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前,俄在乌战事并未明显蔓延至北约国家。尽管此次无人机入侵暂无重大军事影响(目前仅报道一栋房屋受损),但波兰事件与 2022 年 2 月以来的任何情况都有本质不同。
俄罗斯在波兰的无人机行动,成了继阿拉斯加事件后又一令人不安的升级举动。
克里姆林宫在乌克兰的战事已波及北约国家,但其意图是制造恐慌还是试探反应,目前尚不明朗。
无论上月特朗普在阿拉斯加与普京谈了什么,结果都是俄罗斯侵略行为持续升级,如今已迫使北约出兵应对。
据波兰总理唐纳德・图斯克透露,周二晚间有 19 架俄罗斯无人机进入波领土 —— 这个数量很难用 “意外” 解释。
此前,俄在乌战事并未明显蔓延至北约国家。尽管此次无人机入侵暂无重大军事影响(目前仅报道一栋房屋受损),但波兰事件与 2022 年 2 月以来的任何情况都有本质不同。
一个月前,一架俄无人机在波兰东部爆炸曾引发轩然大波;两天前,爱沙尼亚还抱怨俄米 - 8 攻击直升机今年第三次侵犯其波罗的海领空。
而这次,无人机直接导致波兰 4 个机场连夜关闭,其中部分机场航线途经白俄罗斯。
这与阿拉斯加事件后俄在乌的攻势一脉相承:上月俄再次轰炸乌城市,8 月底基辅袭击致至少 18 人死亡;
周日,俄又发动全国范围大规模袭击,首次击中乌内阁大楼,当时超 800 架无人机进入乌境。
至于波兰此次遇袭,目前尚不清楚无人机的目标。无人机飞行路线通常预先设定,但可能复杂。俄盟友白俄罗斯称 “部分无人机因干扰偏离航线”,但考虑到有多架无人机落入波兰境内,这种说法可信度不高。
一块无人机碎片在距乌边境 250 英里的奥莱斯诺被发现,另有无人机坠落在距乌边境约 160 英里的姆尼什库夫田野。德国防长鲍里斯・皮斯托利斯直言:“飞行路线是精心选择的,没理由认为是航向错误。”
值得注意的是,据国际战略研究所的法比安・欣茨观察,波兰发现的无人机碎片均来自廉价轻型的 “天竺葵” 无人机(原文 “非洲菊” 应为翻译误差),这类无人机通常作为非武装诱饵,用于压制乌防空系统,而非可携带 20 公斤以上炸药的 “沙赫德” 无人机。
最直接的目的可能是制造恐慌。
一名俄罗斯军事博主称,一架 “沙赫德” 无人机在波兰时间凌晨 1 点前 “飞往波兰热舒夫市”,还特意强调该市是西方对乌军事后勤运输的关键节点。
周二晚,波兰东部三个地区要求居民留在家中,当地媒体《选举报》甚至在直播中讨论 “撤离背包该装什么”—— 这种恐慌很可能蔓延至整个东欧,毕竟这里对俄罗斯的历史统治记忆,正与当下的担忧交织。
此外,莫斯科或许想借快速发展的远程无人机能力(经三年对乌袭击打磨而成),测试北约的防空实力。
对欧洲防御者而言,结果喜忧参半:北约确实组织了多国联合防御(荷兰 F-35 与波兰 F-16 协同,德国 “爱国者” 防空系统、意大利预警机支援),且无人员伤亡或严重损失,这符合北约核心目标;
但图斯克透露,仅击落 3-4 架无人机,击落率远低于乌克兰 —— 当晚乌空军就击落了 415 架无人机中的 386 架,占比 93%。
欣茨指出,西方防空系统本就不是为应对俄廉价无人机群设计的:“天竺葵” 由聚苯乙烯制成,每架仅约 1 万美元;
而有效的地面防空系统(如德国 “猎豹” 自行高炮)射程较短,用战机拦截成本高,且 “若威胁持续,需高频次出动”。
除此之外,俄罗斯的获益并不明显。
几小时后,英国防大臣约翰・希利就表示,已要求军方 “研究加强北约在波兰上空防空的方案”,其中就包括调回 6 架英国皇家空军 “台风” 战机 —— 六周前,这些战机曾与荷兰战机一同在波兰领空巡逻。
也就是说,此次事件最可能的直接结果,是北约在东欧的部署增强,而非削弱。
克里姆林宫可能希望,特朗普若执意避免美国升级对欧承诺,会再次向乌克兰施压,迫使其按俄罗斯条件达成和平协议。
英国皇家联合服务研究所智库的马修・萨维尔质疑,克里姆林宫或许有意 “暴露各方应对差异:美国可能漠不关心,欧洲内部立场也强弱不一”。
从这个角度看,当前局势令人不安:若没有坚定的外交回应(比如升级制裁),克里姆林宫很可能以类似方式继续骚扰波兰,甚至其他东欧国家。
来源:古书奇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