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方面,要注重激发市场活力。充分尊重经营主体需求,牢牢把握要素流动的市场化导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针对各类要素顺畅流动、高效配置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对症施策,破除要素流动的制度壁垒,降低要素交易制度性成本,持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9月11日,《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公开发布。当日下午,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
北京城市副中心作为十个试点地区之一,将如何推动试点加快落地见效?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杨秀玲在会上明确三个重点:
第一方面,要注重激发市场活力。充分尊重经营主体需求,牢牢把握要素流动的市场化导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针对各类要素顺畅流动、高效配置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对症施策,破除要素流动的制度壁垒,降低要素交易制度性成本,持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第二方面,要注重坚持因地制宜。将牢牢把握首都功能定位,发挥好副中心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区域特色。北京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也是全国人才建设高地,要充分用好这些政策,激发技术、人力资源和资本要素作用。在创建新时代城市建设发展典范的格局中,促进土地要素集约高效利用、盘活存量。结合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打造数据流通利用增值协作网络和可信数据空间,形成数据共享、开发、利用、保护全链条。北京市是“双标杆”城市,既是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也是绿色经济标杆城市,同时,城市副中心还是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要锚定这些目标,建好北京绿色交易所,发挥好全国CCER中心作用,实现绿色要素新价值。
第三方面,要注重推进协同创新。用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和其他领域改革的协同性。将更加突出制度建设和机制完善,做好试点政策的衔接和配套,主动落实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注重和周边区域的协同联动,进一步放大试点探索效应,以副中心试点的新成效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记者:吴娜
来源:子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