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秋尚未至,已闻月饼香。在广宁县宾亨镇,四家具有一定规模的月饼厂早就开启了“抢先模式”,一只只香喷喷的月饼,已奔向肇庆各大小商超,甚至远赴珠三角其他城市。
中秋尚未至,已闻月饼香。在广宁县宾亨镇,四家具有一定规模的月饼厂早就开启了“抢先模式”,一只只香喷喷的月饼,已奔向肇庆各大小商超,甚至远赴珠三角其他城市。
广宁宾供月饼厂,工人进行月饼分拣。记者 杨永新 摄
在宾亨镇政府历年来的指导和帮助下,当地宾供、宾亨、宾城和宾星这四家月饼企业越做越大,年总产量约百万只,占据广宁县月饼市场的半壁江山,年产值逾800万元,为当地提供了400多个就业岗位。
四月饼厂齐发力 年产百万只
宾亨镇月饼产业始于1953年,2000年扩至四家。其中,宾供月饼厂是老品牌,至今已有72年历史,如今作为宾亨供销社旗下的品牌,推出莲蓉、伍仁、椰子、瓜子豆沙等11种各具特色的月饼口味。
记者近日在宾供月饼厂生产车间里见到,这里卫生要求严格,各种器具干净整洁。工人们忙着制作月饼,醇厚的香气弥漫着整个车间。工人将月饼馅料搅拌均匀后,即被送往下一道工序,进行压饼、抹油、烘烤等,每一道工序环环相扣,展现出传统制饼的严谨有序。
近年来,宾供月饼厂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积极引入现代设备改进生产工艺,以适应市场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宾供月饼厂总经理谢锦洪向记者介绍,每年中秋节前两个月是月饼生产的“黄金期”,目前,工厂生产线已全面进入冲刺模式,日产量最高峰时达3万只。“我们根据订单和市场需求规划生产,坚持现制、现卖,确保消费者品尝到最新鲜的月饼。”
近年来,宾亨镇持续推动本地月饼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在坚守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不断挖掘地域特色、传承匠心技艺,并积极尝试口味与形态的创新。目前,该镇已成功培育出二十余种月饼品类,口味适合老人、小孩、青年等多层次人群,形成了丰富多元的地方特色产业格局。
在销售上,宾亨月饼企业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渠道,线下不仅设有专营门店,还通过大小商超合作拓宽销路。线上则依托互联网优势,通过直播展示月饼制作过程,或在电商平台上架产品,吸引全国各地的消费者下单购买。“每天线上销额有五六千元,线下每天销售额也稳定在五千元左右。”宾供月饼厂总经理谢锦洪说。
政府助力 促企业发展群众增收
同时,镇政府也为宾亨月饼进一步发展壮大及擦亮品牌不遗余力。每年,镇政府牵头举办“宾亨镇月饼文化节”等节庆活动,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吸引八方客商与游客。组织企业在珠三角地区及肇庆市周边县区设立280多个分销点,还借助直播卖货打破地域限制,将宾亨月饼推向全国。
8月23日,镇政府举办了第二届月饼展销会,为企业搭建了舞台,并邀请行业协会代表、商超代表、大小批发商等出席,进一步提升影响力,抢签订单。“我们还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如在用地、贷款、税收等方面为月饼企业提供支持,为他们提供技术培训和质量监督服务,帮助传统生产工艺与现代食品安全生产标准接轨。”宾亨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企业稳步发展,为当地群众就业创造了基础。“仅我们厂就有固定员工60多人,生产旺季时还请来临时工40多人,岗位类型主要有配料员、和面工、制馅工、压模工、烘烤工、包装工、直播工等。”宾亨月饼厂负责人对记者说。
“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特别在月饼生产高峰期,月薪能拿到5400元左右,比在大城市打工还好。”在宾城月饼厂的包装车间,员工李姨高兴地对记者说。依托中秋月饼生产季,当地月饼企业每年能为就业群众增收超过250万元。
如今,随着宾亨镇月饼企业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产值连续多年快速增长,已成为镇里的支柱产业和群众就业的重要渠道。宾亨镇政府以“树品牌、聚产业、拓市场、给政策”的组合拳,成功将小作坊传统手艺打造成规模化、品牌化的富民月饼产业,成为亮丽的地方产业名片。
来源:知肇分子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