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私人银行新变局:从“跑马圈地”到“科学家红利”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1 18:04 1

摘要:国有四大行私人银行管理资产规模(AUM)集体突破3万亿元,半年新增客户近15万户,总量已达86.4万户,AUM总额突破11万亿元大关。

本 文 摘 要

2025年的中国私人银行市场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局。

国有四大行私人银行管理资产规模(AUM)集体突破3万亿元,半年新增客户近15万户,总量已达86.4万户,AUM总额突破11万亿元大关。

然而,在这看似繁荣的表象下,私人银行已悄然进入“存量博弈”阶段。

一方面,平安银行私行AUM上半年微降0.5%,户均资产从2024年末的2000万元下滑至1968万元,折射出超高净值客户增速放缓的现实;

另一方面,以科学家、科创企业家为代表的新富群体正在崛起,他们的财富形态与资产配置需求,与传统的房地产、制造业企业家截然不同,推动私人银行客户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

在这一变局中,家族财富管理业务正成为私人银行穿越利率周期、稳定业绩的关键抓手。光大银行家族信托规模半年增长超50%,平安家族办公室受托管理资产规模突破1150亿元。

与此同时,城商行凭借差异化战略实现“弯道超车”。宁波银行通过“财富管家+投顾团队”模式,在长三角地区高净值客群中快速渗透,上半年私行AUM与客户数增速双双超过17%;邮储银行依托3.9万个网点的下沉优势,客户数增长超21%,新增7200户至4.14万户,为后续AUM提升奠定基础。

这场变局的核心在于,私人银行正从传统的“跑马圈地”规模扩张,转向精准捕捉“科学家红利”。谁能在这一新兴客群中建立服务优势,谁就将掌握下一轮私行定价权。这不仅是对银行专业服务能力的终极考验,更关乎其在未来财富管理市场中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一、规模竞速终结:存量博弈下的分化格局

在当下的私人银行领域,规模竞速的时代已经悄然落幕,取而代之的是存量博弈下的分化格局。

这一格局不仅体现在银行之间的竞争态势上,更深刻反映了市场资源重新配置和客户需求变革的底层逻辑。

国有四大行:3万亿元俱乐部的“内卷”与突破

国有四大行私人银行业务持续领跑行业规模增长,但内部分化趋势明显。

建设银行 以14.39%的AUM增速领跑国有大行,上半年私行AUM达3.18万亿元,客户数新增3.4万户至26.55万户,增幅14.69%,规模与客户数增速双双突破14%。

农业银行 以3.5万亿元AUM继续保持行业规模第一,但增速相对平缓,客户数新增2.3万户,增幅8.98%。

中国银行 凭借国际化布局,以3.4万亿元AUM、8.28%的增速稳坐第二,户均资产在国有大行中最高。

这表明,尽管国有大行在品牌和客户基础上占据优势,但要维持高速增长,必须在服务创新和客户细分上寻找突破口

股份行:“冰火两重天”的分化态势

股份制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呈现出显著的“冰火两重天”态势。

招商银行 客户数达18.27万户,新增1.36万户,以8%的增幅继续领跑股份行,但未披露AUM数据。

平安银行 则成为唯一AUM负增长的银行,上半年私行AUM1.97万亿元,较上年末微降0.5%,不过客户数新增3100户至9.99万户,户均资产提升至1968万元,位列上市银行前列。

中信银行和兴业银行 保持稳健增长,AUM分别为1.28万亿元、1.05万亿元,增速9.33%、9.59%。

民生银行 客户数新增7971户,增幅12.84%,户均资产1381.46万元。

光大银行 增速放缓,AUM7361亿元,增长5%,客户数从7.13万户增长至7.49万户。

股份行的分化反映了各自在客户定位、服务模式和市场策略上的差异

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的对比尤为鲜明,前者在客户拓展上表现出色,而后者则在户均资产提升上更具优势,凸显了不同银行在存量博弈中的不同战略选择。

城商行:差异化打法下的“弯道超车”

城商行以高增速实现了“弯道超车”,其中宁波银行表现尤为亮眼。上半年私行AUM达3585亿元,较年初增长17.62%,客户数突破3万户,增幅20.27%,户均资产1192.30万元。

其通过“财富管家+投顾团队”模式,在长三角地区高净值客群中快速渗透。

宁波银行的案例显示,城商行凭借对本地市场的深入了解和灵活的服务模式,能够在私人银行领域实现快速增长。这种差异化打法不仅帮助城商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也为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邮储银行:县域下沉的“隐匿增长”

邮储银行虽未公布AUM数据,但其客户数增长超过21%,新增7200户至4.14万户,增速居国有行首位

业内人士认为,邮储银行依托3.9万个网点的下沉优势,正在加速挖掘县域高净值客群,客户数的爆发式增长或为后续AUM提升奠定基础

邮储银行的“县域下沉”战略揭示了私人银行市场中尚未被充分开发的潜力区域

随着财富管理需求向三四线城市及以下地区渗透,谁能率先在这些市场建立有效的服务网络,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综上可见,私人银行的规模红利正在逐渐消失,市场进入了一个存量博弈阶段。

私行要在这一阶段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摒弃单纯的规模扩张思维,转而注重精准分层运营

国有大行需要在维持规模优势的同时,加强服务创新和客户细分;

股份行应根据自身特点,要么深耕特定客户群体,要么 提升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

城商行则应继续发挥本地优势,探索更多差异化服务模式。

精准分层运营不仅有助于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还能提升银行的ROE(净资产收益率)。只有通过深入了解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财富管理解决方案,私行或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差异化发展,从而在存量博弈中赢得主动。

二、科学家群体:私人银行的新兴客户画像

从过去以房地产、制造业为主的传统企业家,到如今以科学家、科创企业家为代表的新富群体,私人银行的客户结构正在被重新定义

1 画像对比:从传统房企老板到科创板新贵

过去十几年,私人银行的核心客户群体多为房地产、制造业等传统行业的老板,典型画像为60后,资产多与地产链相关,融资需求强烈。

然而,2025年这一趋势正在改变。科创板、港股、美股IPO浪潮催生了一批以科研人员、创业团队为代表的新富群体

这些“科创板新贵”多为80后博士,资产形态以股权和期权为主,配置需求呈现全球化、多元化特征

“传统企业家需要的是融资支持和资产保值,而科学家群体更关注的是如何将技术转化为长期财富,以及如何进行全球化的资产配置。”

—— 某股份行私人银行部门人士表示

2 科学家客群崛起:私人银行服务模式的深刻变革

工商银行在2025年半年报中首次提出将“科学家”纳入重点客群,围绕“科技—产业—金融”打造服务生态

农业银行也不甘落后,专门成立养老财富管理中心,上半年新增高净值客户超2万户。这不仅是银行对新富群体的简单迎合,更是对服务模式的全面升级。

在股权财政时代,银行需要解决科学家群体的三段式需求:

限售股托管

期权杠杆应用

离岸信托的架构设计

这些需求复杂且专业,对银行的综合服务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3 新兴资产配置:ESG与元宇宙的崛起

新生代客户对投资的偏好正在发生转变。

ESG(环境、社会及治理)投资和元宇宙资产等新兴领域,正逐渐成为他们的配置重点

与传统客户不同,90后高净值客户对数字化服务渠道的依赖度超过90%,他们希望通过线上平台实时掌握投资动态,并参与前沿领域的财富增值。

所以未来的私人银行不仅是财富的管理者,更应是科技与产业转化的推动者。

4 私行服务进化:从服务融资到赋能科创

面对科学家这一新兴客群,银行需要从传统的融资服务提供者,转变为科创生态的赋能者

具体而言,私行可以考虑建立一个“博士俱乐部”股权对接平台,将投行业务前置到企业的Pre-IPO轮

通过这种模式,银行不仅能为科学家客户提供股权融资支持,还能深度参与企业的成长过程,分享技术转化带来的长期收益。

在“科技—产业—金融”的生态中,私行的角色正在被重新定义。谁能率先理解科学家群体的需求,谁就能在新一轮的财富管理竞争中占据先机。

科学家群体的崛起,不仅是私行客户画像的改变,更是服务逻辑的一次深刻进化。

三、家族财富管理:私行业务增长的第二曲线

家族财富管理业务正逐渐成为私人银行穿越利率周期、实现可持续增长的第二曲线

这一转型不仅体现了客户需求的深刻变化,也标志着私行服务模式从“卖产品”向“搭架构”的重大转变

1 家族信托:私行AUM的“稳定器”

家族信托业务凭借其高附加值,已经成为银行非息收入的重要来源

综合费率领跑其他财富管理产品,远高于传统理财业务

不仅为私行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还增强了客户粘性,提升了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数据显示,家族信托业务在2025年上半年呈现出显著的增长态势

光大银行 家族信托(含保险金信托)规模比去年年末增长超50%,

平安家族办公室 客户受托管理资产规模超1150亿元。

建设银行 通过持续推进家族信托顾问服务品质提升和内涵创新,其家族信托顾问业务及保险金信托顾问业务管理规模和增量均稳居同业领先。

这些数据表明,家族信托业务已经成为私人银行AUM(资产管理规模)的重要“稳定器”

在利率波动和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客户对于长期、稳定、跨代传承的财富管理需求日益增长,家族信托凭借其独特的法律结构和税务优势,满足了客户的多元化需求。

2 需求升级:从短期理财到家族治理

随着超高净值客户群体的不断壮大,其财富管理需求逐渐从短期理财向7年以上的跨代传承升级从单纯的资产管理扩展到家族治理,包括家族规章制定、接班人培养等非金融服务

这种需求升级反映了客户对财富管理的更高要求。他们不仅关注资产的保值增值,更关注家族财富的长期传承和家族成员的和谐发展

银行需要提供更加系统化、定制化的高端综合金融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

3 “金三角”团队模型:专业服务的基石

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头部私行普遍采用了“金三角”团队配置模式。每个客户配备1名资深客户经理负责统筹,1名投资专家或财富顾问管理资产组合,1名法律税务专家处理合规架构。

这些专业团队成员均持有多个国际认证资质,确保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服务。

以一个“30亿元离岸信托+新加坡VCC(可变资本公司)+公益慈善”案例为例,私行须通过整合内部资源和外部合作伙伴,为客户设计跨地域、跨市场的综合财富管理架构方案。

这种复杂架构的实施,既体现了私行团队跨专业、跨资源的服务能力,也展示了其在家族财富管理领域的领先地位。

4 科技赋能:前沿科技助力财富管理服务升级

在技术应用方面,家族财富管理业务正逐步从传统人工服务转向智能系统支持

区块链技术 被广泛应用于资产追踪,确保资产的透明性和安全性;

数字孪生技术 搭建传承沙盘,模拟财富传承场景,帮助客户更好地规划家族财富;

量子计算技术 则被用于优化资产配置模型,有效降低投资组合波动性。

这些前沿科技的应用,不仅提升了私行服务效率和质量,还为家族客户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财富管理方案。

四、中国私人银行的下一站:从“收益战”走向“知识战”

在私人银行的竞技场上,存量博弈已成为主旋律。科学家这一新兴客群,正以年均复合增速超18%的势头,成为私人银行突破存量困局的关键增量。这不仅是一次客户结构的迭代,更是银行服务能力的一次深刻进化。

银行竞争的维度正在升级,从单纯追求收益的“收益战”,走向知识密集型的“知识战”。未来的胜者,将是那些能够精准解读专利估值、股权变现路径和研发补贴政策的银行。知识,将成为私人银行新的护城河。

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若银行仍固守“卖理财”的传统思维,而不去理解科学家的股权架构、专利价值和全球配置需求,那么在短短三年内,流失高净值客户入口的风险将迫在眉睫。这是一场需要银行脱胎换骨的竞赛。

展望2025至2030年,私人银行业将加速分化。

国有大行 凭借品牌和规模,向超级平台型银行迈进;

城商行 则以灵活身段和属地优势,聚焦垂直领域,发展为专家型银行。

科学家、数字游民、跨境接班人,这三大新赛道将重塑私人银行格局。

本文编辑 & 排版:
财策智库 新媒体团队

参考文章:
[1] 21世纪经济报道,《半年新增15万高净值客户,私人银行成中收增长动力》,2025
[2] 证券日报,《7家上市银行私行管理资产余额均超万亿元》, 2025
[3] 财联社,《农、中、建、交四大行上半年私人银行客户增长超8万户,工行将“科学家”群体纳入重点客群》,2025
[4] 财联社,《12家私人银行AUM逼近20万亿 环增9%》,2025
[5] 现代商业银行杂志,《多家银行晒出私行“账本”!私行业务进入存量博弈新阶段,未来或将围绕三大方向演进》,2025
[6] 中国经营报,《私行竞逐“家办+信托” 家族财富管理转型谋变》,2025

来源:财策智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