武继续战斗在华北大地,并由纵队司令员升任兵团司令员。
而在解放战场上,与他搭档的先是李井泉。1948年8月,华东军区第三兵团正式成立,杨成武被任命为司令员,晋绥地区的李井泉则被调任为政委。后李井泉调离,李天焕升任政委。
李天焕是红四方面军出身,级别可不低,出任过军政治部主任。在抗战时期调任晋察冀工作。到解放战争时,李天焕调任新组建的华北第三兵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协助杨成武工作,而且政治工作主要是他。
1949年,华北军区3兵团改编为20兵团,李天焕担任政委,俩人从上下级变成搭档。
尽管他资历老,但可惜1955年仅被授予中将军衔。
杨勇,同样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将领,而且非常全面。他早期主要也是做的政治工作,后开始转型做军事主官。抗战期间,杨勇为686团副团长、团长兼政委,独立旅旅长兼政委。解放战场上,杨勇在二野刘邓麾下,由纵队司令员成为兵团司令员。
而当时担任兵团政委的正是苏振华。巧的是,他们都是湖南人,都是彭老总红三军团走出来的将领。
老乡加战友,他们一起搭档非常默契。苏振华不仅仅是一位擅长政工的将领,其军事指挥才能同样也十分出众。他作战勇猛,负伤不下火线,多次在战斗中立功,毛主席称他是工农分子知识化的典型。
解放战争时期,他成为刘邓大军的将领,并长期与杨勇搭档,共同经历了无数硬仗与恶战,他因此被誉为世人所称赞的“最能打仗的兵团政委”。
1955年,他也与杨勇一起被授予了开国上将军衔。
杨得志,17岁就参加了湘南起义,随朱德、陈毅上了井冈山,成为朱毛红军——红4军中的一员。在革命战争的炮火硝烟中,杨得志迅速成为人民军队的一员虎将,“作战勇敢,敢打硬仗、恶仗、苦仗,关键时刻过得硬,顶得住、上得去、拿得下。”
解放战场上,杨得志将军先后出任华北军区第2兵团和第19兵团司令员。而华北战场上威名远播的正是杨罗耿兵团,由杨得志、罗瑞卿、耿飚三位将领指挥,与杨得志搭档的正是罗瑞卿。在解放军全部19位兵团政委中,罗瑞卿是唯一获大将的殊荣者。
罗瑞卿资历非常老,早期曾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武汉分校),红军时期担任红四军政委,后出任红一军团政治部保卫局局长,毛主席曾说:“就算天塌下来也不要紧,有罗长子给顶着。”。抗战期间,出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到了解放战争期间,他又在晋察冀开始与杨得志搭档。
表面上看,他是政委,但实际上他也曾经是杨得志的上级。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等一系列胜利。罗瑞卿作为政委,自然是功不可没的。
来源:深更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