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一份来自临沂河东医院职工的联名实名举报信在网络引发广泛关注。信中直指医院 2004 年、2014 年两次改制存在严重违规,且长达 21 年间持续侵害职工合法权益,从社保欠缴到工资拖欠,从待遇缩水到承诺落空,百余职工的 “维权之路” 充满坎坷。
近日,一份来自临沂河东医院职工的联名实名举报信在网络引发广泛关注。信中直指医院 2004 年、2014 年两次改制存在严重违规,且长达 21 年间持续侵害职工合法权益,从社保欠缴到工资拖欠,从待遇缩水到承诺落空,百余职工的 “维权之路” 充满坎坷。
一、两次改制存疑:程序违规、承诺成 “一纸空文”
职工们在举报信中明确指出,医院的两次改制均涉嫌违反规定,直接埋下了权益受损的隐患。
2004 年首次改制:绕开职工的 “暗箱操作”
2004 年,临沂河东医院(时为河东区人民医院)从公立医院改制为股份制医院。但这一关键转变,全程未召开职工大会、未进行民主决策,甚至未公示改制方案 —— 完全违背了山东省《关于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 “事业单位改制须保障职工知情权、参与权,重大事项须经职工大会或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的硬性要求。
职工们表示,当时多数人对改制细节一无所知,民主权利被彻底架空。
2014 年二次改制:“三个不变” 成谎言,性质暗改误导公众
2004 年改制时,医院曾承诺 “身份、性质、待遇不变”,但 2014 年的二次改制让这一承诺彻底失效:
待遇缩水:职工工资涨幅远低于当地其他事业单位和公立医院,“同工不同酬” 现象普遍;性质暗转:医院暗中从非营利性转为营利性,但其营业执照长期显示为 “非营利性机构”;招牌误导:直到 2022 年,医院才从 “河东区人民医院” 更名为 “临沂河东医院”,此前顶着 “公立招牌” 长达 8 年,不仅误导患者,也让职工误以为 “公立身份仍在”。二、职工权益 “全面受损”:社保欠缴、加班无薪,还有额外经济负担
除了改制遗留问题,职工们的日常权益更是长期被忽视,具体问题集中在四大方面:
1. 社保、公积金欠缴,影响购房与退休
住房公积金累计欠缴 13 个月,职工无法正常贷款购房或提取资金;养老保险欠缴 11 个月,直接关系到退休后的待遇核算,老职工忧心忡忡。2. 劳动待遇不公,超负荷工作无补偿
法定节假日从未安排公休,也未发放过三倍加班工资;取暖费等法定福利常年不发,职工长期超负荷工作却得不到合理回报。
3. 职称、缴费基数 “双低”,差距悬殊
职称晋级机制混乱,进度远慢于同类公立医院;缴费基数大幅偏低:副高职称职工缴费基数仅 8500 元,而乡镇医院同级职工已达 12000 余元;护理岗位 8000-9000 元,临床、医技岗位甚至更低;公积金差距明显:一位副高职工月缴额仅 2264.88 元,而同学在罗庄妇幼任中级职称时,公积金已达 2700 余元。4. 不当要求频发,加重经济负担
院长家 11 件红白喜事,全院 800 余名职工多数需随礼,少则几百、多则几千元;医院存在非法集资行为,如今连工资都难以正常发放,却仍按月向集资者支付利息。三、官方承诺多次 “落空”:从 “年底补全” 到 “诉求不现实”
面对职工的持续反映,相关部门曾多次给出承诺,但最终大多未能兑现:
2019 年信访处理:部分职工信访后,相关部门未征求其他职工意见,擅自安置部分人去乡镇医院,引发更多不满;2025 年区委承诺:曾表示 6 月发放 1 个月工资、月底再发 1 个月,年底前补全所有工资及保险,还将保留在编职工编制。但实际 6 月仅发了 3 月份部分工资,月底承诺泡汤;2025 年 8 月卫健局回应:虽在 7 月底前发放了 2 个月工资,但明确称 “在编老职工身份不变,不存在恢复编制问题”,且 “到新建公立人民医院工作的想法不现实”。职工们无奈表示:“区领导和卫健局局长的承诺全成了空话,我们不知道还能相信谁。”
四、医院年收入超 2.5 亿,21 年问题为何难解?
值得注意的是,数据显示该医院 2020 年至 2024 年的年收入在 2.51 亿到 3.32 亿元之间,且承担着公共卫生职能。但就是这样一家 “有收入” 的医院,却长期拖欠职工权益。
从 2004 年改制埋下隐患至今,21 年间职工多次信访,甚至赴北京反映情况,均未得到实质性解决。如今,职工们已收集好相关证据,迫切希望上级部门能介入调查两次改制的合法性,督促医院补缴社保、落实待遇,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他们明确表示:“宁愿去乡镇医院,也不愿再跟着私人老板干,实在怕被报复。”
目前,临沂河东医院职工的举报已引发社会各界关注。这场持续 21 年的 “权益之争” 能否迎来转机?官方是否会给出更公正的解决方案?我们将持续关注事件进展。
来源:全看世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