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爷被儿女嫌弃,无奈摆摊卖包子谋生,一年后儿子赶到摊位懵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1 18:16 2

摘要:78岁的陈怀德怎么也没想到,辛苦拉扯大的三个孩子会联手把自己赶出家门。

爸,您收拾收拾东西,明天就搬出去吧,我们实在养不起您了。"

78岁的陈怀德怎么也没想到,辛苦拉扯大的三个孩子会联手把自己赶出家门。

无奈之下,陈怀德只能在街头摆摊卖包子维持生计。

每天凌晨三点起床和面,风雨无阻。

路人看着这个颤巍巍的老人,都忍不住叹息。

一年后,当陈俊熙、陈昱辰、陈雅琪三兄妹急匆匆赶到父亲的包子摊前时,他们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

01

陈怀德是个普通的退休工人,在纺织厂工作了整整四十年。

从学徒工干到车间主任,他把自己最好的年华都献给了那台轰鸣的织布机。

老伴张秀兰三年前因为癌症去世,治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欠了不少外债。

从那以后,老人就一个人住在那套60平米的老房子里,靠着每月2100元的退休金维持生活。

房子是九十年代的老楼,冬天没有暖气,夏天没有空调。

墙皮斑驳脱落,水管经常漏水,但这已经是老人唯一的家了。

他有三个孩子,都是在最困难的年代拉扯大的。

大儿子陈俊熙今年45岁,在一家私企做销售,收入还算稳定。

当年为了供他读大学,陈怀德夫妇省吃俭用,甚至卖掉了家里唯一值钱的手表。

二儿子陈昱辰42岁,和妻子在城郊开了一家小饭馆。

生意时好时坏,但勉强能维持一家三口的生活。

小女儿陈雅琪38岁,做微商卖化妆品,收入很不稳定。

她是三个孩子中最受宠的,从小到大从没吃过苦。

三个孩子都已经成家立业,各自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和房子。

陈俊熙住在市中心的商品房,陈昱辰在城郊有套两居室,陈雅琪也买了学区房。

老人原本以为,虽然老伴走了,但还有三个孩子陪伴,晚年生活应该不会太孤单。

可是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

自从老伴去世后,三个孩子就很少来看他了。

逢年过节偶尔来一趟,也是匆匆忙忙,坐不了一会儿就走。

他们总是说工作忙,孩子要辅导,没时间陪老人聊天。

去年冬天,陈怀德突发急性肺炎,高烧不退,呼吸困难。

邻居发现后连忙拨打120,把他送到了医院。

在医院躺了半个月,医生下了两次病危通知书。

医疗费花了将近8万块钱,老人的积蓄根本不够。

加上各种检查费、药费,钱就像流水一样往外淌。

他只好给三个孩子打电话求助,希望他们能帮忙垫付医疗费。

陈俊熙第一个推脱:"爸,我刚买了房,还着房贷,每个月要还八千多。"

"孩子还要上补习班,老婆的化妆品也很贵,实在拿不出这么多钱。"

"要不您问问银行能不能贷款?"

陈昱辰也说:"饭馆生意不好,房租又涨了,我们夫妻俩都快撑不下去了。"

"哪有钱给您看病,您应该找大哥要钱,他收入比我们高。"

陈雅琪更直接:"爸,我一个女人带着孩子不容易,老公工资也不高。"

"您应该找我两个哥哥要钱,女儿出嫁了就是泼出去的水。"

听到三个孩子的推脱,陈怀德的心彻底凉了。

最后还是好心的邻居和亲戚朋友凑了钱,才让老人度过了难关。

村里的老王拿出了两万块钱,说是借给他的,但从来没提过还钱的事。

楼下的李大妈也拿出了一万多,是她准备给儿子买车的钱。

还有一些远房亲戚,虽然平时联系不多,但都慷慨解囊。

出院后,陈怀德的身体虽然恢复了,但心里却留下了深深的阴影。

他看得出来,三个孩子对他这个老父亲已经成了负担。

他们眼中没有关爱,只有嫌弃和不耐烦。

春节期间,陈俊熙和妻子刘美玲商量后,决定和父亲摊牌。

"爸,您也看到了,我们三家的经济条件都不太好。"

"您一个人住这么大的房子也浪费,不如卖了房子,拿钱自己养老。"

"我们年轻人压力大,有房贷车贷,还要养孩子,实在没有精力照顾您。"

"您看隔壁的张大爷,人家就住在养老院里,多省心啊。"

陈昱辰在一旁附和:"是啊爸,您身体还硬朗,完全可以自己照顾自己。"

"养老院里有专业的护工,比我们照顾得还好。"

"而且您在家里一个人也孤单,养老院里有很多同龄人可以聊天。"

陈雅琪最过分,直接说:"爸,您别给我们添麻烦了,我们都有自己的生活。"

"我老公说了,如果您一直这样拖累我们,他就要和我离婚了。"

"您也不想看到您女儿家庭破裂吧?"

听到三个孩子的话,陈怀德的心彻底凉了。

他颤抖着说:"我辛苦把你们养大,供你们读书成家,就是为了让你们这样对待我吗?"

陈俊熙冷冷地说:"我们已经给您1000块钱了,够您生活一段时间的。"

"您赶紧收拾东西搬走吧,这房子我们要卖掉还债。"

"您放心,我们不会不管您的,只是暂时没能力照顾您。"

陈雅琪补充道:"等我们条件好了,一定接您回来享福。"

但老人心里清楚,这不过是他们敷衍自己的话罢了。

就这样,78岁的陈怀德被自己亲生的三个孩子赶出了家门。

他们甚至不允许老人多待一天,催着他赶紧搬走。

02

拖着一个破旧的行李箱,陈怀德茫然地走在街头。

里面装着他全部的家当:几件换洗衣服,老伴的照片,还有一些舍不得扔的旧物件。

他不知道自己该去哪里,更不知道以后的路该怎么走。

街上车水马龙,行人匆忙,却没有一个地方是属于他的。

他在街头坐了半天,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心中一片茫然。

养老院的费用太高,一个月要三四千,他根本住不起。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经过多方打听,他在城中村找到了一间只有10平米的小房子。

房东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妇女,看到老人的情况后,主动降了价。

"大爷,您这么大年纪了,我也不忍心要太多钱。"

"500块一个月,水电费自理,您看行吗?"

房租每月500元,虽然环境简陋,但总算有了栖身之所。

房间里只有一张单人床,一张小桌子,连个像样的窗户都没有。

墙壁潮湿发霉,电线老化,一到下雨天就漏水。

但对于此时的陈怀德来说,这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

安顿下来后,陈怀德开始思考如何维持生计。

每月2100元的退休金,除了房租500元,水电费100元,还剩1500元。

这点钱要维持一个月的生活,只能精打细算。

他每天只敢吃两顿饭,买最便宜的菜,舍不得买肉。

他必须想办法赚点钱,否则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障。

想来想去,陈怀德决定摆摊卖包子。

他年轻的时候在纺织厂食堂帮过厨,跟着老师傅学过做包子的手艺。

虽然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但基本的技巧还记得。

陈怀德用剩下的几百块钱买了一个简易的蒸锅和一些面粉、肉馅。

还买了一个二手的小推车,用来摆摊。

第一天做包子的时候,他的手都在发抖。

和面的时候不是水加多了就是面粉放少了,调馅的时候也把握不好比例。

包出来的包子奇形怪状,有的露馅,有的破皮,有的大有的小。

但是陈怀德没有放弃,他知道这是自己唯一的出路。

蒸熟后,他尝了一个,虽然卖相不好,但味道还算可以。

第二天一早,陈怀德推着小车来到了附近的菜市场门口。

他选了一个角落的位置,小心翼翼地摆起了摊。

"卖包子啦,热腾腾的包子!"

老人的声音有些颤抖,但还是努力地吆喝着。

路过的人看到这个满头白发的老人,多少都有些同情。

一个中年妇女走过来说:"大爷,给我来两个包子。"

陈怀德激动得手都在发抖:"好咧,您稍等。"

他小心翼翼地挑了两个最好看的包子,用塑料袋装好。

"一共四块钱。"老人说。

妇女给了他五块钱:"不用找了,大爷您辛苦了。"

虽然第一天只卖了十几个包子,挣了不到三十块钱,但陈怀德心里却充满了希望。

至少他证明了自己还能自食其力,不是完全的废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怀德的手艺越来越好。

他想起了年轻时候在食堂工作的经验,慢慢找回了包包子的感觉。

和面的时候要用温水,水温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面要醒足了时间,这样包出来的皮才会筋道。

馅要调得咸淡适中,肉要肥瘦搭配,还要加点葱姜去腥。

包包子的时候手法要轻,收口要紧,这样蒸出来的包子才会皮薄馅大。

经过一个月的摸索,陈怀德的包子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了。

皮薄如纸,馅料饱满,一口咬下去汁水四溢。

渐渐地,他的包子摊有了固定的客人。

附近的上班族、环卫工人、保安都成了他的常客。

"陈大爷,您的包子越做越好吃了。"

"是啊,比外面卖的强多了,料足实在。"

大家都知道这个老人的遭遇,对他格外照顾。

有时候老人手忙脚乱的时候,客人们也会主动帮忙递钱找零。

生意好的时候,陈怀德一天能卖出一百多个包子。

一个包子卖两块五,除去成本,能净赚一块五。

一天下来,能挣一百五十块钱左右。

虽然钱不多,但足够维持基本的生活了。

更重要的是,这让老人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他不再是被子女嫌弃的老废物,而是一个能够自食其力的人。

每天看着客人们满意地吃着自己做的包子,老人心里就涌起一阵暖流。

"只要还有人需要我做的包子,我就有存在的意义。"

老人经常这样对自己说。

03

日子一天天过去,陈怀德渐渐适应了摆摊的生活。

但他心里最大的痛苦,还是来自三个孩子的冷漠。

有一天,陈俊熙下班路过菜市场,远远地看到了父亲的包子摊。

看着父亲佝偻的身影在人群中忙碌,陈俊熙的心里闪过一丝愧疚。

那个曾经高大的父亲,如今却要在街头卖包子谋生。

但是很快,他就被一种羞耻感替代了。

他害怕被同事或者朋友看到,连忙低着头快速离开了现场。

路上遇到同事小张,对方好奇地问:"俊熙,刚才那个卖包子的老人怎么长得有点像你爸啊?"

陈俊熙心里一紧,连忙说:"怎么可能,我爸在家享福呢,怎么会出来卖包子。"

"可能是长得像吧,天下相似的人多了去了。"

回到家后,陈俊熙越想越觉得丢脸。

"爸居然在菜市场摆摊卖包子,太丢人了。"

"要是被我同事看到,我这张脸往哪搁啊。"

"人家同事的父母都在享清福,我们爸偏偏要出来丢人现眼。"

陈昱辰回复:"我也看到了,确实挺难看的,一个大老爷们儿摆摊卖包子。"

"昨天我朋友开车路过,还问我那是不是我爸,我说认错人了。"

"真是的,这么大年纪了,还要给我们添麻烦。"

陈雅琪更是直接:"早就说了让他别给我们添麻烦,现在好了,搞得我们也跟着丢脸。"

"我闺蜜问我为什么不管老爸,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

"要不我们给他点钱,让他别在这一带摆摊了?"

三个人在微信群里抱怨了很久,但谁也没有提出要去看看父亲的生活怎么样。

他们只关心自己的面子,从来不考虑父亲的感受。

又过了几天,陈雅琪和朋友逛街的时候,正好路过父亲的包子摊。

朋友看到后问:"雅琪,那个卖包子的老人怎么长得有点像你爸啊?"

陈雅琪顿时脸红了,支支吾吾地说:"你看错了,我爸在家呢。"

"怎么会出来摆摊,你肯定是看错了。"

朋友半信半疑,但也没有再追问。

但陈雅琪心里却慌得很,生怕被更多人发现。

当天晚上,陈雅琪气冲冲地给父亲打了电话。

"爸,您能不能别在我们这一带摆摊了?"

"今天我朋友差点认出您来,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您要摆摊就去远一点的地方,别让我们丢脸。"

"我现在做微商,靠的就是形象和人脉,您这样让我怎么见人?"

陈怀德听着女儿的话,心如刀绞。

他哽咽着说:"雅琪,爸也不想这样,可是我总得活下去啊。"

"我又没有其他技能,只能做包子维持生活。"

"我已经尽量选择偏僻的地方了,没想到还是被你朋友看到了。"

陈雅琪却冷冷地说:"反正您别在我们面前出现就行了。"

"我不管您去哪里摆摊,但别让我们跟着丢脸。"

说完就挂断了电话,留下陈怀德一个人对着手机发愣。

最让陈怀德伤心的是二儿子陈昱辰的态度。

老人想念孙子,有一天鼓起勇气给陈昱辰打电话。

"昱辰,爸想小宝了,能不能让我见见孩子?"

"就见一面,我给孩子买点好吃的。"

陈昱辰想都没想就拒绝了:"爸,小宝现在要专心学习,功课很重。"

"而且孩子同学的家长要是知道他爷爷在摆摊卖包子,对孩子的自尊心不好。"

"您也不想让孙子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吧?"

陈怀德请求道:"那我能不能给小宝买点学习用品?"

"或者买点营养品,孩子正在长身体。"

陈昱辰不耐烦地说:"不用了,我们会给孩子买的,您自己照顾好自己就行了。"

"您现在这个样子,还是别见孩子了,免得给孩子留下阴影。"

老人的声音颤抖着:"昱辰,爸就是想见见孙子,就一眼......"

"没时间,我忙着呢,饭馆里还有客人等着,就这样吧。"

陈昱辰直接挂断了电话,留下陈怀德一个人在街头流泪。

从此以后,三个孩子再也没有主动给父亲打过电话。

在他们的微信群里,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对话:

陈俊熙:"真是倒霉,摊上这样的爸,一点都不为子女着想。"

陈昱辰:"就是。"

陈雅琪:"算了,当作没有这个爸吧,省得烦心。"

"反正他现在能自己赚钱了,我们也没有义务管他了。"

三个人似乎已经忘记了,正是这个他们嫌弃的老父亲,含辛茹苦地把他们养大成人。

当年家里最困难的时候,陈怀德宁可自己饿着,也要保证孩子们有饭吃。

现在,这些曾经的孩子却嫌弃起了老父亲。

04

尽管遭受了子女的冷遇,陈怀德依然每天坚持摆摊。

他总是凌晨三点就起床开始和面,四点开始包包子,五点准时出摊。

风雨无阻,从不间断。

即使是大雨天,他也会撑着一把破雨伞坚持出摊。

即使是大雪天,他也会清理出一块地方继续营业。

他说:"客人们指望着吃我的包子,我不能让他们失望。"

渐渐地,周围的摊贩们都认识了这个勤劳的老人。

卖菜的王大姐经常夸他:"陈大爷,您的包子最好吃了。"

"我每天早上都要买两个当早餐,比连锁店里做的还香。"

卖水果的李师傅也说:"陈大爷人品好,手艺也棒,我们都愿意照顾您的生意。"

"而且您这人实诚,都是用新鲜的肉,客人都信得过。"

其他摊贩有事需要临时离开的时候,都会请陈怀德帮忙看摊。

老人总是爽快地答应,从来不推辞。

有一次,卖鱼的张大哥突然肚子疼,陈怀德二话不说就帮他看了两个小时的摊位。

还帮他卖了几条鱼。

张大哥感激地说:"陈大爷,您真是个好人,以后有什么需要尽管说话。"

陈怀德笑着摆摆手:"都是邻居,应该的。"

"大家在这一片摆摊不容易,能帮就帮一把。"

除了同行们的支持,陈怀德的包子摊还吸引了很多固定客人。

附近写字楼的白领们都知道这里有个手艺很好的老师傅。

每天早上,都会有人专门来买他的包子当早餐。

一个叫小刘的姑娘每天都会买四个包子,两个自己吃,两个带给同事。

她对陈怀德说:"大爷,您做的包子比外面卖的好吃多了。"

"料足实在,价格还便宜,我们办公室的人都说好。"

陈怀德总是笑眯眯地说:"姑娘,只要你们爱吃,我就有动力做下去。"

"我年纪大了,也做不了什么别的事,能让大家吃上热乎乎的包子,我就满足了。"

还有一些环卫工人和保安,收入不高,陈怀德经常少收他们的钱。

"师傅辛苦了,这包子就当我请您吃的。"

他总是这样对那些辛苦工作的人说。

一个环卫工大姐感动地说:"陈大爷,您比我们还辛苦,怎么能不要钱呢?"

陈怀德说:"大姐,您每天凌晨就开始扫街,为了我们的城市干净整洁。"

"我一个退休的人,给您做几个包子算什么。"

"再说了,我们都是靠自己的双手吃饭,彼此理解彼此帮助。"

大家都被老人的善良感动,更加愿意照顾他的生意。

有时候遇到下雨天,客人少了,相邻的摊贩会主动帮他推销。

"来来来,陈大爷的包子最好吃了,错过就没有了。"

"这老人家手艺好,人也实在,大家都来尝尝。"

这种邻里间的温暖,让陈怀德在寒冷的现实中感受到了一丝暖意。

虽然亲生子女对他冷若冰霜,但这些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却给了他家人般的关怀。

每天收摊回家的路上,陈怀德都会想起这些好心人,心里涌起一阵暖流。

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把包子做得更好,不辜负大家的信任。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怀德的包子摊在整个菜市场都小有名气了。

很多人慕名而来,就是为了尝尝这个老师傅的手艺。

生意越来越好,陈怀德的生活也逐渐稳定下来。

虽然谈不上富裕,但至少能够自给自足,不用看任何人的脸色。

这种靠自己双手创造的生活,让老人重新找到了尊严和价值。

他不再是被子女抛弃的可怜老人,而是一个有用的人。

每天看着客人们满意的笑容,听着他们的夸奖,老人觉得自己的生活依然有意义。

有时候,他甚至觉得现在的生活比以前更充实。

至少现在,他知道自己每一天都在创造价值,都在帮助别人。

05

转眼间,陈怀德摆摊已经快一年了。

春节又到了,看着街上张灯结彩的景象,老人不禁想起了家人。

他试着给三个孩子打电话,想问问能不能回家过年。

"孩子们,马上就是春节了,爸想回家和你们一起过年。"

"一年没见了,爸很想你们,也想看看孙子们。"

陈俊熙听到电话后,和妻子商量了一下,直接回复:"我们要去岳父母家过年,没空。"

"而且家里地方小,住不下这么多人,您自己安排吧。"

陈昱辰更直接:"爸,我们家要装修,到处都是灰尘,不方便接待客人。"

"您要不去养老院住几天?那里有年夜饭,比家里热闹。"

陈雅琪干脆没有回复,直接把父亲的电话拉黑了。

她对丈夫说:"烦死了,我爸老是发消息,影响我的心情。"

"干脆拉黑算了,眼不见心不烦。"

"反正他现在能自己赚钱了,不需要我们管了。"

就这样,陈怀德在出租屋里孤零零地度过了人生中最孤独的一个春节。

除夕夜,他一个人包了饺子,看着春晚,想起了去世的老伴。

"秀兰啊,你说我们辛苦一辈子,图的是什么呢?"

"孩子们都嫌弃我了,连过年都不让我回家。"

"要是你还在就好了,至少我还有个说话的人。"

老人对着老伴的照片自言自语,眼泪不争气地流了下来。

春节过后,陈怀德继续摆摊卖包子。

但他发现三个孩子对他更加冷漠了。

以前偶尔还会接他的电话,现在连电话都不接了。

完全断绝了联系。

有一次,陈怀德在街上遇到了儿媳妇刘美玲。

他高兴地迎上去打招呼:"美玲,好久不见,身体还好吧?"

"俊熙最近工作怎么样?孙子学习还好吗?"

刘美玲看到他,脸色立刻变得很难看。

"您别叫我美玲,我们家俊熙说了,让您以后别来找我们。"

"您这样摆摊卖包子,让我们很没面子,同事朋友都在议论。"

"您要是真为我们好,就离我们远一点。"

说完就头也不回地走了,留下陈怀德一个人站在原地发愣。

更让老人伤心的是陈昱辰的态度变化。

有一次,陈怀德路过儿子的饭馆,想进去看看。

陈昱辰看到父亲,连忙把他拉到一边的角落里。

"爸,您能不能别来我这里?"

"我这里是做生意的地方,您这一身油烟味,影响客人食欲。"

"而且我不想让客人知道我爸是摆摊的,您理解一下。"

"人家客人都是有身份的人,看到我爸摆摊,会怎么看我?"

陈怀德听着儿子的话,心如刀绞。

他哽咽着说:"昱辰,爸就是想看看你,没别的意思。"

"这么长时间了,爸想看看你过得怎么样。"

陈昱辰不耐烦地说:"行了行了,您快走吧,别让人看见了。"

"我这生意本来就不好,您再来添乱,我还怎么做下去?"

从那以后,陈怀德再也没有去过儿子的饭馆。

陈雅琪的态度更是让人寒心。

她跟朋友说:"有些人就是不懂事,明明已经这么大年纪了,还要出来丢人现眼。"

"真是不知道怎么想的,一点自知之明都没有,完全不考虑子女的感受。"

虽然没有明说,但所有认识的人都知道她在说父亲。

三个孩子的冷漠态度,让陈怀德彻底死心了。

他不再主动联系他们,专心经营自己的包子摊。

一年来,除了那次春节前的电话,三个孩子再也没有主动关心过父亲的生活。

他们似乎已经完全忘记了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辛苦养育他们的老父亲。

陈怀德有时候想,也许他们说得对,自己确实是个累赘。

但是,他也要活下去,也要有尊严地活着。

既然孩子们不要他,他就要靠自己的双手证明自己的价值。

直到有一天,陈俊熙接到了一个改变一切的电话,对方的话让他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他立刻给弟弟妹妹打电话:"快,立刻到爸的包子摊那里!"

三兄妹匆忙赶到街头,远远就看见父亲的包子摊围着一群人。

推开人群,看清楚包子摊前贴着的那张纸条时,兄妹三人瞬间僵在了原地,双手不由自主地捂住了嘴巴。

然而,真正让三兄妹彻底崩溃的,是他们在人群中听到的那些议论声...

来源:聪明高山SsT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