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今年是红旗渠总干渠通水60周年。60年来,红旗渠精神深深嵌入河南林州的发展脉络。当地正通过整合红色文化资源、自然生态资源和乡村旅游资源,不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央广网北京4月5日消息(记者胡晓辉 河南台记者刘佳 王发艳)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今年是红旗渠总干渠通水60周年。60年来,红旗渠精神深深嵌入河南林州的发展脉络。当地正通过整合红色文化资源、自然生态资源和乡村旅游资源,不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倪振翔经营的民宿位于红旗渠畔的林州市黄华镇止方村,清明假期的客流,是他在“五一”前迎来的“小考”。
倪振翔:从“五一”开始,往后就是旅游旺季,到暑假和国庆,这期间只要是假日,就能保持满房状态。
上世纪60年代,一条穿太行山脉蜿蜒流淌的“人工天河”,让林州彻底告别了“十年九旱”的艰苦生活。60年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早已在沿渠村落开花结果。
止方村党支部委员李青州介绍,依托太行山自然风光,止方村积极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旅游吸引力,村集体收入在2024年达到100多万元。
李青州:要让老百姓得到实惠,提高幸福感、获得感。
沿红旗渠往南不到2公里,是黄华镇庙荒村的70亩车厘子种植基地。在红旗渠水的浇灌下,基地今年将迎来第一个收获季。
庙荒村党支部书记郁林英:这两年我们把林下经济当成一项重点工作来做,从去年开始,是车厘子的第一次项目尝试。我们会进一步深加工,把产业做大做强。
2024年,林州市接待游客1965.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17.6亿元,同比增长均超过10%。曾经一穷二白、以“荒”命名的庙荒村,如今是远近闻名的“渠畔人家”特色民宿旅游村。
郁林英:林县人民就是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起步的,到现在守业的时候依然需要。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依然在一代一代地传承着。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