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甘肃临夏八坊的回回巷陌里,马步芳的童年浸透着经堂教育的檀香。这个河州马家第七代子弟,在父亲马麒创办的"宁海军官训练营"里,十六岁便熟读《孙子兵法》与《左宗棠文集》。1928年"河湟事变"的硝烟中,他率骑兵团突袭西宁,将马仲英的叛军逼退三百里,一战成名。
血色河湟:马步芳的枭雄沉浮录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甘肃临夏八坊的回回巷陌里,马步芳的童年浸透着经堂教育的檀香。这个河州马家第七代子弟,在父亲马麒创办的"宁海军官训练营"里,十六岁便熟读《孙子兵法》与《左宗棠文集》。1928年"河湟事变"的硝烟中,他率骑兵团突袭西宁,将马仲英的叛军逼退三百里,一战成名。
1936年的河西走廊见证了他最血腥的权谋。当徐向前率领的西路军疲惫不堪地进入祁连山麓,马步芳调集三万人马布下天罗地网。高台城破之日,三千红军将士的鲜血染红了城墙夯土,马家军的环首刀在月光下泛着寒光。这场惨胜让南京方面不得不将青海省主席的委任状快马送至西宁。
图片来源于网络
抗日烽火中,这个嗜血的军阀突然展现出惊人的政治智慧。他派出暂编骑兵第一师转战豫皖,在淮阳保卫战中用阿拉伯战马踏碎日军坦克阵。开罗会议期间,他捐出三十万银元购置战机,机翼上镌刻的"新月"标志成为抗战史上的独特印记。青海湖畔的羊毛厂昼夜轰鸣,为前线输送的军毯覆盖了半个中国战场。
1949年兰州战役的炮声里,马继援在沈家岭阵地上架起马克沁机枪,父子两代人经营的"青马"防线却挡不住彭德怀的钢铁洪流。当兰州城头的青天白日旗坠落时,马步芳用二十峰骆驼驮着八吨黄金,沿着唐蕃古道遁入沙特麦加。昔日的"西北王"在异国他乡建起七层混凝土官邸,每天清晨仍要遥望东方做礼拜,直到1975年油尽灯枯。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个背负二十万条人命的军阀,在麦地那圣寺捐建了全阿拉伯最大的净礼水池。他的私人日记里反复抄写着《古兰经》第2章286节:"求你不要使我们担负无力胜任的"。历史在河湟谷地留下吊诡的注脚:当年红军栽下的左公柳,如今在河西走廊已成参天之势,而马步芳官邸门前的百年古榆,仍在西宁城隍庙前投下斑驳的影。
来源:渝鲜生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