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笑果制造机:筱声咪与孙明的《流言蜚语》传奇!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1 20:53 1

摘要:在上海滑稽戏的灿烂星河中,筱声咪与孙明这对黄金搭档无疑是最为耀眼的双子星之一。他们的作品,如同一把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无数上海人乃至全国观众的欢乐之门,而其中的《流言蜚语》更是独树一帜,成为滑稽戏历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上海滑稽戏的灿烂星河中,筱声咪与孙明这对黄金搭档无疑是最为耀眼的双子星之一。他们的作品,如同一把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无数上海人乃至全国观众的欢乐之门,而其中的《流言蜚语》更是独树一帜,成为滑稽戏历史上的经典之作。

奇妙组合,默契天成

筱声咪,原名阙荣生,出身沪上,骨子里就透着上海人的精明与灵动。他自幼痴迷滑稽戏,师从名家筱眯眯,后又成为杨华生的得意弟子。1963年,28岁的他在电影《如此爹娘》中饰演13岁的沈小宝,顶着钢精锅子的滑稽模样,瞬间成为观众心中的喜剧符号。他擅长各类戏剧、歌曲的演绎,表演起来精灵古怪,舞台上的他就像一个永不停歇的欢乐制造机,总能用独特的幽默和机智的调侃逗得观众捧腹大笑。

孙明则是来自上海工人业余艺术团的“草根明星”,虽非科班出身,却凭借着自己对表演的热爱和独特的天赋,在滑稽戏领域闯出一片天。他身形矮胖,外表憨厚老实,往台上一站就自带喜感。他的表演风格粗中有细,幽默中带着含蓄,与筱声咪的活泼灵动形成了绝妙的互补。

1978年,筱声咪与孙明在上海广播电视艺术团相遇,从此开启了他们长达十多年的合作之旅。两人携手创作演出了60多个独脚戏作品,这些作品不仅继承了独脚戏的传统,更紧跟时代潮流,大胆针砭时弊,在题材上勇于突破,开创了独脚戏的新时代。

《流言蜚语》:舞台上的市井百态

《流言蜚语》作为他们的代表作之一,将生活中常见的邻里八卦、谣言传播场景搬上舞台,以幽默诙谐的方式进行演绎,让人在欢笑中深刻反思。

演出一开始,筱声咪和孙明就仿佛化身成了弄堂里的“包打听”阿姨和大叔。孙明绘声绘色地说道:“侬晓得伐,新搬来的那个唱滑稽的筱声咪,居然偷电,小火表电线直接搭了无轨电车小辫子上!”那夸张的表情和生动的语气,瞬间就让观众代入到弄堂的氛围中,台下笑声一片。

筱声咪也不甘示弱,立刻接上:“哟,侬还讲人家,前弄堂孙家里那个,矮墩墩胖哆哆,像只麻将牌一样!”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把邻里间那些毫无根据的猜测、添油加醋的传闻演绎得淋漓尽致,那些熟悉的上海方言和生活细节,让观众仿佛看到了自家隔壁的场景,共鸣感十足。

在表演过程中,筱声咪的机智灵活与孙明的憨厚朴实相得益彰。筱声咪抛出的每一个包袱,孙明都能稳稳地接住,并且还能巧妙地抖出新的笑料。他们的配合默契到了极点,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引发观众的阵阵笑声。

时代回响,经典永恒

《流言蜚语》之所以能成为经典,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搞笑,更在于它深刻的社会内涵。在上世纪80年代,信息传播还不像如今这般迅速和便捷,但谣言和流言蜚语却从未缺席。这部作品通过滑稽戏的形式,揭示了流言蜚语的荒谬和危害,提醒人们不要轻易相信和传播没有根据的传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同时,筱声咪和孙明的表演也展现了上海独特的弄堂文化和市民生活。那些琐碎的日常、家长里短的交流,构成了上海这座城市最真实、最温暖的底色。观众在欣赏他们表演的过程中,不仅收获了欢乐,也感受到了浓浓的家乡情怀和文化认同感。

尽管如今筱声咪和孙明都已离开了我们,但他们留下的作品,尤其是《流言蜚语》,却成为了上海滑稽戏的经典之作,永远留在了观众的记忆中。每当我们想起这部作品,那些经典的台词、搞笑的场景就会浮现在眼前,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欢笑的时代。它不仅是一部滑稽戏,更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一段关于上海、关于欢笑、关于人性的美好回忆 ,不断激励着新一代的滑稽戏演员们传承和发扬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来源:奇妙圆月x9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