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求情也没用!中国不买订单归零,美国豆农恐哭瞎在农场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1 19:04 2

摘要:特朗普紧接着又发起贸易战,在关税问题上反复横跳,因此围绕大豆的进口,我国只能按下暂停键。所以特朗普现在急了,8月份的时候公开呼吁,希望我国能够继续加大力度进口美国大豆。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中美之间的豆子问题还在发酵。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虽然还是美国大豆的最大买家,但是进口量只有327.9万吨,相比去年同期这一水平暴跌了54%。

特朗普紧接着又发起贸易战,在关税问题上反复横跳,因此围绕大豆的进口,我国只能按下暂停键。所以特朗普现在急了,8月份的时候公开呼吁,希望我国能够继续加大力度进口美国大豆。

我们当然不否认过去多年一直是美国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因为我们的需求量大,每年大豆的消耗规模已经突破1亿吨,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大豆年产量又很低。

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不可能一边被美国胁迫,一边又赔着笑脸加大力度购买美国大豆,那样显得我们有多贱似的。所以,特朗普围绕大豆出口的呼吁显得有些精神分裂。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我们要限制从美国购买大豆,接下来又该如何稳定保证国内的需求呢?这将是一个综合性的供应保障措施。

很多人肯定会疑惑,咱们的耕地有十几亿亩之多,难道就不能够自己种大豆吗?非得每年花大钱从国外进口?这样的想法其实是没有考虑到粮食的种植是有优先级的。

我国的耕地确实不少,但是为了保证主粮的自给,绝大多数耕地每年都要优先种植小麦、玉米和水稻这3种主粮。完成了主粮种植目标之后,接下来才会考虑每年种植多少大豆。

我国大豆的年产量和单产量并不低,在世界上可以排到第4位。换句话说,如果我国大规模种植大豆的话,完全可以做到自己,而不用再从国外进口。

现在的问题就是大豆的种植面积有限,所以大豆的年产量每年只维持在1600万吨以上,这样一来,整体的需求就不够了。如果按照现在大豆的单产量来计算的话,我国每年需要种植大豆8亿亩以上才能保证自给率。

但很显然,我们肯定拿不出这么多的地去种植大豆,因此在目前的这种局面下,首先采取的措施是尽可能地提高大豆的单产水平。

截止到2022年,全国大豆的播种面积已经达到195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单产量同比增长了1.6%,具体来看,每亩的产量力争可提高5kg,总产量基本上可以达到2100万吨以上。

这样一来,我国大豆的自给率就可以达到18.5%,相比2021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发展,未来十年大豆的亩产量将能逐步提升到183kg,产量可以突破3600万吨,自给率可以突破30.7%。

具体是怎么做的呢?在耕地有限的情况下,从2022年开始,我国正在全国各地大面积推广大豆和玉米的复合种植模式。简单来说,就是既种玉米又种大豆。实际上,在河南的一些地区,这种种植方式长期存在。

大豆这种农作物喜欢阴凉,而玉米正好可以遮阳,所以两种作物种植在一起正好可以实现优势互补。2022年的时候,全国推广的种植面积超过了1500万亩。2023年,这种种植方式进一步增加,推广范围已经扩大到了17个省份。

从产量上来看,这种种植方式玉米的亩产量为538kg,大豆的平均亩产量为124kg,可以基本实现玉米不减产,还能多收一季大豆。所以只要种植得当的话,我国未来大豆的年产量就会逐步提升,只要自己种的多,每年购买的数量就会相应的减少。

比如2022年的时候,我国进口的9108万吨大豆,相比2020年进口量减少了925万吨,这就得益于自给率的提升。

但是我们也得面对一个客观事实,不管如何提高自给率,在现有的种植面积下,每年绝大多数大豆还得依靠进口。面向美国的进口量减少了,那么我们就得从其他国家来进口。

我国对美国的大豆按下暂停键,但国内的需求并不会暂停,所以过去几个月我们已经把进口的目标转向了南美洲巴西。

巴西再加上阿根廷,两个南美国家的大豆产量占到了世界总产量的52%,所以巴西取代美国成为我国大豆的主要供应国家完全是可行的。

从数据上来看,仅仅在今年4月份,就有至少240万吨大豆已经从巴西的港口发货了。从单月数据来看,巴西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了中国最大的供应国家。按照目前的国际形势,下一步这种趋势将会更明显。

所以在接下来,美国的农民,尤其是大豆种植户肯定会发狂,他们的豆子如果卖不出去,国内消耗量不大,世界其他国家的消耗量同样也不大,那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大豆烂在地里。

责任当然是出在特朗普身上,因为关税战,美国大豆和巴西大豆比起来,在市场上已经不具备竞争力,美国大豆在价格上上涨了135%,失去了价格优势,自然也就会失去中国客户。

比如在密歇根州的大急流城,过去几年很多农场主都在大规模种植大豆,现在特朗普发起关税战,将直接威胁这些农民的生存。很多大豆种植户已经发出警告,特朗普的所作所为正在摧毁美国农业。

美国的一个普通农场主,假设种植80公顷左右的土地,全部种植大豆的话,一年的收成大概是27吨左右。对农场主来说,他们必须得投入全部的精力和大部分资金来种植。

所以这些农民根本赌不起。如果大豆的收成很好,但是中国客户不再购买,有些农场主会因此而受损,甚至会走上破产的边缘。

美国农民会不会破产并不在我们的考虑之列,毕竟所有的问题都是特朗普引起的。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保证大豆的供应稳定。除了找到可以替代美国的卖家之外,我们还一直在考虑如何用其他农作物来取代大豆的位置。

要想用其他农作物取代大豆的位置,恐怕没那么容易,因为大豆每年主要的作用就是做饲料。我国的经济已经快速发展,公众收入增加,在生活层面早就不再仅仅局限于吃饱了。

为什么现在我们能够顿顿吃到肉,就是因为猪牛羊的养殖在持续增加,而要保证牲畜的养殖,就得有充足的饲料供应。

我国每年的玉米产量虽然很高,但是玉米很大一部分还要用于工业原料,所以动物饲料的重任全都压在了大豆身上。

除了作为饲料的豆粕需求量在增加之外,豆油的需求量也在快速增长,这就导致大豆的缺口会长期存在,即便考虑用其他粮食作物来替代大豆的作用,规模也是相当有限的。

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根本性的悖论。在大豆种植面积不能够大规模提升的情况下,要想继续保证全体中国人吃饱吃好,每年大豆的需求是一定要保证的。除非从现在开始,每个中国人每天减少吃肉量,甚至是不吃肉,只有这样才能够降低大豆的需求。

很显然,这种情况不会也不能出现,毕竟人们的生活条件已经好了,人们是不愿意再次回到原来的艰苦生活时代的。正是在这样的局面下,大豆接下来的需求会继续旺盛,考虑大豆的代替品,比如用玉米来取代,这样的方式肯定也会推动。

但是真正能够替代的比例有多大,那就不好说了。也因此,大豆的自给率还得持续提升,同时围绕大豆的进口也得考虑渠道的多元化。

特朗普现在着急了,恰恰说明我们不购买美国大豆对他们的冲击很大。如此一来,接下来在和美国博弈的过程中,大豆就能够成为很好的筹码。

如果简单粗暴的面对问题,我们接下来一粒大豆也不从美国进口,这样直接就能够把美国给逼死。但实际上的情况是,大概率还会从美国继续进口,只是进口的规模相比过去会下降不少。

因为直接打死敌人,那会让敌人彻底死心,从而转向。但是如果继续让敌人保持幻想,就能够一直吊着对方,从而也能够利用和制约对方。

我国的大豆市场这么大,未来中美博弈即便更加激烈,美国的种植户以及大豆批发商依旧会寻求跟我们做生意,因为这是利益驱使。只要存在这种情况,美国的农民和大豆供应商就会向特朗普施压。

所以只要保证这种趋势持续存在,美国就能够被我们轻松拿捏。可见,制约是相对的,虽然我们需要从国外进口大豆,但我们市场广大,市场本身也能成为有力的武器。

只要利用好这一点,我们的大豆供应就能越来越稳定。何况从市场角度去看,增加更多的供应渠道,大豆供应国之间围绕市场份额就会展开竞争,他们竞争越是激烈,对我们来说就越有利。

结语

由于中美贸易战还没有彻底终结,接下来的局势还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因此围绕大豆的进口同样也存在很多未知的情况。

我国从巴西购买的数量越多,美国就会越着急。接下来只要继续保持这种态势,就能够迫使美国在其他问题上做出让步。

所以,千万不要小看一粒大豆的价值,不管是买还是卖,围绕大豆的博弈都将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经济的走向乃至稳定。

参考资料:

《扩大豆,中国持续提升自给率》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年6月21日

《最新!巴西已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大豆供应国》 每日经济新闻 2025年4月15日

《美国大豆深陷关税风暴,中国寻找替代品》 纽约时报 2025年4月21日

《国产大豆为什么拼不过美国?专家这回算是讲清楚了》 新京报 2019年2月26日

《大豆问题调查》 经济日报 2022年8月11日

来源:说宇宙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