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医生,我最近赶上科研项目结题,工作量非常大,经常感觉心慌、胸闷、喘不过气,入睡很困难,血压也控制不佳,实在是焦头烂额了。”“经过检查和心理评估,您有中度焦虑、轻度抑郁,还有精神压力导致的心肌缺血。我们为您制定了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干预和心理干预的综合治疗方
“医生,我最近赶上科研项目结题,工作量非常大,经常感觉心慌、胸闷、喘不过气,入睡很困难,血压也控制不佳,实在是焦头烂额了。”“经过检查和心理评估,您有中度焦虑、轻度抑郁,还有精神压力导致的心肌缺血。我们为您制定了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干预和心理干预的综合治疗方案……”
9月10日,在中国科技发展基金会主办的“关爱青年科技工作者‘双心’健康会议”上,北京安贞医院双心医学中心的医护团队以情景剧的形式展现了“双心”(心理健康+心血管健康)诊疗模式下患者的健康管理流程。
9月10日,北京安贞医院双心医学中心主治医师覃海珊(左一)、陈海洋(左二)、范志敏(右一)在此次活动中进行情景演示。曹宇悦 摄
北京安贞医院双心医学中心主任刘梅颜介绍,“近年来,我们在门诊发现不少科技工作者面临健康威胁,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航天领域的年轻科研人员,他来就诊时全身严重水肿,处于重度心衰状态,虽然经过多位专家救治最终重返科研岗位,但也促使我们反思:作为医生,不能只被动等待患者‘病入膏肓’时才施以治疗,而应主动关注患者的‘双心’健康。”
2019年起,刘梅颜团队便开启了关于科技工作者健康状态的研究。在首轮调查研究中,他们发现科技工作者健康状态令人非常担忧——高血压、心脏病、房颤、心梗、心衰等发病率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第二轮研究聚焦“一老一小”,即老年和青年科技工作者,结果发现青年群体健康问题尤为突出,既易出现突发心梗、心跳骤停等心血管急症,又普遍面临失眠、焦虑与职业倦怠等问题。
北京安贞医院双心医学中心针对近2万科研人员的调查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科研人员存在中重度焦虑问题,17.3%的科技工作者感觉“工作压力大,难以承受”,7.3%的科技工作者每天睡眠时间少于5小时,四分之一的科技工作者已患心血管疾病。更严峻的是,35岁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抑郁、焦虑及共病问题发生率显著更高。心脏与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导致青年科技工作者英年早逝的两大主因。
9月10日,北京安贞医院双心医学中心主任刘梅颜在会场发言。主办方供图
“对‘双心’健康的关注恰逢其时。”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职业安全卫生研究中心主任樊晶光表示,一方面,国家卫健委联合多部委将2025-2027年确定为“精神卫生服务年”,对心理健康予以高度重视;另一方面,国家卫健委今年也推出了“体重管理三年行动”,与心血管疾病防治关联密切。此外,新版《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新增“职业性精神和行为障碍”类别,已将职业病扩展至精神心理范畴。职业安全卫生研究中心作为国家级职业卫生预防机构,坚持防治结合、医工融合,提供覆盖职业病三级预防的全流程服务,将协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提升科技工作者的身心健康水平,为其提供坚实保障。
刘梅颜表示,在机制层面,压力通常先引发心理功能失调,如焦虑抑郁和工作效率下降,若这种状态持续下去,则会进一步发展为心脏器质性病变。“为降低科技工作者‘双心’发病风险,我们正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包括改善工作环境以减轻压力、强化社会支持、完善政策配套(如推行弹性休假、发放心理补贴等)。同时,借助穿戴设备、AI监测及心电图联动实现个体化风险预警和分级管理。”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