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偶然看到一句话说:做基本面研究的人,一直告诉你大盘跌不到哪里去;做技术研究的人,一直告诉你大盘要深度调整。
创业板突破3000点,沪指3900还需要犹豫吗?
今天偶然看到一句话说:做基本面研究的人,一直告诉你大盘跌不到哪里去;做技术研究的人,一直告诉你大盘要深度调整。
前半句我认可,也一直是这么说的,但后半句就无法苟同了。
从主观来看,技术研究者现在可能会有完全相反的期望。
意思是,用技术派思维来看,既然都到现在这份上了,不如一鼓作气,大阳突破。
让粘连的5日、10日、20日均线继续斜率向上,托住K线,平步青云。
当然,技术派恐怕也料想不到甲骨文这事儿能爆发如此的能量。
甲骨文的订单爆发,大部分来自OpenAI,和“星际之门”
现在讲到星际之门,我就想起前几天金毛鸿门宴让大家报数,未来几年要投几千亿美元的事情...
有没有疑虑?有的。能不能证伪?不能。
适逢大盘浅跌下来重要均线位置,这会儿把踏空或做T资金的热情全点燃了。
易中天纪联海今天继续高举高打,不止PCB跟随开盘拉升,连低位新能源都雨露均沾了。
券商也动了,国海证券上板,虽然40.5万手封单,不过全天烂板放量,封板强度一般。
唯一不嘻嘻的应该是地产大票,还有医药。
医药这部分,应该是纽约时报报道了一份建议限制美国药企购买中国实验性药物权益相关交易的立法草案。
这会影响我们创新药企继续走license-out授权模式把管线变现,引发了一些恐慌,夜盘百济ADR出现明显下跌。
不过这草案还在早期阶段,能否推动下去一般认为是阻碍重重的,现阶段更多是情绪干扰。
由于早盘大幅低开的缘故,创新药最终涨跌幅不怎么好看,后面其实拉回来了不少。
今天大盘全天量能2.4万亿多,正好在10日均量附近,对于8月下旬至今的缩量趋势,还未能真正扭转。
如果参考5~6月的量能变化,5月中至5月底连续缩量,是为了蓄势下一波上涨,但缩量的持续时间较长,而下一波上涨还有一次回踩确认。
6月底7月初还有一波缩量,但当时的价格(K线)走势不太一样,那时反内卷才刚火起来,市场(全A)一直在5日线上方运行,所以和当前没有可比性。
比5~6月更加可比的样本应该在3月初,春躁量能巅峰出现在2月下旬,最高达2.2万亿(沪深北)
3月初的回弹则不到2万亿,在3月中旬全A创了新高,然后滑落,4月初“解放日”催化利空破位。
明天如果大阳突破带量,则有机会打开潜在的箱体制约。
不过如果突破不带量(跟风盘不够用),或者带量不突破(筹码派发),那就比较麻烦。
祈祷吧~
用数据和逻辑说话,明晰历史规律,穿越市场迷雾,订阅即时深度观点的V信文章(每月两篇),每个交易日在知识星球盘前盘中分享观点,还有更多加值服务。
来源:知新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