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间花上万元“捡漏”的首饰进价仅几十元!骗子被判刑!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1 20:04 2

摘要:据黄石市下陆区人民检察院承办检察官介绍,2023年5月至8月期间,被告人张某、刘某等5人将几十元至上百元购入的石英岩劣质玉石手镯、戒指、吊坠等首饰制品,经充填、染色处理,包装成翡翠手镯、翡翠戒指等首饰制品,标价数千元甚至上万元。

在直播间刷到

“捡漏”翡翠手镯

不仅有权威机构鉴定

主播还再三承诺

“不满意随时退货”

你可别心动

这样的直播可太坑了

9月10日

记者从湖北省黄石市人民检察院

了解到一起

网络玉石诈骗案

标价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的玉石

实际都是廉价劣质玉石

充填、染色而成

“捡漏”的是劣质玉石

据黄石市下陆区人民检察院承办检察官介绍,2023年5月至8月期间,被告人张某、刘某等5人将几十元至上百元购入的石英岩劣质玉石手镯、戒指、吊坠等首饰制品,经充填、染色处理,包装成翡翠手镯、翡翠戒指等首饰制品,标价数千元甚至上万元。

打造“正品保障”假象

该团伙还伪造权威机构出具的鉴定证书,在各大网络平台宣称“48小时鉴赏期内不满意包退”,用专业术语包装劣质商品,鼓吹并保证产品的真实性和高价值,吸引消费者以高价购买。

诱导买家私下交易

当有买家欲下单订货时,销售人员就诱导买家脱离平台监管,要求将货款转入指定私人银行卡,并承诺货款到账后会以邮寄方式将产品和鉴定证书送到买家手中。买家收到货后发现与宣传不符,要求退货,该团伙客服直接拉黑买家切断联系。

据了解

该团伙人员在

产品定价、银行卡提供

宣传拍摄、推广引流

销售客服等环节分工明确

形成完整犯罪链条

截至2023年8月

累计作案35起

骗取他人财物共计55万余元

当地一位消费者购买首饰后,发现实物与直播间宣称的产品不一致,申请退货退款未果后被卖家拉黑。消费者报警,骗局被戳破。2023年8月,被告人张某、刘某等5人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

图源:湖北省黄石市下陆区人民检察院

承办检察官表示,本案中,被告人的行为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让消费者对网络购物和直播营销产生信任危机,严重破坏社会信任,影响了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当地法院以诈骗罪一审判处被告人刘某、张某等5人十年四个月至四年二个月不等的 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黄石市消费者委员会

提醒消费者

在购买高价值商品时

要提高警惕

选择正规渠道

避免轻信虚假宣传

拒绝私下转账

直播间这些陷阱要警惕

01运费陷阱

商品售价49元

运费却要55元

……

9月6日

福建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

发布消费提示

警惕直播间运费陷阱

✅消费者在直播间购物要冷静,仔细聆听主播对商品的介绍,重点关注价格、规格、运费等关键信息

✅认真阅读商品页面详情,包括商品描述、参数、售后服务条款等。

02商品信息公示不规范

近日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调查发现

商品信息公示不规范

信息缺失、模糊

甚至错误等现象频发

不公示或模糊商品信息的行为

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消费者遇到这种情况

可向市场监管部门

或消协组织反映

03

“私域直播间”三大骗术

7月15日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

发文揭秘

私域直播的三大“套路”

1.假权威

张口“央视推荐”,闭口“祖传秘方”,其实证书都是合成图片。

2.玩焦虑

利用“限时秒杀”“最后优惠”的话术施压,诱导消费者冲动付款。

3.画大饼

忽悠老人当养生合伙人、机器人股东,表面卖课背地骗投资,骗取老年人养老金。

04

“职业弹幕人”陷阱

以“职业水军”虚构减肥奇迹

用批量刷评制造消费陷阱

今年6月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查办一起

直播电商“职业弹幕人”案

对北京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开出10万元罚单

图源:央视新闻视频截图

消费者在网络购物时,务必保持理性,对短期内销量激增、评价雷同或过度美化的商品要保持警惕,不要轻信“刷单返利”等诱导性信息,应综合参考多维评价信息,理性作出消费决策。

05

商品缺斤少两

今年5月,消费者王某向福建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投诉称,其在某电子商务平台直播间购买了两罐乌梅,商家宣称“每罐500克”。但收货后称重发现,一罐355.3克、一罐362.1克,缺斤短两近30%。

消费者如果遇到此类情况,可固定证据,拍摄称重视频或照片(需显示商品外观、重量数值、时间戳等),保存商品页面截图或直播回放片段、订单、聊天记录及物流记录等。

中国消费者报新媒体编辑部出品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记者/吴采平

编辑/裴莹

监制/何永鹏 任震宇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2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 88315476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