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教育之笔 绘就育人新画卷——武威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1 21:41 1

摘要:宽敞明亮的教室、先进的教学设备、一应俱全的功能室,还有书法、足球、器乐、象棋等各种社团活动……如今,走进武威每一所学校,都能感受到校园环境越来越好,学生校园生活越来越丰富,优质教育的阳光普照武威城乡每个角落。

宽敞明亮的教室、先进的教学设备、一应俱全的功能室,还有书法、足球、器乐、象棋等各种社团活动……如今,走进武威每一所学校,都能感受到校园环境越来越好,学生校园生活越来越丰富,优质教育的阳光普照武威城乡每个角落。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今年以来,武威市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根本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动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协调发展,书写出精彩纷呈的教育华章。

立德树人筑根基

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讲好武威故事,展现蓬勃风貌。”在武威市“红领巾讲解员”风采大赛现场,“红领巾讲解员”化身红色故事回声筒、家乡文化推介者、时代精神号召者,以铿锵语调奏响时代强音。这正是武威市将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全过程的生动注脚。

武威市始终把思政教育摆在突出位置,针对小学思政课转岗教师实施“国培计划”,开齐开足思政课,确保初高中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100%达标。通过“红领巾讲解员”风采大赛、“新时代甘肃好少年”评选等活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童心。

素质教育同样在校园落地生根。

年少的情怀、热血、汗水、梦想......校园足球有着太多生动标签。作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高水平综合改革试点区,武威市全面推行“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周一节足球课”,今年已举办陇港澳台青少年足球友谊赛、第二届中小学校园足球联赛等赛事。

“今年我们和来自香港、澳门、台湾的小伙伴一起踢了球,非常开心,也非常过瘾。”绿茵场上,武威十中学生蒋睿抹着额头的汗,眼里满是自豪。

与此同时,武威市持续推进美育浸润行动,经典诵写讲大赛、书画展等活动常态化开展,42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课题参加省级评选,让学生在文化熏陶中成长。

协调发展补短板

“出了门就是凉州区第十五幼儿园,孩子能就近上学,我们也不愁接送了。”家住天一金尊府的程玉颇为感慨。他的感慨,源于武威市学前教育的普惠化推进。

今年,武威市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73所,指导民勤、古浪、天祝实施学前教育服务区制度,65所幼儿园开展2至3岁幼儿托管服务,372名幼儿享受到贴心照料,“幼有所育”的承诺让群众的获得感有了具象体现。

义务教育阶段,武威市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教育布局调整,大力实施义务教育“增学位”工程,加大城区学位供给力度,实施基础教育资源适配工程,创新 “以强带弱”“以城带乡”办学模式,充分激活城乡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让乡村孩子共享优质师资。

如今,城乡最美的风景在校园、最美的乐章是书声,优质普惠教育供给已成为全市最亮的民生新景,教育事业发展节节攀高、捷报频传,交出了一份“供给扩容、质量提级、层级跃升”的亮眼成绩单。

持续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探索武威一中与武威十五中集团化办学,加强特色校本课程建设,持续实施“县中振兴”工程,387名学生参加“强基计划”招生选拔,高考成绩大幅跃升。

职业教育更是迎来突破——经教育部批复同意,武威职业技术大学正式设立,这是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更是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实施中职学校提质培优工程,强化职业院校教材建设管理,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全力办好“少而精”的中等职业教育。

“学校升本后,无论是教学资源还是实践机会都更加丰富,我期待能在更好的平台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奔赴更具憧憬的职业未来。”武威职业技术大学学生线志龙眼里满是期待。

师资建设强内核

“既然选择当公费师范生,就想踏踏实实教好书,陪着同学们一起进步,不辜负这份职业。”华中师范大学的公费师范生李妙慈今年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入职武威一中,她的选择正是武威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缩影。

武威市持续加强人才工作,加大高水平师资补充力度,多渠道补充教师175名,同时,加强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培训,落实“国培计划” 中央专项资金178万元,121名教师参加“组团式”帮扶、“三区”支教等活动,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此外,武威市还建成“天马名师”工作室11个,实施“四名”教师培养工程,教师专业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在激发教师队伍活力方面,武威市全面落实班主任津贴、乡村教师补贴补助等政策,教师工资待遇保障到位。同时,落实乡村教师职称评聘优惠政策,有效缓解教师职称“评聘难”问题,让教师能够安心教学、潜心育人。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我们通过多种方式补充教师,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武威市教育局基教科四级主任科员李敏杰表示。

改革创新破难题

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孩子上小学,全程网上报名,太省心了。”这样的体验,得益于武威市“阳光招生”行动。

武威市大力推进义务教育“阳光招生”行动和“教育入学一件事”,天祝县试点“小升初”在线招生,全市小学招生全面实现平台办理,让数据多跑路、家长少跑腿。

“双减”政策落地见效,学生负担切实减轻。武威市制定《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设计与实施管理办法》,压减重复性作业,推广分层、弹性作业。“以前作业都得写到很晚,现在在学校就能写完,还能参加书法社团。”凉州区会馆小学学生梁梦晨说。

办学条件持续改善,教育硬件“提档升级”。实施“强县中增学位”“农村学校护眼照明”等省市列为民实事教育项目及“建宿舍、扩食堂、固校舍”“智慧体育、智慧校园”等建设项目143项,年内计划完成投资4.8亿元。学校的教学楼、食堂、宿舍等设施不断完善,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越来越好。

教育数字化转型也在加速,武威市通过举办科创大赛、信息科技教师培训,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偏远乡镇的学生通过直播课就能共享城区的优质资源。“现在能和城里的老师实时互动,学英语再也不觉得难了。”凉州区清水镇九年制学校学生谢文发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如今的武威,从幼儿园到职业院校,从城市校园到乡村课堂,教育公平的底色愈发鲜明,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持续增强,武威市正以坚定的步伐、务实的举措,着力构建覆盖全学段、全类型、全场景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建设教育强市、教育名市,不断书写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来源 | 武威融媒体中心

来源:武威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