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人不会告诉你的5个致富思维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1 17:13 1

摘要:今天想跟你聊一个特别扎心,但又特别重要的话题。你有没有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我们身边那些真正有钱的人,我是说那种不动声色的、真正的有钱人,他们好像从来不跟你聊怎么赚钱。

大家好,欢迎来到财富进化论,我是树先生。

今天想跟你聊一个特别扎心,但又特别重要的话题。你有没有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我们身边那些真正有钱的人,我是说那种不动声色的、真正的有钱人,他们好像从来不跟你聊怎么赚钱。

他们会跟你聊红酒,聊艺术,聊最近去哪里滑雪了,甚至跟你聊家里猫主子的糗事,但就是闭口不谈他们到底是怎么发家的。你去问他们吧,他们总是笑呵呵地说,“哎呀,就是运气好啦”,或者“嗨,都是小生意,瞎忙活”。

真的只是运气好吗?真的是小生意吗?

我以前也信了。我觉得,哇,他们生下来就含着金汤匙,或者就是踩中了时代的狗屎运,跟我这种普通人没啥关系。直到后来,我因为工作的关系,接触到了一些真正的顶级富豪,跟他们有了很多深入的交流之后,我才慢慢发现,事情根本不是我想的那样。

他们不说的,不是因为他们小气,想要藏着掖着。而是因为,他们赖以致富的那些最核心的东西,根本就不是我们普通人理解的“方法”或者“技巧”。那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看待世界、看待金钱、看待风险的底层操作系统。

这个操作系统,就像空气一样,他们每天都在使用,但他们自己都意识不到。所以你问他怎么赚钱,他根本没法用语言跟你说清楚。这就像你问一条鱼,水是什么感觉?鱼可能只会一脸懵逼地看着你。

今天,我就想斗胆,把我观察和领悟到的,那些有钱人打死都不会告诉你的,隐藏在他们“运气好”背后的5个致富思维,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你。

这可能不会让你一夜暴富,但是,它可能会彻底颠覆你过去对金钱和财富的认知,给你的人生,换一套全新的操作系统。

你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

第一个思维,也是最最颠覆我三观的一个,叫做:“讨厌”钱,而不是爱钱。

你听我讲,这话是不是听起来特别凡尔赛,特别欠揍?“我对钱没有兴趣”,这种话从有钱人嘴里说出来,我们都觉得是在装。但你先别急着反驳,听我把这个逻辑给你盘明白。

我们普通人是怎么看待钱的?钱是个好东西啊!我们爱钱。我们每天努力工作,拼命加班,不就是为了多赚点钱吗?我们想买大房子,想开好车,想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想给爸妈最好的生活。这一切,都需要钱。所以,我们把钱当成目标,我们追逐钱。

你看,问题就出在这里——“追”。

当你去“追”一个东西的时候,你的姿态是什么?是低的。你心里是匱乏的,是焦虑的。就像你追一个女孩子,你天天给她送花、送早餐,嘘寒问暖,你觉得你能追到吗?大概率是不能的。因为你的姿态已经暴露了你的需求感,你在她眼里,价值感是很低的。

钱也是一样。当你疯狂地追逐钱的时候,钱在你心里的分量就太重了。你会怎么样?你会变得对风险极其敏感,你会变得患得患失。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现在有一个机会,可能让你赚到一大笔钱,但同时也有可能让你亏掉你现在所有的积蓄。一个满脑子都是“我要赚钱!我太需要钱了!”的人,他敢不敢赌?他不敢。他会被亏钱的恐惧牢牢地抓住,他会想,万一亏了怎么办?我一家老小怎么办?他宁愿选择每个月拿着稳稳当当的工资,也不愿意去冒这个险。

这就是“爱钱”的诅咒。因为你太爱钱了,所以你害怕失去钱,这种恐惧,让你只能在最安全、最拥挤的赛道里,和成千上万的普通人一起,去卷那些最微薄的利润。

那有钱人呢?他们真的“讨厌”钱吗?

不是的。他们不是讨厌钱本身,而是讨厌被钱“控制”的感觉。他们从骨子里,就把钱当成一种工具,一种用来实现他们更大目标的工具,而不是终极目标。

我认识一个做投资的大佬,他跟我说了一句话,我记了好多年。他说:“当我看一个项目的时候,我首先想的不是这个项目能让我赚多少钱,而是这个项目能不能解决一个足够大的问题,能不能创造足够大的价值。只要价值足够大,钱,它会自己跟过来的。”

你品品这句话。

他们的焦点,不在钱上。他们的焦点,在于“价值交换”。

这个世界最底层的商业逻辑,不就是价值交换吗?你提供了一个产品,解决了别人的一个痛点,别人付钱给你,这就是一次价值交换。你提供的价值越大,你能覆盖的人群越广,你自然就越有钱。

所以,你看那些成功的企业家,马斯克天天想着怎么上火星,他说这是为了人类的未来;贝索斯创建亚马逊,最初的愿景是“地球上最以客户为中心的公司”。他们嘴上说的,都不是“我要赚多少亿”。他们想的,是那个比钱更宏大的目标。

而当一个人,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创造价值”这件事上的时候,他就从一个“追钱”的人,变成了一个“吸引”钱的人。钱,会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自动向他靠拢。

这时候,钱对于他来说,就只是一个数字,一个衡量他创造了多大价值的计分牌而已。他不会因为今天少赚了一点就焦虑,也不会因为明天可能亏损就恐惧。因为他知道,只要他创造价值的能力还在,只要那个“价值磁铁”还在,钱,随时都可以再赚回来。

所以,从今天开始,试着转换一下你的思维。不要再天天想着“我怎么才能赚到钱?”,而是去想“我能提供什么独特的价值?”,“我能解决什么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

当你不再把钱当成神一样供奉起来,而是把它当成一个跟你平等对话的合作伙伴,一个服务于你人生目标的工具时,你才真正开始了你的致富之路。你不再是钱的奴隶,你成了钱的主人。

这就是第一个思维,也是所有后续思维的基础。

好,我们接着聊第二个思维,这个思维,听起来可能有点“黑心”,但却无比真实。叫做:永远不要用自己的时间去换钱,要学会购买别人的时间。

这句话,我估计很多人都听过。什么“睡后收入”啊,“被动收入”啊,道理都懂。但为什么我们普通人就是做不到呢?

因为我们从小被植入了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一份付出一份回报,天道酬勤。

我们觉得,我工作8个小时,就应该拿8个小时的工资。我加了班,就应该拿加班费。这一切,天经地义。我们用自己的时间、自己的体力、自己的技能,去跟老板做交换,换取一份薪水。这个模式,我们太熟悉了。

这个模式有什么问题?

问题在于,你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且是不可再生的。

你一天就24个小时,刨去吃饭睡觉,你能用来工作的时间,满打满算也就10来个小时。你能把自己掰成两半用吗?不能。你能一天工作48小时吗?不能。

所以,当你用自己的时间直接去换钱的时候,你就给自己设置了一个永远无法突破的收入天花板。这个天花板,就是你的生命时长。

你想想,一个外卖小哥,他送一单能赚5块钱,他想月入十万,怎么办?他得不吃不喝不睡觉,像个永动机一样去送单,可能吗?不可能。一个程序员,他写一行代码能赚10块钱,他想年薪千万,怎么办?他得把手焊在键盘上,24小时不停地写,可能吗?也不可能。

这就是所谓的“穷人思维”——用加法来赚钱。我多付出一小时,就多赚一小时的钱。这个公式,简单,直接,但永远无法让你实现财富自由。

那富人思维是什么?是用乘法来赚钱。

他们是怎么做的?他们从一开始,想的就不是怎么把自己的1小时卖出更高的价钱,而是怎么才能买到更多人的1小时,让他们为自己工作。

你可能会说,这不就是当老板吗?我没本钱,没人脉,我怎么当老板?

没错,当老板是购买别人时间最直接的方式。但“购买别人的时间”,这个概念的内涵,要比“当老板”广泛得多。它本质上是一种“杠杆思维”。

什么是杠杆?就是用一个很小的力,去撬动一个很大的东西。

购买别人的时间,就是最典型的一种“人力杠杆”。一个老板,他雇佣了100个员工,每个员工每天为他工作8小时。那么,这个老板一天就拥有了800个小时的工作产出。他就算是个超人,也不可能一个人完成这么多工作。他通过购买这100个人的时间,撬动了远远超过他个人能力的产出,这就是杠杆的力量。

除了人力杠杆,还有很多其他的形式。

比如,资本杠杆。你用银行的钱来帮你赚钱。我认识一个朋友,他自己只有100万,但他看中了一套价值500万的房子。他怎么办?他找银行贷款400万。几年后,房子涨到了1000万。如果他只用自己的100万,他最多买个小公寓,可能只赚个几十万。但他通过撬动银行的400万资本,实现了自己财富的指数级增长。当然,这里面有风险,我们后面会讲到。

再比如,知识杠杆。你写一本书,录一套课程,开发一个软件。你只需要付出一次性的时间和精力,但这个产品,可以被无数次地销售。你睡觉的时候,吃饭的时候,旅游的时候,都有人在购买你的书,学习你的课程。你的知识,通过这种方式,为你实现了7*24小时的“睡后收入”。这也是在购买别人的时间——购买读者和学员的时间,让他们来消费你的知识产品。

还有,影响力杠杆。也就是我们现在做的这件事,做自媒体。你发布一个视频,可能有十万、一百万人观看。你通过一个视频,就同时占用了这几百万人的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当你的影响力足够大的时候,你就可以通过广告、带货等方式,将这种影响力变现。

你看,所有能让你赚大钱的路径,本质上,都是在用某种形式的杠杆。而所有这些杠杆的核心,都是让你摆脱“用自己一份时间换一份钱”的线性增长模式,进入“用一份时间,撬动N份回报”的指数级增长模式。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你现在有没有钱去当老板,而是你有没有开始培养自己的“杠杆思维”。

你可以问问自己:我今天做的工作,是一次性的吗?是做完这次就结束了,还是可以被重复利用,持续产生价值?我能不能把我的某项技能,产品化、课程化?我能不能利用一些平台和工具,来放大我的影响力?

当你开始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你就已经走在了从“加法赚钱”到“乘法赚钱”的转型路上了。你不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出售者”,你开始学习成为一个时间的“购买者”和“投资者”。

好,我们聊完了“购买时间”,接下来我们聊第三个思维。这个思维,跟我们刚才提到的风险有关。它叫做:主动拥抱“可控的”风险,而不是逃避所有风险。

一提到风险,我们普通人是什么反应?是恐惧,是逃避。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安全第一”,“稳中求进”。我们买理财,首选保本的;我们找工作,首选稳定的。我们的人生信条就是,不求大富大贵,但求安安稳稳。

这种思维,在过去的农业社会,或者工业社会早期,可能是对的。因为那个时候,社会变化慢,一份工作真的可以干到老。

但现在是什么时代?是一个充满了不确定性的时代。互联网、人工智能,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你今天觉得很稳定的工作,明天可能就被AI取代了。你今天觉得很安全的资产,明天可能就因为一个黑天鹅事件而大幅缩水。

在这个时代,最大的风险,恰恰就是你以为的“安全”。

你把自己的人生,完全寄托在一个公司,一个岗位上,这本身就是最大的赌博。因为你把自己的命运,交到了别人的手里。公司行情好,你跟着喝汤;公司不行了,你第一个被裁掉。你没有任何的抗风险能力。

那有钱人是怎么看待风险的?他们是天生的赌徒吗?他们喜欢冒险吗?

不,恰恰相反。顶级富豪,其实是世界上最厌恶风险的一群人。

你听我讲,这又是-个反常识的观点。

我们看到的,是他们投资各种高风险的项目,是他们敢于在别人都恐惧的时候出手。但我们没看到的,是他们在这背后,做了多少的风险控制。

他们和普通人最大的区别在于:普通人是被动地“遭遇”风险,而他们是主动地“管理”风险。

他们信奉一个原则,叫做“非对称性风险”。

什么意思?就是他们会去做那些“潜在收益巨大,而潜在亏损有限”的事情。

我给你举个例子。一个普通人,可能会把所有的钱都投到一个他听朋友推荐的股票里,期待着一夜暴富。这就是一个对称性风险。涨了,你赚一倍;跌了,你亏光。风险和收益是1:1的。这叫赌博,不叫投资。

一个真正的投资者,他可能会怎么做?他可能会把他90%的资产,都配置在非常非常安全的资产上,比如国债,指数基金。然后,他会用剩下那10%的资金,去投10个他经过深入研究的,非常有潜力,但风险也很高的初创公司。

你看他这个投资组合。那90%的钱,保证了他就算亏,也亏不到哪里去,基本盘是稳的。而那10%的钱,投向了10个项目。这10个项目里,可能9个都失败了,这10%的钱全部亏光。但是,只要有1个项目成功了,获得了100倍甚至1000倍的回报,那他整个投资组合的收益,就会高得吓人。

这就是“非对称性风险”。他把最大的亏损,锁定在了那10%的资金。但是,他把最大的收益,敞开到了无限大。他的下行风险是封顶的,但上行空间是无限的。

看到了吗?他们不是在赌博,他们是在用精密的计算,去“购买”一个高回报的可能性。

这个思维,不只适用于投资,它适用于人生的方方面面。

比如你现在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你是不是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去尝试做一个副业?比如开个网店,做个自媒体,或者去学一个新技能。

做这个副业,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可能就是你浪费了一些时间,亏了几千块钱的启动资金。这个风险,是“可控的”,是“有限的”。它不会影响你的主业,不会让你活不下去。

但是,它可能带来的收益是什么?你可能会发现一个新的事业方向,你可能会获得一份超过主业的收入,你甚至可能因此实现财富自由。这个潜在的收益,是“巨大”的,是“无限”的。

这就是一次典型的“非对称性风险”的尝试。

有钱人的人生,就是由无数次这样的小的、可控的“赌注”组成的。他们不断地去尝试新事物,不断地去探索边界。大部分尝试都失败了,但没关系,因为亏损是可控的。而一旦有一次成功了,那一次的收益,就足以覆盖掉所有失败的成本,并且让他们的人生,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而我们普通人呢?我们害怕失败,我们害怕损失。所以我们一次都不敢尝试。我们把自己牢牢地困在那个所谓的“安全区”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以为自己躲过了所有的风险,但实际上,我们是躲过了所有让人生变得更好的可能性。

所以,不要再害怕风险了。你要学会去识别风险,管理风险,去拥抱那些“输得起”的风险。你的人生,需要一些“非对称性”的赌注。

我们接着说第四个思维。这个思维,关于“人”。叫做:把人脉当成资产来经营,而不是当成资源来索取。

一说到人脉,我们脑子里想的是什么?是“多个朋友多条路”,是“认识谁谁谁好办事”。我们喜欢攒饭局,喜欢加微信,喜欢交换名片。我们觉得,手机通讯录里的人越多,我们的人脉就越广。

这种思维,说白了,就是一种“资源索取”的思维。我们认识一个厉害的人,首先想的是,他能为我带来什么好处?我以后有事是不是可以找他帮忙?

但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别人凭什么要帮你?

人与人之间,最稳固的关系,永远是建立在“价值交换”的基础上的。你能为对方提供什么价值,决定了你在对方眼里,到底是不是他的人脉。

如果你自己没有任何价值,就算你跟马云合了影,他也不会成为你的人脉。因为你们之间,不存在任何可以交换的东西。

所以,穷人思维的社交,是“攀附”,是“索取”。天天想着去认识比自己更牛的人,希望对方能拉自己一把。结果呢?结果往往是热脸贴了冷屁股。因为价值不对等,这种关系,从一开始就是不健康的,也是不可能长久的。

那富人是怎么经营人脉的?他们用的是一种“资产经营”的思维。

他们不把人脉看成是用来索取的资源,而是看成需要长期投入、精心维护的资产。

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他们会把大量的精力,用来提升自己的价值。

他们非常清楚,自己才是那个人脉网络的核心。只有自己这个“1”足够强大,后面那些“0”才有意义。所以,他们会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投资自己的大脑,不断地在自己的领域里深耕,让自己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一个能为别人提供帮助的人。

当你自己变得有价值的时候,你根本不需要去“混圈子”,那些优质的人脉,会自动被你吸引过来。这就是我们前面说的,从“追逐”到“吸引”的转变。

其次,他们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想的永远是“我能为对方做些什么”,而不是“对方能为我做些什么”。

他们会主动去帮助别人,去分享自己的资源和信息,去为别人创造价值。他们不求回报。他们知道,这种付出,就像是在种下一颗种子。今天你帮了A,明天A可能会帮你;或者A帮了B,B又在某个机缘巧合下帮了你。

一个真正高质量的人脉圈,就是一个正向循环的价值网络。每个人都在为这个网络贡献价值,同时,每个人也都能从这个网络中获益。

我认识一个企业家,他有个习惯。他每天都会花一个小时,看朋友圈,看各种行业资讯。他看到任何觉得对某个朋友有用的信息,比如一个潜在的客户,一个合作的机会,一篇有深度的文章,他都会立刻转发给那个朋友,并且简单说一下他觉得有用的地方。

他做这件事,不带任何功利心。他就是觉得,举手之劳,能帮到朋友,挺好的。

结果呢?他的人缘好到爆炸。所有人都觉得他是个靠谱、大方、值得信赖的人。当他自己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只要他开口,无数人愿意伸出援手。

他通过这种“利他”的行为,为自己建立了一笔无比宝贵的“情感账户”和“人脉资产”。这笔资产,在他后来的创业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不要再把时间浪费在那些无效的社交上了。与其去参加一百个不痛不痒的饭局,不如花时间,去读一本好书,去精进一项技能。与其去加一百个大佬的微信,不如去用心帮助一个你身边有潜力的朋友。

记住,你能链接到多少人,取决于你能为多少人创造价值。 先让自己成为一个“给予者”,你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连接者”。这才是经营人脉的顶级智慧。

好,终于到了最后一个思维。这个思维,可能也是最难做到的一个。它叫做:像农民一样思考,而不是像猎人一样思考。

什么意思?

猎人思维,是短期的,是投机的,是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猎人今天进山,就必须打到猎物,不然今天就得饿肚子。他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打到兔子”。他不会去关心森林的生态,不会去想明年这里还有没有兔子。他要的,就是今天这一顿肉。

我们大部分普通人,其实都是猎人思维。

我们做一份工作,就希望马上能拿到高薪。我们做一个投资,就希望明天就能涨停。我们学习一项技能,就希望下个星期就能用它来变现。我们追求一切“短、平、快”的东西。

这种思维,让我们变得非常急功近利,非常没有耐心。

一个项目,如果三个月看不到效果,我们就放弃了。一个副业,如果半年没有收入,我们就不干了。我们总是在不同的“猎场”之间来回切换,希望能找到一个兔子最多的地方。结果,我们可能一辈子,都在追逐兔子,但从来没有拥有过属于自己的猎场。

那农民思维是什么?

农民的眼光,是长期的。农民春天播种,他知道,不可能明天就收获。他需要经历漫长的等待,需要浇水、施肥、除草。他要忍受烈日,要对抗风雨。他做的是一件回报周期非常长,而且充满了不确定性的事情。

但是,农民心里是笃定的。他知道,只要他把种子种下去,只要他用心去耕耘,到了秋天,他收获的,将是满满一仓库的粮食。他不会因为今天没有收成而焦虑,因为他的目光,是锁定在未来的那个秋天。

有钱人,或者说,那些能够创造巨大财富的人,无一例外,都是农民思维的顶级玩家。

他们不追求一夜暴富。他们信奉的是“延迟满足”和“长期主义”。

巴菲特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很湿的雪”,指的就是你的本金和能持续产生回报的资产。而“很长的坡”,指的就是时间。

财富的积累,本质上,是一个复利的过程。而复利这个东西,它最神奇的地方,就在于它的效应,在早期是极其微弱的,甚至让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是,只要时间足够长,它就会爆发出毁天灭地的威力。

大家可以看看复利曲线图。你会发现,这条曲线,在前面很长一段时间,几乎是一条平线。但是到了某一个拐点之后,它会突然呈现出指数级的增长,一条几乎垂直的陡峭曲线。

所有能赚到大钱的人,都是在曲线还处于那条平线的时候,就开始默默地耕耘和布局了。他们忍受着前期的枯燥、乏味和没有回报。他们就像那个农民一样,日复一日地浇水施肥。而大部分人,都在那个阶段,就因为看不到希望而放弃了。

只有极少数人,坚持到了那个拐点的到来。然后,他们的人生,就像坐上了火箭一样,一飞冲天。

亚马逊的贝索斯,就是一个典型的农民。亚马逊这家公司,亏损了整整20年。20年啊!在这20年里,华尔街的分析师,天天骂他是个骗子,说他只会烧钱,不会赚钱。

但贝索斯不管这些。他把所有赚来的钱,全部又投进去,去建仓库,去搞物流,去优化用户体验。他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在为未来那个“秋天”做准备。

结果呢?等他把护城河挖得足够深,把基础设施建得足够完善之后,亚马逊迎来了它的爆发期。它成了全世界最赚钱的公司之一。而那些早期骂他的人,早就不知道在哪里了。

这就是农民思维的力量。他们用今天的“确定性”的投入,去换取未来“不确定”但可能是巨大的回报。

所以,你也需要问问自己:我是在当一个猎人,还是在当一个农民?

我今天做的事情,是为了解决今天晚上的温饱,还是为了五年、十年后的丰收?我有没有在做一些虽然短期内看不到回报,但长期来看非常有价值的事情?

比如,坚持读书,坚持健身,坚持学习一门语言,坚持在一个领域里深耕。这些事情,就像农民的播种一样,短期内,你什么也得不到。你不会因为今天多读了一页书,明天就变得更聪明。你也不会因为今天多跑了一公里,明天就瘦了三斤。

但是,只要你把时间拉长到一年、五年、十年,这些微小的、持续的努力,就会通过复利效应,在你的身上,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要再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不要再沉迷于追逐那些转瞬即逝的“兔子”,而要开始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属于你自己的,能够持续产出粮食的“农场”。

这很难,这需要巨大的耐心和毅力。但这条路,是唯一通向真正财富自由的道路。

好了,今天跟你聊了这5个思维:

* 像主人一样“讨厌”钱,而不是像奴隶一样“爱”钱;

* 用乘法思维去购买别人的时间,而不是用加法思维去出售自己的时间;

* 主动拥抱可控的风险,而不是在所谓的安全区里等死;

* 像经营资产一样经营人脉,而不是像索取资源一样去社交;

* 最后,像个农民一样,拥有长期主义的耐心,去等待复利之花的绽放。

我不知道今天的内容,对你有没有启发。这些思维,听起来可能都有些反常识,甚至有些“不舒服”。因为它在挑战我们过去几十年里,形成的根深蒂固的观念。

改变,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就像我们开头说的,如果我们一直用过去的思维方式去生活,那我们得到的结果,也只能是和过去一样。如果你对现在的生活不满意,如果你渴望改变,那么,或许我们真正需要改变的,不是我们做了什么,而是我们是怎么想的。

思维,才是那个决定我们人生走向的,最底层的代码。

希望今天的视频,能成为你人生代码里,一个小小的补丁。如果你觉得有收获,别忘了给我点个赞,并且把它分享给你觉得有需要的朋友。当然,也欢迎你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思考和故事。

感谢你的时间,我们下期视频再见。

来源:茶叶情报局

相关推荐