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球消费市场趋紧,中国企业的增长逻辑正在换挡。依赖流量红利和低成本优势的普惠式扩张已经走到尽头,新的增长必须建立在技术突破、模式迭代与品牌价值的共振之上。
全球消费市场趋紧,中国企业的增长逻辑正在换挡。依赖流量红利和低成本优势的普惠式扩张已经走到尽头,新的增长必须建立在技术突破、模式迭代与品牌价值的共振之上。
2025 年上半年财报显示,美图借助 AI 产品化能力完成了从“美颜工具”到“生产力平台”的转型,股价翻了三倍;名创优品通过“IP+大店”模式重塑零售效率,并推动旗下潮玩品牌 TOP TOY 估值突破百亿港元;零跑汽车则凭借“自研技术+性价比”打入家用车市场,半年销量跃居新势力第一,并首次实现盈利。
本文,Fast Company China 聚焦这三家来自不同领域的企业,试图从其最新财报数据中拆解:在红利退潮后,中国公司的“二次增长”密码何在?
美图公司 2025 年上半年实现营收 18.2 亿元,同比增长 12.3%;调整后净利润为 4.67 亿元,同比增长 71.3%。其核心业务“影像与设计产品”收入同比增长 45.2%,占总营收 74.2%。在运营方面,截至 6 月 30 日,月活跃用户总数达到 2.8 亿,同比增长 8.5%。付费订阅用户数达约 1540 万,付费订阅渗透率达 5.5%。国际市场 MAU(月活)达到 9800 万,同比增速跑赢大盘,达到 15.3%。
按业务来看,影像与设计产品业务收入在总营收中占比最高,为 13.5 亿,同比增长 45.2%,带动公司整体毛利同比增长 27.3%。品牌今年 6 月份推出的“AI 闪光灯”功能受到用户好评,尤其在东南亚和欧洲部分地区,该功能上线首月便触达全球约 190 万用户。7 月份,美图推出 AI 智能助手 RoboNeo,在没有美图产品矩阵导流的情况下,RoboNeo 已经突破百万月活,登顶中国、越南、西班牙等国家应用商店分类榜单榜首。
广告业务收入方面,上半年广告收入同比增长约 5% 达到 4.3 亿元,主要是中国内地以外市场的程序化广告收入增长。从市场角度来看,上半年的国际市场收入按年增长超过中国内地,达到 35.9%。国际收入占总收入的 36.6%,比去年同期增加了 6.3 个百分点以上。
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吴欣鸿表示,在生产力和全球化战略及付费订阅的商业模式下,美图的用户规模和利润规模在 2025 年上半年实现双增长。
2025 年上半年,美图以超 200% 的涨幅跻身港股涨幅榜前十,领涨港股 AI 应用。今年内,美图已累涨近 250%,目前总市值超 450 亿港元。瑞银 7 月 9 日发布报告,首次覆盖美图,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 13.6 港元,预期公司 2024 年至 2027 年的收入及经调整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27% 及 42%。该机构指出,美图是少数具备全球化+持续盈利能力的AI落地应用公司,有望在“业绩+估值+情绪”共振向上中释放弹性,看好其竞争卡位、出海势能和业务成长性。
从工具到生态,美图借助 AI 实现了从“美颜应用”向“生产力平台”的转型。
早在 2018-2019 年,美图曾一度陷入股价下跌的窘境,其手机、社交、电商等多元化尝试均告失败。但随着品牌开始布局人工智能领域,美图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乘着 AI 的东风,今年以来,美图的股价暴涨了近 300%,当前市值约为 478 亿港元,终于恢复了 2017 年高光时刻的一半风采。
围绕擅长的美颜向的产品和功能,美图推出一系列 AIGC 产品线,以美图视觉大模型 MiracleVision 为基础,细分应用既有面向普通用户的美图秀秀和美颜相机,也有面向 B 端用户的 AI 视觉创作工具 WHEE、AI 口播视频工具开拍、 AI 商业设计美图设计室2.0、AI 数字人生成工具 DreamAvatar 等产品。这些产品覆盖了消费者和企业对视觉创作、视频编辑、商业设计等多样化需求,对业绩的拉动效果十分明显。
图片来源:美图
2025 年上半年,美图公司的月活跃用户总数增长 8.5%至 2.8 亿人,其中其他国家及地区的月活跃用户人数为 9800 万人,同比增长 15.3%。
与 Figma、Adobe 等国际巨头相比,美图并未选择全链路重度投入,而是以“轻量化 AI 工具+订阅制”降低使用门槛,更敏捷地响应细分市场需求。近期其与阿里达成战略合作,也预示着“ AI +电商设计”新场景的极大潜力。
然而,工具型应用的挑战仍存:用户粘性、生态协同与跨端体验仍是美图必须跨越的关卡。但美图以技术产品化为支点,以订阅制为杠杆,已然在出海进程中找到了高毛利的增长路径。
名创优品集团公布 2025 年第二季度及半年度财务报告。财报显示,第二季度名创优品集团总营收达到了 49.7 亿元,同比增长 23.1%。该季度毛利率 44.3%,较去年同期上升 40 个基点。经调整净利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6.9 亿元,同比增长 10.6%,经调整净利率 13.9%,经调整每股 ADS 收益同比上升 12.0%。
2025 年上半年,名创优品实现收入 93.93 亿元,同比增长 21.1%;期内利润为 9.06 亿元,同比减少 23.1%;经调整净利润为 12.79 亿元,同比增长 3%。旗下潮玩品牌 TOP TOY 收入增长超七成,Q2 营收达 4 亿元。名创优品中国内地、名创优品海外及 TOP TOY 同店销售增长均实现了显著的连续改善,集团同店销售增长转正。同时,名创优品宣布派发中期股息,每股 ADS 股息为 0.29 美元,上半年股份回购及派发股息合计约 10.7 亿元,占经调整净利润的 84%,上半年股份回购金额已超过 2024 全年。
从零售动态来看,上海南京东路 MINISO LAND 全球壹号店开业仅 9 个月,单店累计销售额已强势超过 1 亿元,突破了名创优品单店店效新高。此外,今年 6 月,全球首家 MINISO SPACE 在南京德基广场落地。 截至 6 月末,名创优品在全国布局 11 家 MINISO LAND,覆盖上海、北京、广州、成都等核心城市,平均月店效达数百万。
图片来源:名创优品
名创优品特别提及了即时零售方面,上半年,即时零售渠道销售额同比提升 53%,共有 12 个细分品类销售额破千万,近百个细类销售额同比增长超 100%。瑞银等投行指出,名创优品的“IP+大店”组合有效提升了客单价和复购率。名创的全球化并非简单复制国内模式,而是通过 “高势能商圈大店+超级 IP 联动” 提升品牌溢价。
最近一年以来,有关中国品牌的出海叙事中,潮玩成为绕不过去的关键词。在过去的 2024 年里,名创优品旗下 TOP TOY 已与包括三丽鸥、迪士尼、蛋仔派对等诸多 IP 合作,推出多达 40 余起衍生品联名活动,与已经被验证过的知名 IP 联名,令 TOP TOY 迅速增长。
与此同时,名创优品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叶国富表示,集团也在打造自有 IP。据悉,名创优品 IP 产品平均毛利率超 50%,显著高于非 IP 产品,成为拉动业绩的核心。叶国富强调,这“并不是短期的商业布局,而是基于时代趋势的长期选择”。
今年 8 月,TOP TOY 宣布完成由全球投资机构淡马锡领投的战略融资,投后估值达到约 100 亿港元。这是 TOP TOY 向外扩张的重要里程碑,体现了资本市场对其商业模式和增长潜力的认可。
而从整个名创优品的层面来看,“IP+大店”组合形成双轮驱动,令集团在海外市场颇受欢迎。通过公开信息来看,上海南京东路 MINISO LAND 旗舰店开业 9 个月销售额破亿元;美国新店坪效高出老店 30%,推动美国市场营收同比增长 80%。叶国富将大店战略称为“增量生意的核心”,并称全年中国净增 100-150 家门店中,“以旗舰店和 MINISO LAND 为主”。
名创优品的挑战在于如何平衡 IP 授权与自有内容投入,避免利润受制于人。但其凭借“大店树立品牌、IP 拉动复购、本地化供应链控本”的组合策略,已在全球市场中跑通了一条中国零售出海的新路。
零跑汽车 2025 年上半年营收 242.5 亿元,同比增长 174%,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毛利率提升至 14.1%。
销量端的爆发式增长成为业绩增长的核心引擎,2025 年上半年零跑汽车总交付量为 221664 台,位居中国新势力品牌销量榜首,较 2024 年同期交付量增长 155.7%。7 月份单月交付量首次突破 5 万辆大关,达 5.01 万辆,同比增长超 126%,使得该品牌成为今年以来唯一月交付量超 5 万辆的新势力品牌,且已连续 5 个月蝉联新势力月销量冠军。
1-7 月,其出口量居新势力榜首,欧洲网点超 550 家,成为中国造车新势力中第二家达成这一成就的企业。毛利率方面,2025 年上半年零跑汽车毛利率为 14.1%,较 2024 年同期的 1.1% 改善提升 13 个百分点,半年度毛利率创零跑成立以来新高。
在财报电话会上,零跑汽车副总裁李腾飞表示,我们相信在上半年的基础上,公司下半年的整体毛利率会维持良好的水平和趋势,并争取实现小幅增长。就 2025 年全年来看,零跑汽车的毛利率预期为 14%—15%。零跑汽车管理层表示,基于上半年的业绩,公司预计第三季度的总销量将达到 17 万—18 万辆,并将全年销量指引从此前的 50 万—60 万辆,上调至 58 万—65 万辆。展望明年,李腾飞表示,公司有信心挑战 100 万辆的销量目标。
8 月,全国工商联发布了 2025 中国民营企业 500 强系列榜单。零跑汽车首次入围“中国民营企业 500 强”,并连续上榜“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 500 强”,成功跻身“双 500 强”行列。
在蔚来、理想等品牌聚焦高端市场时,零跑选择了 “技术自研+成本控制” 驱动的性价比路线。其电驱、电池、智能驾驶等核心模块均为自研,使中型 SUV 零跑 C11 起售价下探至 15 万元级别,却仍搭载高通 8295 芯片与 L2+级智驾系统。这种“高配低价”策略触达了全球家用市场,尤其在欧洲、中东等地区快速渗透。
图片来源:零跑汽车
与许多车企选择自建工厂的重资产出海不同,零跑以轻量合作模式高效扩张——比如与欧洲滚装船巨头格里马尔迪集团战略合作,快速建立超 600 家海外网点,由此将自由现金流保持在 8.6 亿元的健康水平。
面对日益激烈的全球价格战,零跑需持续迭代智驾技术与电控系统,以维持“技术性价比”标签。但其凭借清晰的用户定位、自研技术带来的成本优势及灵活的渠道策略,已然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赛道的重要样本。
美图以 AI 工具化实现了从消费应用到生产力平台的跃迁;名创优品通过“IP+大店”模式重塑零售效率与溢价;零跑凭借自研技术和性价比路线切入大众家庭市场。
它们的共同点在于,不再依赖单一的规模红利,而是通过技术、模式和品牌的重构,找到穿越周期的新支点。未来,中国企业真正的考验在于,能否持续打造差异化的价值,并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长期成长。
来源:出色WSJ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