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空气源:以环境空气为原料。工艺简单,成本低,但产生的臭氧浓度较低(通常1-3% wt),能耗较高。
臭氧制备完整工艺流程图
原料气 → 压缩与干燥 → 净化(可选) → 臭氧发生器 → 气液混合 → 应用 → 尾气处理
整个系统围绕臭氧发生器核心展开,其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各子系统详解
1. 气源准备系统 (Gas Preparation System)
这是决定臭氧产量、纯度和能耗的关键前置环节。
气源选择:
空气源:以环境空气为原料。工艺简单,成本低,但产生的臭氧浓度较低(通常1-3% wt),能耗较高。
氧气源:使用液氧(LOX)或制氧机(PSA)产生的纯氧。产生的臭氧浓度高(可达6-15% wt),效率更高,能耗更低,但综合成本需计算氧气成本。
压缩:使用空压机将空气压缩到所需压力(通常0.6-1.0 MPa)。
冷却与干燥:压缩后的空气温度很高,必须先经冷却器降温。然后进入干燥器(常用吸附式干燥器,内含分子筛或硅胶),将露点降至-40℃甚至更低,彻底去除水分。这是防止硝酸腐蚀和杂质的关键。
过滤:经过精密过滤器,去除空气中的颗粒物、油蒸汽等杂质,确保进入发生器的气体洁净。
2. 臭氧发生系统 (Ozone Generation System)
这是整个工艺的核心。
核心部件 - 臭氧管(发生器):现代发生器通常采用管式结构。
接地极:通常是一根外部的金属管。
介电管: inside接地极的一根玻璃或陶瓷管,其作用是均匀分布电场并防止电弧产生。
放电间隙:介电管和高压电极之间的狭窄空间,氧气在此被电离。
高压电极:通常覆盖在介电管内壁或居中放置,接入高压电流。
工作原理:经过预处理的气体流过放电间隙时,施加在电极上的高频高压电场(几千至上万伏,几百至几千赫兹)使气体分子电离,形成电晕放电。高能电子轰击O₂分子,使其分解成氧原子,随后氧原子与O₂结合成O₃。
电源单元:为发生器提供稳定的高频高压电源,其转换效率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能耗。
3. 冷却系统 (Cooling System)
高压放电会产生大量热量,而高温会促使臭氧迅速分解(臭氧在高温下不稳定)。因此,必须使用冷却水对臭氧发生器进行有效冷却,通常要求水温低于30℃。冷却方式有风冷、水冷(开式冷却塔)和冷冻水(闭式循环)等多种形式。
4. 监测与控制系统 (Control System)
现代臭氧系统均由PLC或DCS自动控制,实时监测和控制以下参数:
臭氧浓度和产量
气体流量、压力和露点
冷却水温度、流量
电源电压、电流和频率
系统联锁保护(超温、超压、断电等)
5. 尾气处理系统 (Off-gas Destruction System)
从反应装置(如臭氧接触池)排出的尾气中仍含有少量未反应的臭氧(通常为1-5%),臭氧是有害气体,不能直接排放到大气中。
尾气破坏器:通常采用加热催化法(在300℃以上高温下使臭氧迅速分解为氧气)或热解法(加热至120℃以上并通过催化剂加速分解)。
环境要求:必须确保尾气中的臭氧被分解至安全浓度(
总结:工艺流程的核心要点
原料气纯度是关键:越干燥、越纯净的气体,产生臭氧的效率越高,设备寿命越长。
冷却至关重要:低温是稳定臭氧、提高产量的必要条件。
系统化工程:臭氧发生不是一个独立的设备,而是一套包含气源、发生、冷却、控制、尾处在内的完整系统。
安全第一:必须充分考虑臭氧的腐蚀性和毒性,做好设备密封和尾气处理。
这种成熟的工艺流程被广泛应用于自来水消毒、工业废水处理、化工氧化、食品加工、医疗灭菌等众多领域。
来源:洛基说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