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植物变“黄金”!科学家发现能替代塑料的神奇植物:牛角瓜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5 13:57 1

摘要:你可能没听说过牛角瓜?但它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在云南、广西这些地方的路边、荒地,甚至一些干热的山坡上,都能见到它。它长得不算起眼,叶子宽大,开白色或淡紫色的花,结的果子像个鼓起来的小气球,成熟后会裂开,露出带着绒毛的种子。以前,农村里有人拿它的纤维搓绳子,或者用

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文 | Linda Wong

牛角瓜。图源:许建初研究团队

本文约2800字,阅读约5分钟

你可能没听说过牛角瓜?但它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在云南、广西这些地方的路边、荒地,甚至一些干热的山坡上,都能见到它。它长得不算起眼,叶子宽大,开白色或淡紫色的花,结的果子像个鼓起来的小气球,成熟后会裂开,露出带着绒毛的种子。以前,农村里有人拿它的纤维搓绳子,或者用它的乳汁治皮肤病,但大多数时候,它就是野地里自生自灭的杂木,没人太在意。

可谁能想到,就是这种不起眼的植物,现在居然被科学家盯上了,甚至可能成为解决塑料污染、替代合成纤维的“未来材料”?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牛角瓜的故事,看看它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以及科学家是怎么发现它的价值的。

塑料污染的困境:

我们真的离不开化纤吗?

Beating Plastic Pollution

说到塑料污染,大家肯定不陌生。塑料袋、塑料瓶、包装盒……这些东西用起来方便,但丢起来可真是个大麻烦。它们几百年都降解不了,最后不是堆在垃圾场,就是飘进海洋,被鱼吃掉,再通过食物链回到我们的餐桌上。更糟的是,我们穿的衣服里,很多也藏着塑料——比如聚酯纤维(涤纶)、尼龙这些合成纤维,洗衣服时还会脱落微塑料,污染水源。

那有没有什么天然材料能替代这些化纤呢?棉花是个选择,但种棉花太耗水,还占耕地;羊毛、羊绒虽然好,但产量有限,价格也贵。于是,科学家们开始满世界找,看有没有哪种植物能长出又细又软又结实的纤维,既环保,又能大规模种植。

牛角瓜的意外发现

——有毒植物,变"黄金"

Nature-based Solution

就在科学家们四处搜寻的时候,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许建初研究员团队,把目光投向了牛角瓜。

牛角瓜(Calotropis gigantea)是一种灌木至小乔木型植物,其茎叶富含白色乳汁,含有强心苷类等毒性成分,被归类为有毒植物。正是这些活性物质赋予了它天然的抗菌、抗螨虫特性,使其在传统医学中曾被用于外敷治疗皮肤病或驱虫。

其实,牛角瓜的纤维早就有人用过,比如印度、非洲一些地方的人会拿它的茎皮纤维编绳子,但从来没人认真研究过它的种子绒毛——那些看起来像蒲公英一样的白色细丝。

许建初团队在筛选全球500多种植物纤维时,意外发现牛角瓜的种子绒毛特别细,直径只有8~12微米,比棉花还细,跟山羊绒差不多。更神奇的是,这些绒毛是中空的,就像一根根微型吸管,所以特别轻盈、保暖。团队一测,发现它的保暖性竟然能跟羊毛媲美,而且比棉纤维更透气,还不容易起球。

“这不就是天然的'植物羊绒'吗?”许建初当时可能就是这么想的。如果这种纤维能大规模利用,那以后我们穿的衣服,可能就不是化纤或者真羊毛做的,而是来自这种野地里长的植物!

图源:许建初研究团队

这这样,一种全新的天然纺织纤维——植物羊绒被成功发现了。这种纤维来源于萝科多年生植物牛角瓜的种子,其织成的面料不仅拥有丝绸般的滑爽质感,更兼具类似棉花的透气性和舒适性,堪称“植物界的羊绒”。

更令人惊喜的是,牛角瓜在非洲特别多,在干旱地区自然生长。

科学家们进一步发现,撒哈拉以南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也生长着另一种白花牛角瓜,且资源十分丰富。

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非洲牛角瓜纤维研究开发项目”应运而生。过去的几年里,项目组在世界农用林业中心的支持下,深入非洲腹地,足迹遍布撒哈拉以南的马里、尼日尔、贝宁和肯尼亚等国,通过走村访户、实地考察,对非洲牛角瓜的生长环境和特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科学家坚信,通过对牛角瓜的驯化和栽培,不仅有望在曾经荒芜的沙漠地区再现绿洲,重塑非洲古老的农业文明,更有可能开辟一条连接中非的崭新“丝绸之路”。这条新的“丝绸之路”不再仅仅依赖传统的贸易往来,而是建立在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

图源:许建初团队

科学家是怎么

研究牛角瓜的?

Scientific Research

光发现纤维好还不够,得搞清楚它为什么好,才能想办法改良、推广。于是,许建初团队用上了最先进的"多组学"技术——说白了,就是从基因到分子层面,把牛角瓜的纤维研究了个透。

许建初在红河山地未来基地拍摄天然纺织纤维植物牛角瓜 图源:许建初

他们先给牛角瓜做了基因测序,就像给人做DNA检测一样,找到了控制纤维生长的关键基因。然后发现,在种子成熟的过程中,有个叫CgEXPANSIN的基因会突然活跃起来,让纤维细胞壁变松,形成中空结构。这就像吹气球一样,细胞壁一松,中间就空出来了,所以纤维才那么轻、那么保暖。

另外,他们还发现,牛角瓜纤维里的木质素特别少(只有3.7%,棉花有10%以上),所以摸起来特别柔软,不像麻布那么糙。而且,牛角瓜天然抗菌、抗螨虫,特别适合婴幼儿。这些发现让科学家们兴奋不已,因为这意味着,未来,或许人类可以通过育种或者基因编辑,让牛角瓜长出更多、更好的纤维。

从“毒木”到衣服,

牛角瓜怎么变成纺织品的?

Wearable

发现了纤维的特性,下一步就是怎么把它变成能用的纺织材料了。

不过,这里有个大难题:传统纺织纤维(比如棉花)的加工方法对牛角瓜不太适用,因为它的纤维太细,容易在加工时被破坏。

许建初团队想了个聪明的办法——用生物酶来代替化学药剂处理纤维。传统方法脱胶(去除纤维表面的杂质)要用强碱、高温,既耗水又污染环境,还会损伤纤维。而他们开发的酶法工艺,不仅省水76%,能耗降了60%多,还让纤维保持完好。

现在,已经有企业开始试着用牛角瓜纤维做衣服了。这种“植物羊绒”织成的面料,既保暖又透气,还特别轻盈,而且完全可降解,穿旧了埋土里就能自然分解,不会像化纤那样污染环境。更棒的是,牛角瓜种起来特别省事,它耐旱、耐贫瘠,在荒地上就能长,不跟粮食抢地。

对抗塑料污染的新希望

Hope for a Cleaner Planet

除了做衣服,牛角瓜还能在更多地方帮我们减少塑料依赖。比如:

1、替代包装材料——它的纤维可以做成可降解的包装纸或缓冲材料,代替泡沫塑料。

2、医用敷料——因为纤维中空,可以吸附药液,做成缓释药物的伤口敷料。

3、过滤材料——中空结构能吸附微小颗粒,未来可能用于空气或水过滤。

而且,种牛角瓜还能修复生态。它在干热地区长得特别好,能防止土壤沙化,根部还能改善土质。在云南一些石漠化地区,农民已经开始种植牛角瓜,既赚钱又护土,一举两得。

许建初团队未来希望用基因编辑技术,想办法让牛角瓜长出更多、更长的纤维。他们还和服装企业合作,开发更舒适的"植物羊绒"面料。说不定再过几年,我们就能在商场里买到牛角瓜纤维做的T恤、毛衣,甚至家纺用品呢!

上图:许建初教授在第二十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武汉专场(ICG-20 Wuhan)上的学术报告。摄影:©Linda Wong |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CC BY-SA 4.0)

想想看,以后我们穿的衣服,可能不再是石油做的化纤,也不是耗水耗地的棉花,而是来自这种曾经无人问津的有毒植物。它不仅让我们的穿着更环保,还能帮地球减轻塑料负担。这大概就是科学最酷的地方——它总能从最平凡的事物里,发现改变未来的可能。

所以,下次如果你在路边看到牛角瓜,别当它是杂木了。它可能是未来的“绿色黄金”,正静静等待我们去发现它的价值。而像许建初这样的中国科学家,就是那个揭开自然奥秘、帮我们找到可持续发展答案的人们。

海洋与湿地

全球环境治理·前沿

(注:本文仅代表资讯。不代表平台观点。欢迎留言、讨论。)

图 | 许建初

文 | Linda Wong

编辑 | 绿茵

排版 | 绿叶

OceanWetlands

海洋与湿地

聚焦海洋、湿地、

全球环境治理、

自然保护前沿

【引用本文】

Linda Wong.路边有毒植物变“黄金”!科学家发现能替代塑料的神奇植物:牛角瓜.海洋与湿地.2025-04-05

全球环境治理·海湿前瞻

Mainstreaming OceanWetlands

雨后 ©摄影:Linda Wong |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

【参考资料】

许建初,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https://people.ucas.ac.cn/~xujianchu

【海洋与湿地·小百科】你知道吗?2025年联合国海洋大会将于2025年6月9日至13日在法国尼斯举行,由法国和哥斯达黎加共同主办。此次大会的主题是“加速行动,动员各方力量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旨在推动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14,即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会议将汇集各国政府、国际组织、科研机构、非政府组织及私营部门等利益攸关方,共同探讨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渔业、海洋污染治理、蓝色经济等关键议题。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将组建代表团派代表团赴法国参会。©摄影:王敏幹(John MK Wong)

来源:中国绿发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