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综艺《我家那闺女2025》开播啦!在第一期节目中,四位闺女管乐、张予曦、孙怡和拉宏就在镜头前展现了超真实的素颜状态,简直不把观众当外人!
最近,综艺《我家那闺女2025》开播啦!在第一期节目中,四位闺女管乐、张予曦、孙怡和拉宏就在镜头前展现了超真实的素颜状态,简直不把观众当外人!
素颜状态最好的应该是管乐,肌肤饱满没啥明显瑕疵,精神状态也挺好。
后三位的肌肤明显比日常上妆后暗沉了不少,尤其是孙怡,她还顶着俩大大的黑眼圈,看上去像经常熬夜的样子,
说到黑眼圈,我自己最近黑眼圈也特别重,因为晚上要带宝宝睡觉,大部分时间我都处于睡睡醒醒,醒醒睡睡的状态,基本没有睡过整觉,一次能不做梦的睡足3小时就很不错了,这就导致我的黑眼圈很重,同时白天上班很困。
晚上睡不好,白天还要早起坐21个站去上班,累得我每天两眼一睁就是想请假!
但是问题也来了,很多人(包括以前的我)明明睡够了8小时,为啥却依旧感觉很累呢?
问题或许不是出在睡眠时长上,而在睡眠质量、身体隐性消耗或生活模式失衡。
一、睡眠质量差:躺着 8 小时≠有效休息 8 小时
真正能恢复精力的是深睡眠(慢波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REM 睡眠),若这两个关键阶段被干扰,即使睡满 8 小时,身体和大脑也无法完成 “修复”。
1.睡眠周期被打断
正常睡眠每 90 分钟一个周期(浅睡眠→深睡眠→REM 睡眠),完整周期越多,恢复效果越好。
若夜间频繁醒来(如起夜、被噪音吵醒、伴侣翻身影响),或入睡困难(躺 1 小时才睡着),会导致周期断裂,深睡眠占比大幅减少 —— 相当于睡了但没睡透。
2.存在睡眠障碍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常见于打鼾人群,睡眠中反复憋气、缺氧,大脑会频繁唤醒身体以恢复呼吸,导致深睡眠被切割,白天易头晕、乏力(即使自己没察觉夜间醒来)。
不宁腿综合征:睡前腿部有酸胀、刺痛感,必须动腿才能缓解,导致入睡延迟或睡眠中断,长期影响睡眠连续性。
多梦 / 噩梦:若 REM 睡眠(多梦阶段)过长或过于活跃(如压力大时),大脑在睡眠中仍处于高负荷,醒来后会像没休息一样累。
二、作息 昼夜颠倒:打乱生物钟的隐形杀手
人体有自己的 “生物钟”(昼夜节律),若作息不规律,即使总时长够,生物钟紊乱也会导致疲劳。
1.碎片化补觉无效
比如周末熬夜到 2 点,周一早上 6 点起,周三再补觉到 10 点 —— 这种 “昼夜颠倒” 会让生物钟失去节律,身体无法形成稳定的 “睡眠 - 觉醒” 循环,即使一周总睡眠时长够,也会因节律混乱持续累。
2.睡过头反而更累
若平时固定 7 点起,周末突然睡到 11 点(超过平时 4 小时),会导致 “睡眠惰性”(Sleep Inertia)延长:大脑从深睡眠中被强行唤醒,交感神经无法及时激活,醒来后会有昏沉、乏力感,且这种状态可能持续半天。
三、睡前 “坏习惯”:亲手毁掉睡眠质量
很多人睡前的行为,看似放松,实则在破坏睡眠质量。
1.睡前 1 小时用电子设备
手机、电脑的蓝光会抑制 “褪黑素”(调节睡眠的关键激素)分泌,导致入睡时间延迟 20-30 分钟,且睡眠深度变浅 —— 相当于少睡 1 个深睡眠周期。
2.睡前喝咖啡 / 茶 / 酒精
咖啡因(咖啡、茶、功能饮料)的代谢周期长达 6-8 小时,下午 3 点后喝,会持续刺激神经,导致夜间睡眠变浅。
酒精虽能让人快速入睡,但会抑制深睡眠和 REM 睡眠,导致凌晨 2-3 点易醒,且醒来后口干、头痛(酒精性睡眠障碍)。
3.睡前情绪波动或 过度思考
比如睡前刷到焦虑的新闻、和人吵架,或反复想明天的工作—— 会让大脑处于 “交感神经兴奋” 状态,即使身体躺下,大脑仍在高速运转,导致睡眠停留在浅睡眠阶段,无法深度休息。
四、心理隐形压力:大脑没休息,身体睡再久也没用
焦虑、压力等情绪会让大脑处于 “慢性警觉” 状态,即使睡眠时也无法放松。
1.睡前复盘导致大脑过载
很多人习惯睡前想事情:今天没做好的工作、明天要解决的问题等。
这些想法会激活大脑的 “前额叶皮层”(负责思考的区域),导致睡眠中潜意识仍在处理压力,相当于大脑没睡,只睡了身体,醒来后自然累。
2.焦虑 / 抑郁引发的情绪性疲劳
长期焦虑会导致交感神经持续兴奋,身体像一直紧绷的弦,即使休息也无法放松;抑郁则会直接影响多巴胺、血清素等神经递质分泌,导致快感缺失、精力丧失—— 这两种情况,都不是睡够 8 小时能解决的。
五、身体隐性消耗:比熬夜更伤精力的慢性透支
即使不熬夜,白天的身体状态也会直接影响睡眠后的精力恢复,常见隐性消耗包括以下几部分。
1.营养失衡或缺乏关键营养素
缺铁:铁是红细胞运输氧气的关键,缺铁会导致全身供氧不足,即使睡眠充足,也会因缺氧感到乏力(女性、素食者更易中招)。
缺维生素 D:维生素 D 参与能量代谢,缺乏时会导致肌肉无力、疲劳感加重(长期室内工作、日晒少的人易缺乏)。
脱水:身体缺水会降低新陈代谢效率,即使轻微脱水(如白天喝水少于 1.5L),也会导致疲劳、注意力不集中。
血糖波动:睡前吃高糖食物(如甜点、含糖饮料),会导致夜间血糖先升后降,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引发凌晨低血糖性疲劳,早上醒来更累。
2.潜在健康问题
部分疾病会直接导致 “病理性疲劳”,与睡眠时长无关。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减慢身体代谢,表现为持续疲劳、怕冷、嗜睡(即使睡够也困)。
慢性疲劳综合征:长期(超过 6 个月)的不明原因疲劳,休息后无法缓解,常伴随肌肉酸痛、记忆力下降。
贫血、慢性炎症(如鼻炎、胃炎)、肝肾疾病等:都会通过影响身体代谢或器官功能,导致精力持续漏损。
如何改善?3 个 “精准调整” 建议
1.先优化睡眠质量,再纠结时长
固定作息:每天固定时间睡、固定时间起(包括周末,误差不超过 1 小时),让生物钟稳定。
打造 “睡眠友好环境”:睡前 1 小时关电子设备(或开蓝光过滤),卧室温度控制在 18-22℃,用遮光窗帘、白噪音机减少干扰。
记录睡眠:用手机 APP(如 SleepTown)记录入睡时间、醒来次数,若频繁醒来或打鼾严重,及时排查睡眠呼吸暂停。
2.减少隐性消耗,给身体充电
每天喝够 1.5-2L 水,早餐加 1 个鸡蛋(补蛋白质)、1 把菠菜(补铁),每周晒 3 次太阳(每次 20 分钟,补维生素 D)。
若长期疲劳,可去医院查 “血常规(看是否贫血)、甲状腺功能、维生素 D 水平”,排除病理性原因。
3.给大脑松绑:睡前 10 分钟 “断联”
睡前不刷手机,改做 “低刺激活动”:比如看纸质书、听舒缓音乐、做 5 分钟深呼吸(用鼻子吸气 4 秒,屏住 2 秒,用嘴呼气 6 秒),帮助大脑从 “思考模式” 切换到 “休息模式”。
如果调整 1-2 周后,疲劳感仍未缓解,且伴随 “体重骤变、持续头晕、情绪低落” 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 可能是身体发出的 “健康预警信号”,需专业干预。
- End -注:本平台所使用的图片属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有侵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邮箱770627494@qq.com 删除。
来源:练瑜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