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健康896》是涟水县融媒体中心旗下FM89.6一档健康科普类节目,周四17:00~18:00直播。本期走进直播间的是涟水县人民医院消化内镜室护士付媛媛做客直播间。
《健康896》是涟水县融媒体中心旗下FM89.6一档健康科普类节目,周四17:00~18:00直播。本期走进直播间的是涟水县人民医院消化内镜室护士付媛媛做客直播间。
今天咱们要聊一个和“吃”“消化”密切相关,但又常常被大家忽视的话题——胃肠镜检查,希望能帮大家答疑解惑。
一、胃肠镜检查痛苦吗?
很多人没做过,光听别人说就打怵。普通胃肠镜,说完全没感觉是假的——胃镜会有点憋气,还会忍不住恶心、想吐;肠镜可能会有肚子被牵拉得疼。但其实大部分人都能忍,关键是别紧张,好好配合医生,比如胃镜时医生让哈气就哈气,肠镜时让翻身就翻身,配合好了,不适感会轻很多。
要是实在害怕,就选无痛的,这个真的不用怕。我们用的麻醉药叫丙泊酚,医生都管它叫“快乐牛奶”,乳白色的液体,打进去之后,就跟睡一觉似的,也就几分钟到十几分钟,醒了检查就做完了,一点不舒服的感觉都没有。
二、胃肠镜会造成交叉感染吗?
这绝对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胃肠镜肯定不是一次性的,一条镜子好几万甚至十几万,没法一次性用。但有严格的“一人一镜一洗消”流程,绝对不会交叉感染。
第一步是“预处理”,镜子用完马上用专用清洗剂冲掉表面的污物;然后是“酶洗”,用酶制剂分解蛋白质这些脏东西;接着是“漂洗”,把酶洗干净;之后是“消毒液灌流消毒”,这个是关键,消毒液会把镜子里里外外都灌满,保证每个角落都消毒;消完再“终末漂洗”,把消毒液冲干净;然后吹干,最后酒精灌注干燥再给下一个人。
而且如果是有传染病的患者,比如乙肝、梅毒患者,他们用的镜子会单独处理,消毒时间更长、更严格,用完还会专门检测消毒效果,所以大家完全不用担心感染的问题。
三、无痛胃肠镜会让人变傻吗?
这绝对是谣言!我们用的丙泊酚,代谢特别快,几个小时内就会完全分解掉,不会在身体里留着,也不会影响智商、记忆力。之前有特别多研究都证实了,无痛胃肠镜的麻药对大脑没伤害,更不会让人变傻或者得老年痴呆。
很多老年人做无痛胃肠镜,醒了之后思路特别清楚,根本没有记忆力下降的情况。只有极少数人醒了会有点迷糊,那是麻药还没完全代谢完,跟“变傻”一点关系都没有,过会儿就好了。
四、哪些人需要做胃肠镜检查?
首先是有“上消化道不舒服”的人,比如经常反酸、烧心,咽东西费劲,或者老恶心、呕吐、胃疼、腹胀的,这些症状别忍,得做胃镜看看。
然后是有过消化道疾病的人,比如之前得过胃溃疡、胃癌、萎缩性胃炎、胃息肉的,治疗后得定期复查,看看恢复得怎么样;还有消化道出血的,比如拉黑便、呕血等,不知道哪儿出血的,也得靠胃镜找原因。
另外,不明原因瘦得快、贫血的,有肝硬化的,还有老拉肚子、便血、肚子疼找不到原因的,这些都得做。还有一类是“高危人群”,比如家里有人得过食管癌、胃癌的,或者自己是食管癌、胃癌等高危人群的,也得定期检查。
现在消化道癌症有年轻化的趋势,我们科室也碰到过三十多岁的胃癌、肠癌的患者。李兆申院士有句名言特别对:“消化道肿瘤的早期症状,就是没有症状。”早期肿瘤80%以上都没感觉,等有症状了可能就晚了。所以我们建议,不管男女,不管有没有症状,40岁以前一定要做第一次胃肠镜;年轻人如果有消化道症状,比如老胃疼、拉肚子,也别大意,该做就做。
五、其他检查能替代胃肠镜吗?
呼气试验,只能查有没有幽门螺杆菌,没法看胃黏膜有没有息肉、溃疡,更没法看有没有癌;钡餐是喝造影剂,然后拍X光,只能看到胃肠道的“影子”,比如胃里有个大溃疡能看到,但小息肉、早癌根本看不清,诊断价值有限。
胶囊内镜是吞一个小胶囊,里面有摄像头,能拍肚子里的情况,但它有个问题——不能吸引、不能冲洗,也不能取一块组织化验,就算看到有问题,还得再做普通胃肠镜处理;CT呢,对晚期肿瘤有用,但早癌、息肉根本查不出来。
所以想发现早癌,胃肠镜是唯一的选择,没有其他检查能替代。
六、胃肠镜会伤害胃肠道吗?
胃肠镜是“侵入式”检查,但说“伤害”就太夸张了。熟练的医生做检查时,镜子几乎是“悬空”走的,不会蹭到黏膜。就算有点轻微的蹭伤,比如做胃镜后嗓子有点不舒服,过一天就好了,不用处理。
取活检也不用怕,取的组织就半粒大米那么大,特别小,医生取完会观察有没有出血,一般都不会出血,就算有也只是一点点,很快就止住了。我见过很多患者一听说要取活检就紧张,其实真的没风险。
七、取活检就是得了癌吗?
完全不是!取活检只是为了明确“病变是什么”。比如看到息肉,取活检能知道是增生性息肉还是腺瘤性息肉;看到糜烂、溃疡,取活检能知道是普通炎症还是有癌前病变。
不是只有怀疑癌症才取活检,大部分时候是为了判断病变的性质、严重程度,方便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和复查计划。比如很多患萎缩性胃炎的患者,都要取活检看看萎缩到什么程度,有没有异型增生。
所以大家别一听说取活检就慌,耐心等4~5天,病理结果出来就知道是什么情况了,大部分活检结果都是良性的。
八、高危人群需要每年做胃肠镜吗?
高危人群不等于有癌症,不用每年都做。如果第一次筛查没发现问题,比如没息肉、没炎症,医生一般会建议3~5年再复查一次;如果发现有息肉,比如腺瘤性息肉,切除后可能1~2年复查一次,看看有没有复发。
其实肠道肿瘤大多是从息肉变来的,从息肉到癌前病变再到癌症,最少要2~5年,有的甚至10年以上,有足够的时间让我们发现和处理。所以只要定期检查,早发现息肉、早切除,就不会发展成癌症。
九、肿瘤标志物、粪便检测能代替胃肠镜检查吗?
不能替代。粪便潜血是查胃肠道有没有隐性出血,但早期肿瘤尤其是小肿瘤,不一定会出血,可能查不出来;胃功能四项是查胃泌素、胃蛋白酶原等,只能判断是不是胃癌高危人群,不能确诊有没有癌,发现异常还得做胃镜。
肿瘤标志物更不能当唯一依据,比如癌胚抗原(CEA),有些炎症也会让它升高,而有些癌症患者,直到中晚期它还是正常的,所以高了不用怕,正常也不是“免死金牌”。
基因检测适合有家族史的人初筛,能告诉你“有没有患癌风险”,但不能告诉你“现在有没有癌”,就算风险高,也得做胃肠镜才能确认。
十、检查前注意事项&总结
检查前的准备很重要,比如胃镜要空腹6~8小时,检查前一天晚上8点后就别吃东西了;肠镜要清肠,检查前一天得吃清淡的流食,然后按医生的要求喝清肠药,把肠子清干净,不然会影响检查效果。
最后想跟大家说,别过度恐惧胃肠镜,不管是普通的还是无痛的,都没那么可怕;也别忽视身体的信号,胃疼、腹胀、便血这些症状别忍,该查就查。早筛查、早发现,消化道癌症是能防、能治的。
来源:不得不说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