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扎实推进“南开卓越公能人才培养体系3.0”,着力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全面展示各学院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与创新实践经验,特推出“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学院巡礼”。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扎实推进“南开卓越公能人才培养体系3.0”,着力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全面展示各学院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与创新实践经验,特推出“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学院巡礼”。
本期推送: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01
学院简介
南开大学1923年设立政治学系,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公共管理教学,2004年5月成立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学院现由政治学系、行政管理系、国际关系系、高等教育研究所和公共管理(MPA)教育中心等组成,涵盖政治学、公共管理学2个一级学科。本科开设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行政管理三个基础专业,城市管理、PPE实验班两个新文科特色专业。三个基础专业均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其中政治学与行政学是国家级特色专业。
学院建有全球问题研究所、丝绸之路研究中心、国际发展研究周中心、美国研究中心等非实体性研究机构;同时是中国政府发展联合研究中心、人权研究中心、亚洲研究中心、周恩来研究中心、民族事务研究中心、国家安全研究院等机构的挂靠单位;与相关政府部门合作共建天津市基层治理研究院、天津机关事务联合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学院建有应用社会科学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公共管理实验室、计算社会科学实验室、数字城市治理实验室、电子政务实验室、国际谈判实验室。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6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27人,博士生导师24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国家级人才项目特聘教授、讲席教授4人,国家“四青”人才项目4人;全国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南开大学百名青年学科带头人7人。学院现有在学本科生630余人。
中国政府与政治入选国家一流课程,中国政府与政策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现代政府理论、政府应急管理、公共财政与预算、外交学、城市环境与市政工程管理实践等入选天津市一流课程;中国政府与政治入选天津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02
本科教育教学
改革与成效
1.弘扬和传承恩来精神,培养新时代爱国敬业优秀人才
学院以周恩来研究中心为依托,围绕周恩来总理终身倡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开展教学和研究工作。设立“周恩来论坛”、“翔宇”实务讲堂、“翔宇杯”中国数字政府建设案例大赛等,定期召开周恩来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开设周恩来行政管理思想等课程,在研究总结恩来精神的同时将其广泛传播到学生中;在学生中建立“恩来精神宣讲团”,通过六万余字的文字材料配以不同时期的影像资料讲述总理的一生,引起学生共鸣的同时也激发学生以总理为楷模努力学习和修养身心;学生入学和毕业时都开展与恩来精神相关的学生实践活动,激励他们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
2.筑牢课程思政根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密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充分发挥政治学、公共管理学学科专业特点和优势,构建思政教育课程体系。以高质量课程思政推进三全育人,将课程思政融入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各方面,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各环节。目前学院已经有三门课程入选校课程思政优秀典型,一门入选天津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3.以课程、教材和教学团队建设带动教学工作整体提升
积极规划打造各类精品课程和教学团队。学院在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朱光磊教授的带动下,以中国政府与政治课程为核心,打造了国家精品课、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一流本科课程,以及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等精品课程和教学资源。另有5门课程入选天津市一流课程,2人获天津市教学名师奖,1人获南开大学教育教学杰出贡献奖,多人入选南开大学教学名师。
学院始终坚持将教材建设作为教学和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孙晓春教授作为首席专家,主持编写“马工程”重点教材《中国政治思想史》(第一、第二版);朱光磊教授和程同顺教授作为课题组主要成员,参与编写“马工程”重点教材《政治学概论》。沈亚平教授主编《公共行政学》、杨龙、王骚教授主编《政府经济学》、王骚教授主编《公共政策学》、李瑛副教授主编《决策统计分析》入选“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朱光磊教授主编的《现代政府理论》入选“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和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杨龙教授主编的《发展政治学》入选天津市高校“十五”规划教材;杨龙教授主编的《新政治经济学导论》、柏桦教授主编的《中国政治制度史》、季乃礼教授主编《政治心理学导论》入选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学院建立教材建设支持计划,未来5年将推出南开系列的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教材。
4.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打造魅力“第二课堂”
适应应用社会科学专业建设需要,学院实施一系列创新举措,全力打造创新型实践教学。
以前沿学术讲座开拓学生视野。为了让学生了解学术研究的前沿,学院开设“周恩来论坛”“翔宇青年学者论坛”等系列讲座和“名师引领·政治学通识”课程,每年邀请30名以上政治学、公共管理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学生提供课程学习之外的学术大餐。
让实践经验进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院开设“翔宇实务讲堂”“南开大使讲堂”等,定期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大使、各级政府部门官员走进讲堂,以“允公允能”为宗旨,以“实务者讲实务”为原则,将凝聚中国智慧、彰显中国特色的生动经验引入校园、带入学术殿堂,让学生与实务工作者面对面,促进理论与实务的互动。
大力拓展实践基地建设。学院主动对接乡村振兴重大战略需求,在四川省古蔺县、山西省闻喜县、河北省阜平县、山东省邹平市、天津市静海区陈官屯镇建立5个“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为学生提供产学研一体化实践实习基地。学院还与中共天津市委社会工作部、天津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天津市宁河区人民政府、天津市12345热线服务中心、山东省烟台市城运中心、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城运中心、内蒙古包头市财政局等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签署实践基地协议,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合作,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学习机会。
全员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全院教师和辅导员全力支持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实践育人的目标。每年会有相当数量的教师、辅导员、助理研究员担任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全国特别是中西部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开展调研、支教等实践活动,切实践行“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办学宗旨。
指导教师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为学生们树立了良好榜样;学生们积极进取,在实践中深入了解国家和社会治理实际,积极为当地发展建言献策,展现了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家国情怀。2024年在南开大学“师生四同”社会实践活动中,学院获校级社会实践优秀指导单位,吴晓林、李鑫涛老师指导的课题分别获“师生四同”十佳课题,吴晓林、杨文婷老师指导的课题分别获“师生四同”优秀课题,12支团队获校级优秀团队,2位同学获校级优秀个人标兵,7位同学获校级优秀个人,7位老师获优秀指导教师。
5.教学与科研育人相结合
学院高度重视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校的本科科研创新创业项目,大量教师积极投身于对学生的指导活动。在指导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问题,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把学问写在祖国大地上,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实现科研育人与教学育人相结合。
学院平均每年有近30项科研创新创业申请,除了学校资助外,学院也对其它所有通过立项评审的项目给予资助,提升学生的科研热情。学院还积极组织创新科研基本技能培训,邀请学院经验丰富的老师为参加创新项目的学生讲授“论文写作”“专业研究方法”等课程,围绕研究选题、文献回顾、论文架构、学术规范等议题安排课程内容,通过讲授研究方法、分享研究经验、讨论研究过程中的常犯错误,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掌握研究方法和技巧、积累对研究工作的认识。
学院依托全国创新创业的氛围,在院团委的大力支持下,学生积极参加国家、天津市和学校组织的各级“挑战杯”“校长杯”等创新创业大赛,并屡获佳绩。
6.积极开展境外合作,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和能力
学院与境外30多所高校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联合培养、师生交流、联合举办学术会议、合作开展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助力本科教育教学国际化。
学院鼓励有海外留学经历的老师开设双语课程,各专业必修课要求阅读英文文献,提高学生英语阅读和理解能力,为学生培养国际化奠定基础。
学院的城市管理专业是国际合作办学项目。该专业培养方案中有在英国格拉斯哥大学交流学习一年的要求,从大一开始就有专门的出国英语课程。自2013年开办该专业以来,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学生赴英国学习交流。
学院高度重视国际化人才培养,为学生境外交流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学院设立专项资助计划,为本科生开展国际交流提供支持。在实际成效方面,学院本科生积极参与各类国际交流活动,部分学生在本科阶段就获得海外留学交流机会。此外,每年均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暑期学校项目。本科毕业生中选择出国(境)深造的人数也保持稳定比例。这些成果充分彰显了学院在推进国际化办学、培养学生全球视野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7.五育并举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学院始终遵循南开大学重视体育锻炼和体育工作的传统,支持师生参加体育活动、举办体育比赛,取得良好效果。学院多次获得校学生运动会冠军、“校长杯”及新生篮球、足球比赛冠军;教工篮球队两次获得“五虎杯”篮球赛冠军。
积极开展美育和劳动教育。学院定期组织学生开展音乐、书法、演讲等比赛,在紧张学习之余放松心情,陶冶情操。实施劳动教育进课堂,在农村政治学、实践教学等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内容,提供实践机会;组织师生参加学校“农耕课堂”,在校园农业园里获得农业劳动的体验。
03
学生学习
成长体验
2022级贺赛:
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是一个以国家领导人的名字命名的学院,在这里,周恩来总理的遗风影响着每一位周政学子。周政学院学术底蕴深厚、师资力量雄厚、思想开放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学习体验:一是教师团队专业、知识渊博,老师课前认真备课,准备相关阅读材料并鼓励学生广博阅读,课后热情为学生答疑,辅导学生参加“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公共管理案例分析大赛”“全国高校模拟市长大赛”等学科竞赛;
二是学风浓厚、千帆竞发,学生积极主动,常常展开激烈讨论,通过召开“周研会”等形式对社会热点问题展开深入讨论,鼓励学生充分思考;三是尊重学生、鼓励多元,给每一位同学提供自由成长的平台,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充分激发学生潜能;四是注重实践、服务社会,每年暑期,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都会鼓励学院学生参加“师生四同”暑期社会实践,用双脚丈量大地,周政学子前往各地开展深入调研,真正做到了“知中国服务中国”。
2021级张京:
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致力于为学生打造一个自由探索和全面发展的平台。作为以周恩来总理命名的学院,我们每一名学生都自觉以周总理为楷模,学习他成才报国的理想情怀与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全院上下形成的严谨、质朴、踏实的学风也影响着我们每一位周政学子。在专业学习上,学院的学科布局与课程体系为我们提供了优越的学术发展条件,我本人就读于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学院的课程覆盖了政治学、行政管理、国际关系、城市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这让我有机会在不同的领域拓宽视野、激发学术探索的热情。
同时,得益于学院雄厚的师资力量,在老师的指导下,从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到学年论文、毕业论文,我们都能够进行专业化的学术探索。我有幸曾在学院团委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部工作,在此期间也感受到学院对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高度支持。不管是理论、方法还是社会实践,在周政都能够得到耐心的指导与帮助。此外,学院积极举办“导师有约”系列学术讲座、“名师引领·政治学通识”课程、“翔宇”实务讲堂、“翔宇”青年学者论坛等丰富的学术活动,帮助我们在系统的课程学习之外拓展视野,寻找感兴趣的研究议题与方向,让我们收获满满。
2020级何奥伟:
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学科历史悠久、学术底蕴雄厚、科研成果丰硕,为学生提供了拥抱无限可能的广阔平台。学院打造“名师引领·政治学通识”名师课,邀请国内一流高校政治学领域名师来校授课,围绕学科前沿问题答疑解惑,助力学生们在感受学术盛宴的同时培养科研兴趣。定期开展翔宇实务讲堂邀请实务界的中流砥柱分享心得体会,将凝聚中国智慧、彰显中国特色的经验带进校园。教师们身体力行,将公能日新的谆谆教诲春风化雨地融入课堂,鼓励学生们在学术田野中发现中国问题,感悟中国理论,于时代大局、国家全局中长才干、壮筋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04
优秀学生代表
海沙尔·艾尼外尔,哈萨克族,中共党员,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2019级本科生、2024级硕士研究生。先后担任南开大学公能朋辈导师、南开大学学生模拟政协社团主席团成员、学院研究生会主席、学院学生会及学生活动中心主席、党支部书记、班级班长等职务;曾获天津市“优秀学生干部”、南开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共青团干部标兵”“十佳公能朋辈导师”、南开大学团委“优秀骨干”等称号,曾获公能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秉公尽能,脚踏实地,作为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赴新疆阿勒泰支教一年,所任教的6个班级均位于年级前列,获评阿勒泰地区“优秀支教教师”“优秀志愿者”等称号;连续四年担任招生组学生负责人参与招生工作,做好南开的“开门人”。赴四省九地开展10余次实践活动,担任队长率暑期社会实践队获评“校级优秀团队标兵”称号。
全鑫,中共党员,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2020级本科生,曾获国家奖学金、周恩来奖学金、南开大学公能奖学金、华丹政治学奖学金、天津市优秀学生、南开大学优秀学生党员标兵、南开大学三好学生、南开大学优秀共青团员、南开大学优秀毕业生、南开大学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等荣誉。本科期间成绩专业排名第1,参与多项科研课题,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并以二等奖结项。曾担任党支部组织委员、兼职辅导员、学院团委学生副书记、学院团委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部部长、2020级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班班长、南开大学学生模拟政协社团负责人等职务。推荐免试至清华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转自南开大学教务部
来源:南开大学本科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