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9月11日发布国务院人事任免通知,正式免去王辰的中国工程院副院长职务。这一决定标志着这位在中国医学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者结束了其在国家级科研机构的高级管理职务,此前他已于8月卸任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职务。
信息来源:https://www.nbd.com.cn/articles/2025-09-11/4057544.html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9月11日发布国务院人事任免通知,正式免去王辰的中国工程院副院长职务。这一决定标志着这位在中国医学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者结束了其在国家级科研机构的高级管理职务,此前他已于8月卸任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职务。
63岁的王辰曾同时担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和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两个重要职务,这种"双肩挑"的模式在中国医学教育和科研管理体系中并不多见。作为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群医学及公共卫生专家,王辰自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以来,一直在推动中国医学科技发展和医学教育改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8月15日,吉训明院士正式接任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党委副书记职务,王辰卸任院校长。一个月后,王辰又被免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职务,彻底告别了其在医学教育和科研管理领域的双重领导角色。这一系列人事变动发生在中日友好医院"董某莹事件"调查结果公布的敏感时期,引发了医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王辰的职业生涯横跨临床、科研、教学和管理多个领域。他长期在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中日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从事相关工作,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荣誉主任委员、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主任等重要学术职务。
王辰在担任协和医学院院校长期间最具争议的举措是推行"4+4"医学教育模式改革。这一模式要求学生先完成四年本科教育获得学士学位,再进入四年医学教育阶段,旨在培养具有多学科背景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王辰认为,多学科背景的优秀学生进入协和医学院后,经过四年的医学教育和高强度训练,能够成为更优秀的医生。
然而,这一教育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遭遇了不少质疑。批评者认为,"4+4"模式可能降低医学教育的专业性,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成本。更严重的是,在"董某莹事件"调查中发现,该学生在申请协和医学院"4+4"试点班时,提供的北京科技大学成绩单存在造假行为,这使得整个教育模式的招生审核机制受到质疑。
根据国家卫健委8月15日发布的调查结果,北京协和医学院教务处在董某莹报名材料审核中,未能辨别出其提供的成绩单系伪造,暴露出招生审核环节的管理漏洞。调查还显示,北京协和医学院分管招生、教学等工作的副院校长因此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尽管教育改革存在争议,王辰在学术研究方面的贡献不容忽视。他是中国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技术、肺栓塞与肺动脉高压、新发呼吸道传染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烟草病学等领域的主要领军者之一。其创新成果包括序贯机械通气、肺栓塞减量溶栓疗法、确证中药对流感疗效等多项技术,这些成果已进入国际指南并指导改善临床实践。
王辰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等重要奖励,并荣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世界卫生组织控烟杰出贡献奖等国际认可。他领导的中国肺部健康研究显示,中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达13.7%,这一重要流行病学数据为国家制定相关疾病防控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新冠疫情期间,王辰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组成员,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为中国抗疫策略制定提供了重要的专业建议。他还推动慢阻肺病纳入国家公共卫生项目,这被认为是呼吸慢病防治的重大进步。
王辰的免职标志着中国医学教育和科研管理领域一个时代的结束。作为第十三届、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他在推动医学科技发展、加强医学教育改革、促进公共卫生事业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4+4"教育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面临争议,但其创新理念对于推动中国医学教育与国际接轨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人工智能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