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良反应(AE) 36% 间质性肺病、QT间期延长、皮肤瘙痒、食欲下降、腹泻等奥希替尼或TKI已知的药物不良反应(ADR),多数ADR仅影响≤2例患者,具有个体差异性。
根据2025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发布的ADAURA研究探索性分析数据,
停药原因 占比 主要表现或影响因素
不良反应(AE) 36% 间质性肺病、QT间期延长、皮肤瘙痒、食欲下降、腹泻等奥希替尼或TKI已知的药物不良反应(ADR),多数ADR仅影响≤2例患者,具有个体差异性。
患者决定 31% 用药依从性问题、经济负担、心理压力等因素。
疾病复发 27% 即使在辅助治疗期间,仍有部分患者出现疾病复发,导致治疗被动中断。
其他原因 5% 医生基于对无症状不良事件的谨慎处理,或对患者基础疾病的综合评估建议停药。
这表明
是导致早期停药的三大主因,
且停药原因呈现多维度分布的特点。
导致停药的AE类型多样,符合监管活动医学词典(MedDRA)“首选术语”(PT)的AE仅发生在≤2例患者中,显示其个体差异性。超过2例患者报告的AE为奥希替尼或TKI已知的药物不良反应(ADR),包括间质性肺病、QT间期延长、皮肤瘙痒、食欲下降、腹泻等。
建议患者提前停药。这要求在做出此类决策时,仍需
在治疗开始前就告知患者可能发生的情况及应对措施。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如肝功能、心电图(QT间期)、肺部症状(警惕间质性肺病)等。
例如,对于皮肤毒性可给予保湿剂、外用激素;
对于腹泻可给予止泻药和补液支持;
对于严重的不良反应,可能需要暂停给药或调整剂量,待缓解后考虑是否重新用药,而非直接永久停药。
利用多学科团队(MDT),包括肿瘤科医生、专科护士、营养师、心理医生等,共同管理患者的不良反应,提供全面支持。
在治疗前,医生应花足够的时间与患者和家属充分沟通,解释辅助靶向治疗的目的、预期获益、可能的风险以及需要治疗的持续时间。
采用“以患者为中心”的沟通模式,了解患者的顾虑和价值偏好,
治疗期间保持与患者的定期联系,鼓励患者及时反馈不适症状,并提供便捷的咨询渠道。发挥患者社群的支持作用也可能有所帮助。
术后ctDNA-MRD状态是预测复发的显著指标。MRD阳性提示复发风险高,可能需要更积极的辅助治疗;而MRD阴性者复发风险较低,或许可以避免过度治疗,或探索更短疗程的治疗策略。ADAURA研究的MRD分析显示,奥希替尼组DFS/MRD事件发生率低于安慰剂组(13% vs. 49%),且MRD检测可在影像学复发前中位4.7个月预测复发,为临床提前干预赢得了宝贵时间。
因素的风险适应型治疗策略,为低危患者缩短疗程,为高危患者延长治疗或强化治疗。
探索更低毒性或更高效的联合治疗方案,以期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提高疗效,减少因复发或毒性导致的停药。
例如,一些研究正在探索针对EGFR exon20ins等罕见突变的新药(如舒沃哲®)在围手术期的应用。
来源:eric28846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