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校园健康,从“核”查开始!这份结核病筛查科普指南请查收!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1 19:59 1

摘要:新学期伊始,除了忙碌的学业,还有一项关乎全体学生健康的重要工作——结核病筛查。这不仅是学校的规定动作,更是守护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重要防线。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为什么要做筛查、怎么做以及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新学期伊始,除了忙碌的学业,还有一项关乎全体学生健康的重要工作——结核病筛查。这不仅是学校的规定动作,更是守护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重要防线。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为什么要做筛查、怎么做以及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专家表示,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以肺结核最为常见。它主要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在空气中传播。

学校是人员高度密集的场所,学生们朝夕相处、接触密切。一旦存在传染源,很容易引发聚集性疫情,不仅影响学生健康,还会扰乱正常教学秩序。

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学业压力大,如果免疫力下降,更容易感染结核菌。因此,开展新生入学和在校生的定期结核病筛查,是阻断校园传播链,实现早发现早治疗的关键举措,这完全符合《中国学校结核病防控指南》的核心要求。

根据国家指南,学校结核病筛查主要采用以下几种科学有效的方法:

1、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

是什么:将少量结核菌素试剂注射到前臂皮内。

怎么看结果:48~72小时后,观察注射部位的皮肤反应(硬结大小)。这是一场体内“免疫反应”的测试,如果曾经感染过结核菌(无论是否发病),身体会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表现为局部红肿硬结。

优点:技术成熟,应用广泛。

2、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

是什么:一种抽血检查。通过检测血液中免疫细胞对结核菌特异抗原的反应程度,来判断是否感染。

怎么看结果:结果客观,不受卡介苗(BCG)接种史和大多数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影响。

优点:特异性更高,无需二次返校看结果。

注意:这两种方法筛查的都是“结核菌感染”状态(潜伏感染),而非“结核病”。大部分感染者一生不会发病,但约有5%~10%的风险在未来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

当上述初步筛查结果提示可能为潜伏感染或异常时,医生会建议进一步进行胸部X光检查。这是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重要影像学手段,可以直接查看肺部有无病灶。

通常,筛查工作由学校统一组织,配合当地疾控中心或指定医疗机构共同完成。

1、健康宣教与知情同意

筛查前,学校会向家长发放通知及知情同意书,说明筛查的目的、方法、意义与注意事项,请家长签字确认。

2、现场筛查

前往定点医院结核门诊进行相关筛查。

3、结果判读与反馈

TST检测需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返院,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判读。

4、后续追踪

筛查阴性:通常表示目前没有感染结核菌,但仍需注意日常防护。

筛查阳性(潜伏感染):医生会进一步评估(如胸片),若排除活动性肺结核,可能会建议进行预防性治疗,以大幅降低未来发病风险。具体方案由专科医生与家长共同决策。

疑似活动性肺结核:如果胸片发现异常或有咳嗽、咳痰等症状,需在医疗机构进行最终确诊和规范治疗。

筛查是关键一步,但日常预防同等重要。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勤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打喷嚏后。

2、咳嗽礼仪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口鼻。不随地吐痰。

3、保持环境通风

教室、宿舍等场所要经常开窗通风,确保空气流通,这是最简单有效的空气消毒方法。

4、增强自身免疫力

保持营养均衡、充足睡眠、适度锻炼,提升身体抵抗力。

5、主动接种疫苗

卡介苗(BCG)对预防儿童重症结核病(如结核性脑膜炎)有良好效果,需按国家计划免疫程序接种。

1、筛查前无需特殊准备,正常饮食作息即可。

2、注射后局部避免揉搓、沾水。

3、如出现轻微红肿属正常反应,会自行消退。

4、所有筛查和治疗费用按国家政策执行。

若孩子出现以下症状,请及时就医:持续2周以上咳嗽、咳痰;午后低热、盗汗、乏力;体重无明显原因下降。

让我们携手为孩子们筑起健康防线,共同营造安全的学习环境。

来源:湖南医聊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