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史记》10个经典名句,句句精辟,启迪智慧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1 21:05 3

摘要:《史记》由司马迁历时十四年撰成,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为志,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长卷。这部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不仅是史学高峰,更以鲜活的人物刻画与深刻的历史洞察,成为中华文明的精神坐标。以下撷取的十大金句,至今仍在叩击着现代人的心灵。

《史记》由司马迁历时十四年撰成,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为志,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长卷。这部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不仅是史学高峰,更以鲜活的人物刻画与深刻的历史洞察,成为中华文明的精神坐标。以下撷取的十大金句,至今仍在叩击着现代人的心灵。

01

毛羽未成,不可以高蜚;

文理未明,不可以并兼。

---《史记》

【延伸】鸟儿在羽毛还没长丰满的时候,不可能凌空高飞;国家的政教还未明晰时,不可贸然兼并他国。

雏鹰羽翼未就,岂可遽试九天。 ​

02

顺,不妄喜;

逆,不惶馁;

安,不奢逸;

危,不惊惧;

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也。

——《史记》

译文:顺境不沾沾自喜;逆境不慌张气馁;安闲不奢侈放逸;危险不惊慌恐惧。内心有惊雷炸响,表面却安静如平湖,这样的人,可以拜为上将军。

03

祸不妄至,福不徒来。

——《史记·龟策列传》

大意:灾祸不会胡乱发生,幸福不会凭空到来。

心得:祸患不是无缘无故就来的,福气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有的。这世上,哪有什么平白无故的运气,不过都是脚踏实地的努力。 ​

04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史记》

译文:能听取别人意见的叫作聪明,能自我反省的叫作明智,能克制、战胜自己的叫作强者。

05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列传》(汉·司马迁)

译文:桃李树不会说话,但人们自然会踩出小路来到树下

启示:真正的德行不必宣扬,自会感召他人

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忍辱负重完成《史记》,被尊为"史圣" 。

06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

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

07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涉世家》

当陈胜在田间喊出这句话,他打破了血统决定命运的桎梏。就像今天普通人也能通过直播平台改变人生轨迹,这句话永远在提醒:改变命运的权利,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

08

飞鸟尽,良弓藏;

狡兔死,走狗烹。

——《越王勾践世家》

职场中的"卸磨杀驴",商场上的过河拆桥,历史总在不断重演。范蠡看透人性本质后的急流勇退,教给现代人功成身退的生存智慧。

09

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

——《佞幸列传》

努力与机遇的永恒辩证,在当今社会更具现实意义。它既非否定奋斗价值,更强调在埋头苦干时也要抬头看路。

10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货殖列传》

司马迁早在两千年前就看透经济社会的本质。这句话既是商业社会的真实写照,也暗含对功利主义的深刻反思。

这十句穿越时空的箴言,凝聚着人性洞察与历史规律。它们既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更是现代生活的解药:在焦虑时代找回定力,在浮躁社会守住本心,在功利浪潮中保持清醒。当我们在史册间与前人对话,会发现太阳底下从无新事,有的只是永恒的智慧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

来源:静墨守心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