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底色下 清明的时代变奏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5 09:54 1

摘要:记得我上学时,清明节是校园里一场庄严肃穆却又满怀热忱的仪式。学校精心组织,同学们如即将出征的小战士,整齐列队。队伍的前端,是一位身姿挺拔的同学,高擎着飘扬的校旗,那旗帜在微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在诉说着传承与使命。紧随其后的,是敲锣打鼓的方阵,大鼓的雄浑、小鼓的清

又到清明,窗外的雨丝如愁绪般细密,打湿了记忆的边角,让我不由自主地回溯到那段纯真的校园时光。

记得我上学时,清明节是校园里一场庄严肃穆却又满怀热忱的仪式。学校精心组织,同学们如即将出征的小战士,整齐列队。队伍的前端,是一位身姿挺拔的同学,高擎着飘扬的校旗,那旗帜在微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在诉说着传承与使命。紧随其后的,是敲锣打鼓的方阵,大鼓的雄浑、小鼓的清脆、铜锣的激昂,交织成一曲深沉而庄重的乐章,声声叩击着我们幼小的心灵,让肃穆之感在心底油然而生。

队伍再往后,是几个同学吃力却又坚定地抬着巨大的花圈,那层层叠叠的白花,宛如冬日的积雪,纯净而哀伤,承载着我们对烈士无尽的缅怀。而我,和同学们手持鲜花,花朵在春雨的润泽下娇艳欲滴,却也在这庄重的氛围中,染上了几分哀思。我们戴着鲜艳的红领巾,那一抹红在阴沉的天色下格外醒目,恰似跳动的火焰,燃烧着我们的崇敬与决心。

我们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向附近的烈士墓。一路上,雨丝飘洒,打湿了头发和衣衫,却浇不灭我们内心的炽热。到达烈士墓前,松柏静默,似在守护着英烈的英魂。各班级的少先队代表依次发言,稚嫩的声音中饱含着对烈士的敬仰与感恩,一字一句,在陵园上空回荡。

仪式结束回到校园,操场上早已布置妥当,主席台上悬挂着当地烈士泛黄却依旧震撼人心的照片 ,被聘请来的当地老人虽已年迈,但精神矍铄。各班级排着整齐的队伍,静静坐在台下,目光齐聚主席台。老人们用略带沧桑的声音,讲述着烈士们鲜为人知的英勇故事。这些故事,有的惊心动魄,有的感人肺腑,每一个字都像一颗种子,播撒在同学们的心田。

然而,时光悄然流转,如今再看清明,却已是另一番景象。学校似乎淡忘了曾经的传统,不再组织那些庄严肃穆的纪念活动。清明节变成了三天假期,许多家长带着孩子踏上游玩踏青的旅程。公园、郊外,处处是欢声笑语,人们尽情享受着春日的美好,仿佛清明已全然成为一个单纯的游玩节日。

我不禁思索,当我们在春日的暖阳下嬉戏游玩时,是否遗忘了清明的初心?烈士们用热血和生命换来的安宁生活,难道不应被我们时刻铭记?游玩踏青固然是对春日的礼赞,是生活情趣的体现,但这是否也让清明的缅怀之意变得淡薄?

或许,时代在发展,生活方式在改变,清明的纪念形式也会随之变迁。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应忘却清明的本质,不应让先烈们的牺牲被时光掩埋。我们可以在游玩踏青的同时,以家庭为单位,给孩子讲述那些英雄故事;可以在心中默默缅怀,让敬意在心底生根发芽。只有这样,清明才能在传承与变迁中,始终坚守那份深沉的家国情怀与民族大义。

来源:作家天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